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从上学期开始.我在一年级六个班开展“儿童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实验。每周每班一节《论语》诵读课。303个孩子表现出极大的诵读兴趣和参与热情,只要我一出现在教室门口.孩子们便欢呼雀跃.欢喜与欢迎之情溢于言表。这时.我会觉得自己是一位“总统”,是一颗“巧克力”,是一部“童话”。下课后。孩子们还会缠着要你讲故事:操场上.孩子们会喊住你.再乐颠颠地跑过来与你击个掌,且一个接一个。  相似文献   

2.
一、从一次同课异构看体验作文的特征 某网站曾对小学生作过“你写不好作文的主要原因”的调查,有2223人参加调查。其中“不知道写什么”有1270人,占57.1%;“没有写作动力”有309人,占13.9%;“讨厌写作文,因为写作文很累人”有294人。占13.2%:“写作文没有方法”有215人。占9.7%。显然,没有内容可写是孩子习作的最大障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怕作文的根本原因是不知道该写些什么。新课标强调“为孩子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孩子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如何为孩子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如何让孩子能够自由表达?教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其实女人天生就是很感性的动物。有了孩子以后,孩子更是成为自己的骄傲、自己的一切。那种“我没有完成的夙愿,终于可以由孩子来替我实现了”的想法,很自然地转嫁到孩子身上。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就像农民殷切期待辛勤耕耘的庄稼丰收,果农翘首盼望用心培育的果实成熟一样,父母在孩子身上也倾注着太多的希望和目标,甚至因此演变得急功近利。我既是母亲,又是教师,在如何教育孩子上,更是担负着母亲与生俱来的望子成龙心理,担负着教师职业赋予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使命感。  相似文献   

4.
不知不觉中与我朝夕相处的孩子们再有一个月就要毕业了。这一天到了拍毕业照的时间。 闪光灯之后,我带领孩子们返回教室,让他们拿出纸笔,把刚才拍照时的情景、周围人的表现.以及自己的心理活动真实地记录下来。没想到,话音刚落,班级里竟像炸开了锅.很多孩子不满地嘟囔:“哎,又要写作文了!”“我还有一叠试卷没订正完呢!”有个男生甚至大声叫道:“高老师都要毕业了这次就饶了我们吧!”  相似文献   

5.
说到作文。许多孩子为此头疼,不说题材不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作文比比皆是,学生最常写的事是“帮老大爷推车”、“送盲人回家”、“帮妈妈洗碗”、“老鹰捉小鸡”等。为了获取高分,学生不敢说真话诉真情,更严重的是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就是那干巴巴的几句话也是东拼西凑,言不由衷!久而久之,造成了孩子消极作文的心理,哪怕是作文写得好的学生也很少有喜欢作文的。那么,如何让学生对这种习作恐惧说声“再见”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习作,是孩子们放飞心灵、自由驰骋、幢憬未来的乐园;习作,是激励孩子们展现自我、交流情感的天地;习作,是孩子们认知世界、积累素材的过程……面对这些。我无时无刻不在思索着如何让孩子们喜欢作文,如何让孩子们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如何让孩子们学会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7.
小学是学习作文的基础阶段,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要从小学抓起。但说到作文,许多孩子为此头疼。读读孩子们的作文就会发现真挚感人的作文少,饱含真情的作文少,体现日常生活甘苦的作文少,而作文版式的作文太多。即使有的同学有了一点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指出:“小学生要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可见,纪实作文是“课标”所划分的两大类作文之一。何谓纪实作文?记实作文就是写孩子们周围真实发生的生活,记述的足孩子们的昨天和今天发生的事情,它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写真实的生活事件。不难体会,“真实”是纪实作文的生命,但遗憾的是,现今小学生虚假怍文的现象十分严重。  相似文献   

9.
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从某种意义上说,读者就是消费者。因此,作文应心中有读者,就是要虑及读者阅读心理,让读者获得美的享受。那么,在写作时,不妨“扪心自问”: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黄兴硕说:“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的语文能力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心理学认为:作文就是把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表象和本质特征的认识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是把阅读中学到的语文规律性的东西运用到语言交际实践的过程中.就是“客观情景——心理加工——语言表达”。作文就是把观察、思考、感悟客观事物所获取的印象,通过大脑加工、整理形成的内部语句,转变成外显的作文语句有条理地表述出来。反思语文教学,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80年代强调语文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1.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的我们,面对学生的习作,经常会有这样的感叹:文章写的怎会如此没有新意?偶尔个别颇有文采的文章。也马上有似曾相识之感!学生在用自己的笔重复他人的话.很多作文是背例文的结果,或东拼西凑风格,不统一,语言不连贯的劣作,而且,这仿佛已成习惯,即使课堂作文,也是毫无新意的重复!孩子们真的是江郎才尽了么?——不,当然不是!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更加人性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的人格,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在写作中表现自己、张扬自己的个性。可在现实生活中,学生独特的体验和感受被漠视。学生的个性心理长期被压抑,甚至被抹杀。因此,学生作文缺乏个性,千人一面,面目可憎也就在所难免了。其实,写作是最具个性化的活动,是学生能够以“我手写我心”.真正地体会并表达自己独立世界观的重要途径。综观脍炙人口的优秀篇章.无不具有自己独特的思维和视角的,有着自己深深的个性烙印的。  相似文献   

