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展伦理学如何发展——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提出是反思传统经济发展观和生态伦理发展观的产物。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局限性在于缺乏对人的深刻了解。人的发展是发展伦理学的实质和核心,发展伦理学必须解决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展观的演进的三个阶段: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探讨了对社会发展的主要度量手段———指标体系,以及中国对社会可持续发展度量的探索。提出从以经济增长为核心到社会发展,再到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的演进,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持续发展概念是上世纪80年代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现状而提出的新的发展观,它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新思路和新的发展观,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成果。最近党中央又明确提出,我国社会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创新。本文针对我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相关部门所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到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世界性的环境恶化、人口膨胀、能源危机等问题。为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最佳模式,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运而生,它要求社会发展不仅是经济发展,而是包括环境优化、人口素质提高、资源永续利用等因素在内的综合发展,即必须保持社会、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科技六个方面综合协调发展。国情决定了中国现代化只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5.
发展观是对发展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体现出人们对发展的基本价值判断。发展观的演变大致可划分为四个阶段:经济发展观阶段;社会发展观阶段;可持续发展观阶段;人类发展观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了一条独立自主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其发展观也经历了一个从单纯强调经济增长到重视社会发展,继而到关注人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再到提倡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演变过程。2003 年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五个统筹”的新要求,是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对我国国情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发展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深化和创新,蕴含着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类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同传统的“增长发展观”和“综合发展观”相比较,“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更为合理的新发展观。自18世纪以来,马尔萨斯、福格特、麦多斯、布朗等西方学者对人口、经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为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本世纪60年代以后,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日益变化、西方国家“绿色消费”浪潮的兴起和“绿色和平”运动的壮大,为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传播提供了强大的政治经济动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准确把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涵义。可持续发展观与传统发展观有本质的不同,从传统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是一次社会文化的根本变革,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的三大转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可持续发展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方面,其实现则依靠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文化形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观是基于社会环境与经济发展产生尖锐矛盾、人与自然关系紧张、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威胁而提出来的。可持续发展观是一种具有鲜明生态环境保护特色的发展观。要使社会可持续发展,必须使自然、社会、经济三者统一起来,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观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9.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WTO中的体现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希田 《东方论坛》2002,(3):123-126
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也是人类发展观的一大进步。本文揭示了可持续发展思想在 WTO多边贸易体制中的种种表现 ,论述了“入世”对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提出了在入世后的社会经济背景下 ,我国对外贸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发展观是人们对社会经济发展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导向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发展观是不断转变的,概括起来历史上形成了十种发展观:从生产要素的增长到经济结构的完善,再到区别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内涵;从大量耗费资源、破坏环境的发展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发展;从短期的追求发展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从以物本为中心的发展再到以人为本的发展;从追求单纯的经济发展到社会的综合发展。许多国家在综合甄选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了当前新发展观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