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日本在亚太地区面临的经济挑战及其对策中国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孙承冷战结束后亚太经济有两大明显变化,即东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日美摩擦的进一步深化。这种变化对日本提出的挑战和日本如何对应,将决定日本今后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地位。一、东亚经济快速发展对日本的挑战东亚...  相似文献   

2.
日本经济立法,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时代,这同资本主义的高度发展及其对新法制的要求是一致的。以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日本经济法才逐步形成。至今日本经济法规数以万计,成为日本生活中十分重要的法律现象,在这一长期的历史过程中,经济法为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为发展日本的经济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第一,组织战时经济,推行战争政策。日本在第一次大战期间颁布了《军需工业总  相似文献   

3.
二战后,日本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完整的经济法体系,经济立法已成为国家对经济关系进行宏观控制的有力工具,为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法律动力。那么日本经济立法对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以下略作粗浅论述。一、维护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和秩序战后,日本建立了以市场调节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体制。一方面是市场的自发调节,另一方面是包括法律在内的有意识的宏观调整。这两个方面互相配合,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4.
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得到各国学者的高度评价,他们说: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历史学家所仅见的”“经济奇迹”;是“自由世界经济基础健全的标志”;是“发展中国家的典范”。连美国前商务部长彼得森也表示要“向惊人发展的日本经济学习”。美国这个头号超级大国深刻感受到来自日本咄咄逼人的压力,社会学家沃格尔撰写了《日本名列第一》一书,谈到日本的崛起“对美国的教训”。关于日本的研究,在美国出现了赖肖尔、詹森等一些著名的日本问题研究家。他们所写的  相似文献   

5.
阎莉 《日本研究》1999,(4):24-28
战后日本经济的迅猛发展得益于日本高科技的支撑,技术进步已成为推动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据统计,日本在1953~1971年经济增长中各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比例是:资本占23.8%,劳动力占21%,技术进步占55.2%。日本科技发展速度之快,对经济高速增长贡献程度之高,主要缘于日本特有的科技发展体制和与之相适应的科技政策。日本的科技发展与其他发达国家比较有明显的特点和独到之处。一、民间企业主导型的科技开发体制是日本科技进步的主要原因  日本战后确立并实施的科研开发体制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是民间企业主导…  相似文献   

6.
日非经济合作包括贸易合作、投资合作和发展合作。一直以来,日非经济合作主要靠日本政府开发援助的推动,与发展合作相比,贸易和投资合作发展相对落后。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也不断上升。为充分利用非洲经济发展的潜力实现日本经济复苏,日本政府开始全面加强与非洲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特别是贸易和投资合作。日本政府以第五届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为契机,在增加对非援助的同时,积极利用非洲发展国际会议这一机制推动日本与非洲国家间贸易和投资合作的发展,并增强日本在非洲的软实力。  相似文献   

7.
金融资本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最本质的经济特征。因此,研究当代日本的金融资本,对了解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及其矛盾和变化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限于篇幅,本文只讨论当代日本金融资本自身发展的若干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战后的日本经济以 70年代中期为界大致可以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半期是日本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过渡的转变时期 ,这一时期经济技术环境基本稳定 ,日本经济体制对经济赶超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后半期是日本完成了由后发展经济向工业化经济的转变 ,进入工业化经济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经济技术环境波动较大 ,日本经济体制表现出不能灵活应对的僵化性特征 ,这是因为对特定环境能够过度适应的体制 ,通常都具有面对环境变化而反应迟缓的缺陷1 。但是 ,这种缺陷却使日本经济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饱受了“失去的十年”之苦。这表明 ,过去无论运…  相似文献   

9.
日本目前面临的最大课题之一,就是调整经济结构。这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其目的在于,逐步改变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建立以内需为主导、与国际相协调的经济结构,谋求日本经济的更大发展。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任务,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对日本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对世界的经济格局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我们作为日本的邻邦和经济合作的伙伴,也必须高度关注日本的经济结构调整,必须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的中日经济合作问题。本文试就此谈几点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恢复时期、高速发展时期、调整时期和中速发展时期四个阶段。本文以分析第四阶段的经济发展为重点,先谈世界经济今后十年的前景,然后分析日本经济机制和供求因素,最后对日本今后十年的主要经济指标做些简单描述。  相似文献   