13.
六十岁以上的人,谓之“老年人”。人一旦进入老年人的行列,心理状态往往会发生许多变化。有的老年人心境开始趋向淡泊、宁静,对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欲望会逐渐减少;也有的老年人却紧紧抓住人生最后一段宝贵光阴,把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尽情地享受生活。这两种心理状态都会反映在消费行为上。前者,我们把它称之为“传统型消费心理”,也称“满足型消费心理”,后者,我们把它称之为“开放型消费心理”,也称“享受型消费心理”。它们都是老年人特有的两种消费观和消费心理。具有传统型消费心理的老年人,大多数认为自己年纪已大了,人生的…  相似文献   

14.
老师们往往认为:学生写作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离不开特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及其规范性和强制性;学生对写作有畏难情绪和厌倦心理是由于不明白作文的规范性,缺乏生活经验和作文经验。这个现状其实是我们老师自己造成的.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如果充分调动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去发现生活、感受生活。在积累生活经验的同时用笔去描绘生活,这个现状就会很快改变的。  相似文献   

15.
胡庆军 《社区》2013,(4):44-44
近日,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万光社区组织开展了“关爱贫困老人践行志愿服务”活动。家住万光社区的韩晓颖老人看到社区志愿者们高兴地说:“孩子们来了,快进来,快坐下。”韩大娘的孩子前几年因车祸去世了,现又患上了乳腺癌,身边没有亲人照顾。社区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经常组织志愿者到老人家中,陪老人聊天,为她打扫卫生,为她义诊,志愿者还为老人送去慰问品。韩大娘经常说:“我无亲无故,多亏社区这些孩子们平时总来看我,陪我说话,跟我自己的孩子一样亲。”通过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在社区营造出学习雷锋、  相似文献   

16.
“老师.学语文要数作文最难了,对吗?”一个刚入学连汉语拼音都没学完的小女孩问我。我震惊了。愣了一下后忙笑着作答:“不,作文不难,当你认识了汉字后,作文就是你和语言文字做游戏。”小女弦笑着走开了。我陷入了思考:“作文难”的舆论为什么如此之广.连最天真、纯朴的儿童都已深入其心。孩子们刚迈入校园就对作文望而生畏,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能成功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该怎样帮助孩子们习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着,反思着,摸索着……  相似文献   

17.
付欣 《新天地》2011,(7):75-76
没有材料的作文最难写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县官,他要一个很有学问的秀才在三天之内完成一篇“命题作文”。秀才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安觉。他的老婆见了,不以为然地说:“你做这个文章,难道比我生孩子还难?”秀才谓然长叹:“你生孩子虽难,但毕竟你肚子里还有孩子,我做的这个文章,肚子里啥也没有。”  相似文献   

18.
近日,网络上热传中国式父母包办孩子一生的帖子,引起网友热议。“5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少年宫。7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奥数班。18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高考突击班。23岁:孩子,我给你报了公务员。32岁:孩子,我给你报了《非诚勿扰》……”有人批评,国内教育最大的弊病是没有一次真正让学生自己选择。当他们大学毕业后,突然要面对选择职业,怎能不茫然?作为全国首家职业规划师资格认证培训及职业规划咨询机构,  相似文献   

19.
主题点评 面对当前就业难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形势,许多家长把孩子的命运寄托在“升学”这条窄径上。于是,千方百计让孩子上名次,登榜首,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危害很大。比如,一味要求孩子冒尖显眼。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一些家长,经常对孩子说的话也是,谁谁谁考第几,你看人家谁谁谁……他们给孩子定下的目标无非就是要超过“谁”,比如班上的同学,自己的亲友或邻居家的孩子等。有教育学者称:家长这种以为单纯地在学习上给孩子施压,让孩子们的心灵不堪重负。这种教育必然导致孩子求胜心过强而难以承受挫折,甚至是害怕挫折。  相似文献   

20.
论双音复合词的构成格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引言0.l在现代汉语中,词根十词根的复合式会成同在整个词汇系统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按照结构关系,复台词可以分成陈述关系、支配关系、补充关系、偏正关系等等已研究得相当透彻,这对复合调意义的理解有很大的帮助。但是这种分析,不能对复合词的语素的类与外部功能的类作出解释。例如:“韭黄”与“眼红”,同是陈述结构,前者名词,后者形容词;“扣除”与“开关”,同是联合结构,前者动词,后者名词;“黑板”与“小气”,同是偏正结构,前者名词,后者形容词。0.2由于长期以来习惯于从句法学的角度来考察汉语复合词的构成,汉语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