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小花 《决策探索》2011,(12):55-55
民生观就是指不断满足人民的生命、生存、生产、生活、生态等基本物质生活需求,并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升人民的生命、生存、生产、生活及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民共同幸福和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和观点。温家宝总理曾引用孙中山先生的话,  相似文献   

2.
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是民生的基本需求之一。水利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质量、生产条件和生态需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推进民生水利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条件、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等基本的水利需求为重点,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  相似文献   

3.
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是民生的基本需求之一。水利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质量、生产条件和生态需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推进民生水利建设。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条件、生产发展、生态改善等基本的水利需求为重点,突出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切实关注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发展成果。具体要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把“三个代表”的要求落实到农村基层,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扎扎实实为人民服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这就是开展“三个代表”学习教育活动的最终目的。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创新为群众服务的方式,以维护和保障群众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史建华 《决策与信息》2010,(12):172-172
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其目的在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而人民物质、精神文化生活的满足程度也直接反映了人民生活质量的好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满足直接通过消费来实现。本文主要是通过对重庆农村居民消费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农村居民消费率、消费增长率以及消费结构和消费倾向的发展变化,以此为重庆产业结构调整和国民经济更好发展提供依据,以便达到优化产业结构、收入结构,促进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最终达到不断满足农村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孙玉会 《决策探索》2005,(11):38-39
一、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关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就各项工作的目的而言的,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就各项工作的重点而言的,要求把经济建设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其他工作都要服从于、服务于经济建设,它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指导思想。20多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才使我们的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基本实现小康。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对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质量改善和提升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要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需要我们科学把握全局,关键在五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一、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所谓"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力;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发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不断深入发展,党中央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政策,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和拥戴。社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栖息地,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质量。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居民对社区内的各种服务已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社区内的物业管理和服务也应根据不同时代的发展和需要不断扩展其服务的范围。应把社区服务与发展第三产业结合起来,在社区内建立各类社会服务机构,像各类敬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康复中心、医疗站、心理咨询等。随着房地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居民小区的…  相似文献   

10.
马蕾 《决策探索》2014,(14):75-75
民间美术植根于我国厚重的传统文化,是基层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生产中为了满足自身的物质生活需求和精神审美需要而创造的艺术形式。民间美术色彩是中国传统色彩系统中一片美丽的花园,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在广袤的国土上,虽然民间美术形式多种多样,但追求的目的是一致的,即都是在努力地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情趣的认知。  相似文献   

11.
《领导文萃》2011,(7):F0002-F0002
山美水库位于泉州人民母亲河——晋江的东溪中游,系流域内唯一一座具有防洪、灌溉、供水、发电和生态等功能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承担着保障下游地区300多万人民防汛安全和400多万人民供水安全的重任,被誉为“泉州人民的生命库”和“泉州的生态调节器”。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居住的需求从基本生理需求的满足逐步向心理与文化领域的更高层次推进;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内部的居住空间与外部环境空间也越来越重视。在这当中,植物绿化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就南方室内绿化植物配置以及起到的美化效果,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生态大省,湖北肩负两型社会建设实验的责任,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不断提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完全可以在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相似文献   

14.
王松德 《决策探索》2014,(22):25-26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更加重视。这些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都要通过社区文化建设来提供条件。深入推进社区文化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对于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国民素质和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5.
江主席提出“三个代表”思想中的“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方向”也好,“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好,其中都蕴含了一层意思:那就是要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谋什么利益?首先应该是经济与物质生活方面的利益。因为,经济的发展往往制约着人们观念的更新和发展。一个只徘徊在温饱线上的人是无法过多地去谈论精神方面的享受的。因此,当老百姓如果连基本物质生活上的要求都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的情绪便开始出现波动,犹如古话所说,家贫万事哀。而经济原因也就往往成了一些地方党政部门改善党群众关系的最大阻力。  相似文献   

16.
"包容性增长"的基本含义是倡导机会平等,使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所有群体能够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具体讲就是指一国经济增长、人口发展和制度公平三者之间的有机协同,所有社会成员既能够对经济发展过程积极参与,也能够对经济发展成果进行共享。"包容性增长"在本质上是"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理念在增长上的集中体现,它明确了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改善的同步性,揭示了经济增长的落脚点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与文化生活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李波 《决策探索》2014,(2):43-43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要做到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8.
我们苏留庄镇近几年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是黄河故道上崛起的新乡镇。  相似文献   

19.
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行业,它可以直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和生产部门的投资需求,带动86个行业发展,约占经济类行业的24%,是一个具有较强关联性的行业.因此,房地产业可以刺激消费、扩大投资、带动相关行业发展,具有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大作用.郑州市历来把发展房地产业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和中心,在社会发展中以满足人的需要、提升人的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具体到高校就要以学生为中心,提倡人性化、人格化的教育。高校的建设也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把“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发展的主线和本原,不断满足高校人群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把人作为高校发展的本原、本体,把人的发展视为发展的本质、目的、动力和标志的高校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