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本文基于对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直接参与者——农户的调查,分析影响其选择横向合作,参加合作组织意愿的因素。描述统计和计量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年龄与农户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意愿存在负相关关系,而农户户主有特殊经历、农户有特殊种植业、农户农业费用占年总费用比例越高,农户选择合作的积极性就越高。此外,合作社发展状况、制度环境等条件较好的省份农户的参与意愿往往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在多主体多层次的农村金融需求中,我国农村地区大约2/3的农户都存在借贷需求;而大约2/3的农户借贷需求是通过民间借贷满足的,国家金融制度安排的"主渠道"名不符实;农户的借贷需求是希望还款期限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特色种植业、养殖业、运输业以及其他非农产业和农村商业活动往往是农户借贷需求的主要用途,这些借贷需求的主体往往是较富裕的农户.  相似文献   

3.
农村信用社是我国主要的农村金融机构,承担着农业和农村商业的主要贷款任务,为了加快农村金融市场的启动,1999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制订并下发了《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管理暂行办法》,加大了对农户个人的贷款投入,在确保还款前提下适当放宽对固定从事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农户的贷款条件,同时减少和降低了有关费用。本文试就农村信用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拉动农村消费方面的作用谈几点看法。一、农村消费市场蕴含着巨大潜力一段时期以来,为了拉动经济增长,国家把扩大内需作为主要战略方针,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启动…  相似文献   

4.
《四川社科界》2003,(1):48-48
按照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丘陵地区怎样走好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道路?2月24日-25日,原四川大学副校长、党委副书记、博士生导师杜肯堂教授,四川大学周万生博士,省社科联科普部负责同志深入到梓潼县调查研究,对丘陵地区经济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5.
农地撂荒是在城镇化进程中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在中国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条件下,农户非农化带来的农地撂荒问题需要通过农地流转来解决.确权颁证增强了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性和排他性,在农地流转便利、流转收益较大的情况下会促进农地流转,进而减少农地撂荒.采用四川省9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县区市42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内生转换Probit(ESP)模型的分析表明:已确权颁证农户的农地撂荒概率显著低于未确权颁证农户,土地确权颁证能够有效抑制农地撂荒;土地确权颁证减少农地撂荒具有区位差异,确权颁证对农地撂荒的抑制效应在平原地区、丘陵地区和山区依次递减;土地确权颁证减少农地撂荒具有时间效应,越早确权颁证的农户农地撂荒的概率越低.各地应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确权颁证工作,但不能为"颁证"而"确权",要与"三权分置"改革相配合,切实保障农户土地权益,有效促进农地流转;在山区和偏远地区,还应克服农业生产及自然条件的限制,降低农地经营成本,扩大农地流转的规模效应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6.
加快丘陵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中共北流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瑞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进程,决定着我国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党中央提出90年代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目标是: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使广大农民的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丘陵地区如何充分利用。身区...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我国政府对"三农"投资的典型特征是,投资增长速度较快,但投资比重不高;投资项目中公共受益的多,农民直接受益的少.造成这种不合理状况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三农"投资保持合理比重的制度基础,因此,要从制度和法律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三农"投资占政府总投资的比重,对"三农"投资结构进行调整,增加对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的投资比重,同时拆除农业投资进入农户的体制性障碍,让更多的农村、农户直接享受到国家投资政策的实惠.  相似文献   

8.
在我省山区经济的发展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如何把广大丘陵地区的经济搞上去,就成为实现我省“富民升位”的又一个关键问题。本文着重从发挥中小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促进丘陵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方面作一些探索。 一、我省丘陵地区农村经济的特点和地位 四川的丘陵地区面积不大,但处于四川的腹地。从自然、地理和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情况来看,它大致有以下特点: 一是人多地少,田多土少,冬水田比重大。根据1983年分县统计资料,我省丘陵地区中的66个县,共有人口5,614万,其中农业人口5,234万,分别占全省总人口和农业人口的56%  相似文献   

9.
发达地区纯农户经营行为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分析了耕地资源短缺的发达地区,不同经营规模纯农户的生产资料购买 行为、粮食销售行为、技术采用行为、种植决策行为、土地投入行为和土地流转行为,得出的基本结 论为:在半自给半商品性农户占主体的我国工业化中期阶段,发达地区的小规模纯农户倾向于自 给性农户行为,中规模纯农户多表现为半自给半商品性农户行为,而大规模纯农户多具有商品性 农户行为特征。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纯农户市场化理性行为增强、非理性成份减弱。据此,提出了 鼓励毗邻土地互换转让,加速土地连片集中,同时扩大土地外部经营规模,以增强纯农户市场化理 性行为的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现有小额信贷扶贫的组织形式及其运行机制,经25个试点县乡8个月实践的检验,主体上是行之有效的。到1997年至王月底止,25个试点县乡接受小额信贷贷款的农户达126ot)户,承接贷款额1041万元,还款率99op,绝大多数贫困户都从小额信贷扶贫中,通过新开展的种植业、养殖业、农副产品经销与加工等,获得了较高收益的投入产出回报。这一良好的大面积试点运作结果,一是反映出当前小额信贷扶贫的组织形式符合云南实际;二是高还款率本身说明,按现行机制运行,能有效抑制各种不利因素的负作用,极大地激发贫困户的自我扶贫潜能;三是小额…  相似文献   

