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开放程度的不断扩大,中国产业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本文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产业安全问题为研究对象,从产业安全的含义、特征、产业不安全的成因及产业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归纳和总结.最后分析了本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展望了未来产业安全的主要研究方向,指出应该更全面、更科学地评价中国产业安全的状态及趋势,这样才能制定出符合时代发展特点、适合中国发展路径的产业安全战略和政策.  相似文献   

2.
产业组织模式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来自奶业的例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从食品质量安全的内涵出发,定义了将质量安全按经济学特征差异划分为"品质"和"安全"两个方面的"全面质量安全观",并从生产和交易两个维度构建了产业组织模式与农产品质量安全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奶业抽样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尽管生产模式和交易模式对食品品质和安全都具有显著影响,但是在控制了其他条件的情况下,生产模式更为显著地影响了品质,而交易模式更为显著地影响了安全。这为解释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有效治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结合产业创新理论和广义生态群落理论,对信息技术驱动下的新兴产业创新机理与发展演替模式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相关的理论模型,基于上述视角对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以及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出了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转型时期中国产业组织的演化规律。建立以中央政府为行为主体,以产业开放程度、制度环境和产业政策为投入要素三维空间,以产业绩效和产业安全为约束条件的基本模式。本文认为产业组织的演化实际上是中央政府以产业安全和产业绩效为约束条件下,调整产业的开放程度、制度环境和产业政策等投入要素,追求最优产业组织下中央政府的效用最大化的结果。中央政府实现最优产业组织的条件符合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条件,即各要素边际收益与维持投入要素的支付之比相等。通过调整不同的约束条件会使最优要素组合发生变动,而开放程度、制度环境和产业政策导致产业组织形态的变化,可以与中国转型时期不同产业的产业组织的演化相对应,并据此预测产业组织未来的演化方向。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餐饮业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增长势头,但其中仍存在一些制度问题,极大制约了整个产业的安全、可持续发展。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分析当前中国餐饮业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制度创新的思路和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产业安全度,推动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国内外产业安全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产业发展环境、产业竞争力和产业依存度3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构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其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中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自2000年大体呈现"上升—波动—稳定"的状态,并从技术水平、原材料进口和能源效率等因素解释了这一现象。此外,国务院颁布的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安全的大幅提升,这支持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具有发挥更大作用的必要性结论。  相似文献   

7.
基于产业安全的我国工业产业环境保护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工业产业发展至今,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影响产业安全和各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环境保护要求产业进行一定的投资,同时,这些投资也为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价值,并且也促使了新型产业——环保产业的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环境污染的经济损失以及对各产业的产业安全的影响,进而提出基于产业安全的产业环境保护价值链理论,分析产业环境保护的价值所在,并通过对我国近几年环境保护投资与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进行回归分析,进一步说明我国工业产业环境保护对提高各产业的协调发展和产业安全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不仅是面对重大突发疾病科研攻关的重要支撑,也是满足人民生命健康基本需求的保障。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呈“一超多强”的创新格局,美欧等主要国家建设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的成功经验对中国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根据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特点,从产业创新资源要素、产业创新主体载体、产业创新运行机制等维度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分析理论框架,剖析全球主要国家构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体系的先进经验,最后提出启示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家的经济安全建立在产业安全基础上,产业安全是实现国家经济安全的微观基础。钢铁产业是我国当前的主导产业,同军工、建筑、装备制造等产业联系紧密,在国内经济中占有重要比重。本文通过对钢铁产业安全的系统考察,分析我国钢铁产业现状与影响产业安全的主要因素,针对各因素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产业视角论述如何实现国家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10.
产业安全是经济安全和发展的基础,是国家制定产业政策、实行经济干预最基本的出发点。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尽管产业安全问题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产业政策实践中广受关注,但其在理论研究中却是被普遍忽视的。在很多论著中,产业安全往往被隐含于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中,或被贯穿于国际贸易理论中。但就产业安全理论而言,其理论体系的研究还有着十分广阔的空间。我们研究产业经济学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产业实践,并实现产业的安全发展。产业安全是我们研究和实践的终极目的,所以,产业安全问题应该作为贯穿现有产业经济学理论的一条主线,产业安…  相似文献   

11.
基于行政垄断的中国电力产业安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简述了行政垄断理论和中国电力行业垄断现状,然后从产业效率损失、失控、社会公平等五个方面着手,深入分析了行政垄断对中国电力产业安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物流产业发展与国民经济增长是高度正相关的,因此物流产业安全问题研究既有利于提高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产业安全度,也有助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本文从分析物流产业概念入手,介绍了当前国际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影响,并对跨国企业并购对我国物流产业安全的冲击提出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经济增长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创新依赖趋势,而传媒产业正在成为不可忽视的创新主体,对一国的经济增长和就业都具有重要影响。在传媒产业创新过程中,风险投资吸收得当,可以发挥出重要作用。本文对风险投资与传媒产业创新相关联的理论源流与现实关系进行考察,运用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原理解释传媒产业吸引风险投资可行性,对未来传媒产业攻坚转型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4.
县域产业安全问题是我国产业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赋予了国家产业安全以区域特性,是产业安全较具代表性的实践活动;而县域产业结构调整是维护县域产业安全的重要举措,是确保县域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决策,有利于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提高国家产业安全度。本文在对县域产业深入分析的结基础上,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战略导向下的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过多年发展,产业集群发展已经趋于成熟,其所面临着升级的问题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其中,创新集群被学者们认为是传统产业集群的升级方向和目标。本文首先回顾了产业集群的定义分类和国外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进而阐述了产业集群升级的相关理论,然后,对国内外创新集群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建材产业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构建了一系列灰色预测模型,并对我国建材产业在十二五时期的供求及进出口等指标进行了预测。在此基础上,通过设置产业安全评价指标完成了对中国建材产业安全度的估算分析,并预测了在十二五时期建材产业安全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在十二五时期中国建材产业总体上呈现不安全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由中国建材产业对外出口依存度过高和国际竞争力不足引起的。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在十二五时期提升中国建材产业安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产业发展和技术扩散理论,分析当前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动力和阻碍因素,探求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政策的着力点。新能源汽车扶持政策应兼顾激活市场、构建创新体系、增加配套设施及整合产业资源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18.
冷奇 《决策与信息》2011,(4):174-175
本文运用定量和定性方法对我国53个高新区比较得出现阶段存在的缺陷,以网络效应经济理论、产业经济学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中的网络效应。提出改善区位布局、调整结构、加强制度建设等提高我国高新区时络效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黄研 《决策与信息》2011,(3):138-139
高新技术产业作为知识经济的支枉严业,其发展对经济增长正在产生或即将产生突破性带动作用。本文通过构建创新生产函数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了研究,认为研发过程中的资本和劳动投入与自主创新产出有着很强的正相关性,并就此提出提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服务创新获利机制:一个简单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辉凡  许治 《管理评论》2008,20(8):26-33
多数服务行业属于“快速模仿”行业,其服务创新很难得到有效保护。竞争对手的模仿,将极大损害创新者的积极性。本文对西方学者关于服务企业如何保护其创新的相关研究的两种基本范式:产业经济学中的市场进入次序优势理论和创新经济学中的独占性理论,分别做了简单综述,以期抛砖引玉,推动理论界对此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