11.
当前日本制造业的产业政策动向与制造企业的调整和变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毅 《日本学刊》2005,(6):112-127
面对学术界长期存在的关于制造业发展模式的争论,以探讨知识经济时代的制造业如何发展为目的,本文对当前日本制造业的发展变化做一简要的实证分析。即分析制造业在日本经济中的实际发展状况、当前日本制造业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及其实施特点,分析和探讨日本制造业企业调整与变革的基本方向。以事实说明制造业在当代日本经济中的位置、产业政策及企业变革对其成长产生的实际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威胁论"之虚实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放 《日本学刊》2004,(4):99-10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 ,有关“中国威胁论”和“日本产业空心化论”纷纷出笼。从一般分析看 ,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各自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两国贸易关系看 ,中国并未对日本构成威胁 ,增加日本对华投资也是有利于两国的举措 ,因而可以认为 ,当前中日贸易关系完全是建立在互补和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3.
何韧 《日本研究》2005,(3):41-45
自二战以来,在日本,银行与企业之间关系融资得到广泛运用,为日本战后经济的重建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然而由于经济环境的变化,日本银企间稳定的关系开始减弱,关系融资在企业融资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逐渐降低。本文通过对日本银行业关系融资历史发展的简要回顾,分析了目前因日本银企关系的变化而导致的传统关系融资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日本经济将如何发展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为此,本文拟分析一下影响未来日本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以求对日本经济发展的预测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综观日本国内外社会经济状况,对未来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因素有:一、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打下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日本经济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实现了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跻入了世界强国之列,其主要标志是:①国民经济总规模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1988年超过了英、法,后来又超过了西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一些工业品的产量跃居世界首位,出  相似文献   

15.
众所周知,战后日本经济之所以迅速发展,除了日本人的努力外,国际环境提供的发展机会也是其原因之一。但是,国际环境提供的发展机会对日本经济的飞跃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对此,国内外学者见仁见智,众说纷坛。本文拟就此略抒己见,并兼论对我们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1986年是我国执行新的第七个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的第一年,以城市为中心的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全面展开的重要阶段。我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对外经济合作必将出现更加活跃的新局面。日本经济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随着国际化的进展,日本与国际社会的经济联系将更加密切,日本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将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7.
东盟成立后的十年间,日本并没有重视发展与这个地区组织的关系。1977年日本首相福田赳夫首次以官方身份公开提出要与东盟积极合作。这是日本重视与东盟组织发展关系的开始,标志着日本对东盟外交政策的正式形成。它是对此前日本在东南亚各国推行经济外交政策的调整,即从过去单一的经济外交向今后的政治、经济并重的外交政策转变。福田主义的出台,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和国内原因,其奠定了日本对东盟政策的基础,也是日本的东南亚外交的分水岭,在日本战后外交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1955年至1973年的20年,是日本经济的高度增长期。在这一时期,无论是从国内情况看,或从它同世界经济的关系看,日本经济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是日本经济经过战后恢复,登上世界舞台,获得史无前例的飞跃发展的时期,是为日本今天成为经济大国奠基的年代。本文旨在阐明这一高度增长期相当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哪个阶段,并分析该时期对现阶段的日本经济具有什么样的影响。日本经济的高度增长期有什么样的特征呢?从  相似文献   

19.
本书是对90年代日本经济发展进行予测的专著。本书共分五章:第一章:在今后的10年,日本经济将怎样发展;第二章:10年后按不同产业分类,对各产业部门的发展进行的予测;第三章:10年后日本经济的主导产  相似文献   

20.
研究日本经济的发展历程对把握今天日本经济发展与走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后发国家在发展模式选择上的优势出发,认为战后日本赶超色彩浓厚的发展模式与日本最大限度地利用后发优势有其重要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