11.
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建立农户和“龙头”企业的经营结合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存续区间、竞争范围和替代界限以及比较效率的变化趋势,发现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的先决条件是:单个农户的边际生产率小于农业产业化边际生产率时农户就会无选择地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但是,农户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由于受农户经济行为的双重性、农户在生产经营目标选择上的兼业性、农户在生产投资上的多样性、农户采用生产技术的现实性和农户生产经营行为的不可分性等影响,农户在进入农业产业化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为此,在农村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时,要正确认识农户行为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要采用适应农户行为的多种方式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建立规范农业产业化参与主体的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2.
四川丘陵地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四川丘陵地区特色农业的意义、模式 ,发展特色农业的相关问题和对策 ,进行了深入研究 ,认为特色农业是丘陵地区农业产业化和农民致富的重要模式 ,值得认真总结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环境约束纳入农户技术采用模型,考察农户技术采用行为的经济机理,并提出一个基于过程的农户技术采用研究框架。结果表明:农户在追求高产出、高收入、扩大消费的发展模式上,忽视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进程;而农户采用技术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农户对技术整个采纳过程总体可分为农户技术采用行为与农户技术持续采用两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是解决农户生计问题的重要途径。基于可行能力和可持续生计理论,本文构建了乡村旅游视角下农户生计能力的理论分析框架,以陕西省497份农户调查数据为例,运用分位数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实证研究了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户旅游生计转型对生计能力的影响效应及不同组群农户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生计转型对于不同分位点农户生计能力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U型”趋势。(2)相较于未参与旅游生计转型农户,参与旅游生计转型农户生计能力显著提高,且发展能力、社交能力和经济能力均受到显著正向影响。(3)基于农户异质性视角分析可知,农户旅游生计转型后,60岁以上老年农户的生计能力提升幅度较其他年龄阶段明显;收入处于中等水平的农户,其旅游生计转型对生计能力的正向影响效应最显著;关中地区农户旅游生计转型对生计能力的影响效应最高且最显著,陕北、陕南地区均不显著。为有效提高农户生计能力,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户参与旅游生计转型,并结合农户的异质性特征制定差异化政策和措施,切实提升农户生计的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自然灾害带来的预期农业生产损失是促使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的客观因素。文章以山东、河南和贵州三省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从微观视角实证分析自然灾害冲击背景下农户的参保决策行为。进一步,探究自然灾害出险概率和受损规模对于农户投保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冲击显著正向促进农户参保决策行为,具体地,相比于自然灾害带来的“受损规模”,农户在参保决策中更为关注自然灾害的“出险概率”。鉴于此,文章提出应切实强化农户风险管理意识,改进农业保险产品设计,提高农户有效参保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农业的制度安排出发,以水稻生产农户为对象,通过对浙江省173户水稻生产农户的调查,着重反映现阶段我国农户生产经营过程中要素获取和生产环节完成的交易途径与合约形式,并且揭示一般农户与规模经营农户在交易途径与合约方式选择上的差异与原因。全文分析了农业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交易频率、交易规模以及正规制度与非正规制度对农户交易途径与合约方式的影响,并对农户生产经营中的制度安排变动趋势作出了判断  相似文献   

17.
寇凤梅  冯小琴 《兰州学刊》2008,(12):70-71,217
尽可能实现特色种植业永续发展是甘肃老贫地区发展现代农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文章针对此问题系统分析和论述了本区域特色种植业发展所具备的区域优势、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从农户意愿角度,以福建省农民的农用承包地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农户承包地流转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的形式收集到影响农户流转承包地的样本数据,并对通过建立二元Logistic模型对各个因素的显著性进行检验。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户主受教育程度、户主的职业、农户家庭的人口、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承包地面积和农户流转承包地的租金水平是农户流转承包地的显著性影响因素,其中户主受教育程度、家庭的收入主要来源、承包地面积和租金水平是正向影响,户主的职业和农户家庭的人口是负向影响。根据研究的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中国信用评级试验区农户参与度低这一现状,在阐述评级机制的基础上,理论分析试验区农户参与评级积极性不高的个体原因和制度原因。同时,基于农户正规信贷需求及可获性的角度,对制度整体效果进行了评价,使用由农户主动申请评级的试验村样本实证分析农户参与度不高的原因,使用逐户评级试验村样本检验制度效果。结果表明:个体因素方面,农户金融素养越高,风险厌恶程度越低,参与评级的意愿及申请评级的概率越高;制度因素方面,不公示评级结果、信息保护制度完备,以及评定等级为利率优惠依据的地区,村两委参与程度越高农户参与度越高;效果方面,信用评级可以显著提高农户的正规信贷需求及可获性,有利于农户融资。  相似文献   

20.
一为了探明包干到户的发展趋势,有必要先探讨一下包干到户是怎样发生的。包干到户是对过去那种农业经营形式的改变,使不适合于农业生产特点的经营形式改变为比较适合;包干到户又是对农村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使脱离了现阶段农业生产力水平的那部分生产关系,调整为比较符合生产力水平。包干到户的基本特点是农户独立经营。这几年的经验证明,对于大部分种植业、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