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的教育理念的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也受到教育各界的重视。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尤其是对于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培养,因此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要发展的重点。思想政治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思维能力,对于思想政治课程采用探究性的教学,有助于教师对思想政治采取的探究活动起到指导的作用,并对在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解决,将教学水平和能力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2.
郭松江 《社科纵横》2005,20(3):10-11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社会主义的重要指导思想,其产生有着深刻的思想渊源,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具有十分丰富的内容,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也要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1985年4月1日至5日在武汉召开的“社会学与社会改革”理论讨论会上,与会者就共同关心的社会学的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如何适应改革的需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现综述如下:一、中国社会学的发展已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社会学恢复六年以来,全国已有了一支数百人的社会学教学、科研队伍;先后建立了18个地方社会学学会和20个社会学研究所(室);30所高等学校开设了社会学课程;出版了30本翻译编著的社会学专著;已有5本专业杂志和2份专业报纸;其中有的已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但同时,大家清醒地看到  相似文献   

4.
试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改革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强华  楼梁 《社科纵横》2009,(7):155-157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是帮助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针对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在观念上、内容上、方式上及师资队伍建设上进行创新的思路,从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社科纵横》2016,(9):24-25
改革发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愈发突出,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与日俱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提出"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深刻揭示和把握了公平与效率的辩证关系,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6.
马立 《生存》2020,(3):0038-0038
中职思想政治课作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课程,受到各方的关注。时事政治是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由于理论性强、缺乏趣味性等特点,使学生认为它过于教条、空洞。因此,有必要加强时事政治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以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存在许多弊端,教师死板说教,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参与意识不强,课堂上甚至出现学生各行其事,教师闭目讲学的“怪现象”。而新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的试行为我们改善原有政治教学中的弊端提供了机遇。但是,新课改已经试行多年,反思当前高中政治课教学存在着以下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在一些公开课、优质课、评比课中存在着以吸引和满足学生感官刺激为目标的教学倾向;二是日常教学中考分至上的教学思想仍然大行其道。这两种倾向值得广大一线教师警惕。  相似文献   

8.
胡蕊 《学术交流》2012,(8):29-33
与传统的马克思思想的三大来源不同,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科拉科夫斯基认为,马克思思想及其发展是其思想中包含的三重文化动机决定的,即浪漫主义动机、普罗米修斯的救世主义动机和启蒙理性主义的决定论动机,这三重文化动机主要来自于浪漫主义、自我意识哲学和历史进步主义的影响。通过马克思思想的三重文化动机的考察,将马克思的思想定位为整个欧洲思想史发展的逻辑结果和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钱津 《创新》2012,6(2):109-112
智能教育不同于目前已有的高等教育理念与模式,是新的智能时代应有的教育理念与模式。因此,实施智能教育将推动高等教育跨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专门的智能教育课程构成一个智能教育课程模块,各门课程的智能教育方法则是与传统的课程教育方法不同的具有更高效率和效果的教学方法。不论是公办高校,还是民办高校,中国高校的教育改革都需要进一步深化,都需要从教育的制度性改革深入到本体性改革。在智能时代,必须启动和推进智能教育,这是中国目前高校教育改革需要认真研究和实践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0.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思想."共享"思想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重要发展,是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在社会主义改革建设中的具体化、深入化.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人权的广泛性、公平性和真实性的特征,对保证人权的全面实现,逐步消除非人权现象的根源,防止非人权现象的产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磊  潘颖 《创新》2009,3(10):97-99
高中教育处于义务教育与大学教育的中间阶段,既不属于法定的义务教育,也不属于国家大力扶持的高等教育。当前,高中生既无法免交学杂费,又没能享受各项助学优惠政策,对一些困难家庭而言,供孩子上高中仍是一项无力承受的负担。造成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乏力的原因主要有政府救助缺位,资助的责任主体界定不合理,社会关注度低等,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2.
崔慧广 《创新》2010,4(2):109-112
县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首先是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基于此,选择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测度指标,利用统计学中方差、标准差及变异系数等测度离散程度工具,构建测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度的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试图定量描述县域义务教育静态均衡发展度,同时指出测度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度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化建设是社区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北京市南锣鼓巷为田野调查点,在对南锣鼓巷利用传统文化创建和谐社区的过程进行深描的基础上,对社区建设过程中如何保护、传承与利用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从而指出,民众的参与才是传统文化得以传续的生命力,传统文化在为社区建设服务的过程中不应该过分屈服于商业化运作,而应保持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4.
我国现有的农村城市化水平低,农村城市化面临诸多的问题,在此提出以加强农村教育促进农村城市化的建议,该建议主要涉及: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全免农村义务教育费用、建立和完善补偿机制和深入开展农村职业技能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陕西古代教育史研究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世民  郝雁丽 《唐都学刊》2004,20(1):154-158
陕西古代教育史研究 ,对于发掘和继承我省古代灿烂的教育遗产与资源 ,丰富与完善中国古代教育史研究的内容与体系 ,构建陕西古代教育史学科的理论框架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学术价值。因此 ,在理论思维和认识方法上 ,科学而准确地理解与把握陕西古代教育志与陕西古代教育史、陕西古代教育地方教育史与中国古代教育通史、陕西古代的中央官学与地方教育之间的脉承关系及其学术追求 ,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相似文献   

16.
流动儿童教育与我国的教育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流动儿童的规模不断扩大。流动儿童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暴露了我国教育制度、政策及观念等方面的僵化,反映了城乡分隔管理体制的弊端,对实现九年义务教育的目标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17.
教育财政充足的内涵是在保证教育服务均衡和学生学业成就基础上的财政投入量,这与北京市优质义务教育均衡的政策目标基本一致.教育财政充足度的投入指标和产出指标显示,目前北京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在国内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发达国家相比仍旧存在不充足的问题.利用Odden-Picus指数计算北京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的充足性水平和实现充足的资金缺口,结果表明:小学的财政充足性低于初中,学校层次的财政充足性低于区级层次;实现区层次的义务教育财政充足还需增加投入180.97亿元.以朝阳区为例,实现学校层次的义务教育财政充足还需增加投入28.43亿元.面对财政投入缺口,北京市政府应筹划总量,优化结构,保证财政投入的绝对增长;细化规则,透明管理,绩效问责,实现财政投入相对增长.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城乡角度和区域角度对北京义务教育均衡问题做了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城乡之间还是区域之间,北京义务教育发展都不均衡。在家庭教育支出、学生经费投入及硬件设施方面差距明显;在教师数量上差距不大,但在教师质量上存在差距。最后,结合北京义务教育生源下降的大背景,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贞  李燕 《创新》2009,3(3)
农村义务教育落后是我国长期存在的问题,一个重要原因是城乡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无法切实保障农村地区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这种二元化的教育结构已经影响到中国人口的教育质量,社会的公平与协调发展。农村税费改革后,原有的收费取消了,新的资金来源缺乏保证,城乡义务教育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风险。积极有效地配置财政教育经费,有利于保证农村义务教育资金,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地位,改善农村义务教育水平,使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20.
In modern society, educational achievement’s impact on individual lives is reflected not only in economic benefits in the labor market but also in various “intangible returns.” Based on national data from the 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of 2010, our analysis of the urban- rural disparity and mediating factors in the health benefits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shows that education has positive returns in terms of health for both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but the returns to compulsory education and senior middle school differ for the two groups. This difference may be caused by the gap in the quality of compulsory education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refore, a linchpin of the relevant education policies should be encouragement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terms of the quality rather than just the quantity of education and the universalizing of senior middle school education in rural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