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祁彪 《决策探索》2004,(4):19-19
为官,理该求政绩,但不能捞政绩一以“不图虚名”为幌子,遇矛盾跑,遇困难绕,“坐镇”几年,地区面貌如故,群众生活依旧.这样的“懒官”、“庸官”,老百姓自然嗤之以鼻。相反,以“振兴经济”为招牌,不顾实际“拍脑袋”,不问民生“拍胸脯”,大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祸害一方,遗患无穷,这样的“昏官”、“乱官”,老百姓更深恶痛绝。出实绩而不留劣迹,就是要求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文字结构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和”者由“禾”与“口”构成,“谐”者由“言”与“皆”构成。“有禾入口,人皆能言”,社会则和谐也。前者系民生与社会保障,后者系民主与言论自由。解决好“民生”与“民主”两大问题,社会则走向和谐。“和谐”二字,在中国的文字构成中即充满着文化的含义。  相似文献   

3.
督查工作的根本目的在于落实,生机活力在于创新。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政务督查的新途径、新方法,建立健全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工作机制,有效推动了重大决策和重点工作的贯彻落实。当前,督查工作要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的要求,保持生机与活力,笔者认为必须突出“起”“承”“转”“合”,抓好“唱”“念”“做”“打”。  相似文献   

4.
棋与牌     
李欧 《领导文萃》2007,(6):171-174
中国象棋这玩意真怪,最无能的恰是最重要的,不称“君”“王”,却称“将”“帅”,大概是避讳吧。实际上,它们绝不会挂印出征,而只能深居“皇城”,除了敌方攻进“大内”时,或许能兔急反噬一口外,几乎毫无作为。“象棋”这一词,出现得很早,  相似文献   

5.
支撑河南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六大理论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一五”是河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实现中原崛起?本文运用系统论原理,依据有关的经济理论,分析经济演进的历程,剖析宏观经济现实重大问题,预测未来发展大势,论证了支撑河南省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六大理论,分别为:“结论论”,“三化论”,“基础论”,“全球论”,“周期论”,“系统论”,最后提出了若干结论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有些执法者通过“算计”国家的政策法规来“算计”人民,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案件培植案件,以“人民”为资源,并“努力”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效益优势”,巧取豪夺,收刮民脂民膏。在这种“创新意识”的支配下,执法就成了幌子,而国家的相关政策法律则沦为某些执法机构的个人创收的“帮凶”。  相似文献   

7.
《决策》2012,(7)
“两会”代表参与政事的能力,是行政绩效和公共产出的具体化,也是执政能力和执政形象的具体化,当慎之又慎。中国的国家治理结构是一种“五政”模式:中国共产党“执政”,人大“律政”,政府“行政”,政协“议政”,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参政”。在这样一种政治结构中,  相似文献   

8.
品牌收购之所以吸引眼球,不仅如《大预测》作者阿文德·萨勃拉曼尼亚所言,来自“世界”处于“中国经济”阴影下的焦虑,更关键是全球资本主义劳动分工制造的“幻觉”:“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分离,导致“创意产业”横空出世,“金融资本”翻云覆雨,直至宣称“非物质劳动”在数字资本主义时代的霸权地位,仿佛“全球经济”处于“失重”状况,既可以完美地分离,又能够自由地漂移。  相似文献   

9.
《决策》2012,(1)
“铜陵模式”的改革核心是撤销街道办事处,变“市-区-街道-社区”四级管理为“市-区-社区”三级服务。它的逻辑在于:形式上的“减法”,带来本质上的“加法”,为了“加”,先行“减”。纵观管理层级由“四”到“三”的变化,减去的是行政层级与管理成本,提升的是政府效能与公共服务水平;减少的是原先小社区数目,  相似文献   

10.
钱颖一 《决策探索》2014,(18):19-20
在中文里,“人才”是一个词,并不是“人与才”。事实上,我们通常都把“人才”简单地落脚为“才”。古人讲的“不拘一格降人才”,讲的是“才”。我们今天讲的大学的根本任务是“人才培养”,讲的也是“才”。像清华这样的研究型大学还特别强调“拔尖创新人才”,讲的还是“才”。所谓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讲的仍然是“才”。  相似文献   

11.
凡搞文字材料的人对“狠抓”一词再熟悉不过了我刚参加工作,写材料用“很抓落实”,领导阅后,将“很”改为“狠”,当时我很纳闷,是我错了?经查阅《新华字典》,发现“狠”除有“凶恶”、“严厉”之意外,还有“全力’’之意,才知在此用“狠”恰到好处,深感领导的水平还是高..后来,慢慢发现所有的文件、材料都用的是“狠抓”,而且使用频率相当高  相似文献   

12.
新收推荐     
高建华 《经理人》2007,(9):137-137
中国企业界的一个缩影,那就是普遍存在的对“战略”一词的误读。 很多企业家都把“想法”、“方向”或“目标”当成了战略,而没有真正理解战略的内涵!多少年来,不管大会小会,我们都喜欢讨论“干什么”,“应该干什么”,“要实现什么目标”,所有这些都只是想法,都是目标,都是追求。一直以来,我们很少听到大家讨论“如何做到”,如“用什么方法”、“按照什么流程”、“使用什么工具”等等。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红”不仅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红红火火”的美好愿景。 2012年这个秋天,“彩虹”“红”了。一夜之间更“红”了。 56年前的“彩虹”,是一家连年亏损,资不抵债,濒临破产,靠借贷度日的合作社成都市美光角梳生产合作社,自从有了刘荣富,“彩虹”的命运便开始逐渐变得“红”起来:  相似文献   

14.
王建华 《科学咨询》2007,(14):25-25
“问题学生”从某个角度讲是“弱势群体”。由于学习成绩差,经常违纪、“倒蛋”,得不到家庭“呵护”,甚至被家庭“遗弃”。在班集体,他们是“三等公民”,得不到应有的“国民待遇”,享受不到相互尊重的平等权利。在有些教师眼里他们是老师的“对头”、“累赘”。他们的行为令家庭人伤脑筋,令学校老师、同学厌恶。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不得不反思:“问题学生”出“问题”难道是他们的过错?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提出了“一圈两翼”战略,描绘了重庆美好前景。“一圈两翼”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工程。“一圈”为主,“两翼”为辅;“两翼”不振,“一圈”难飞;教育不行,“两翼”不振。本文对两翼教育进行实证分析,提出两翼教育构想,探求两翼振兴之路,希望对“一圈两翼”战略早日实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讨论了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聊斋志异·促织》中“急逐趁之”的注释,认为不应单独为“趁”作注,因为“逐趁”是一个同义复合词,应注释为“逐趁,追逐。”“逐趁”和“趁逐”同为“逐”“趁”的“追逐”义凝合过程中的变体,由于要合乎“去入”声调的规则而在使用过程中广泛采用了“趁逐”形式。因此,为了体现这种共时存在,《汉语大词典》有必要收录“逐趁”,而不应只收“趁逐”。  相似文献   

17.
所谓“知识透支”,不过是一个比喻,指的是知识的补充赶不上知识的输出。眼下,领导干部中知识“入不敷出”的现象并不少见。有的做工作力不从心,捉襟见肘,有的讲话缺乏新意,有的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科技形势,讲一些“外行话”,等。面对知识上的“赤字”威胁.多数领导干部善于挤时间“充电”,认真学习。但也有的一味“吃老本”,结果出现“江郎才尽”的局面。  相似文献   

18.
一直被人们关注的所谓民营企业家“原罪”问题,最近因为几个富豪接连落马,又成媒体关注的焦点。关于民营企业“原罪”问题的讨论,有两种具代表性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民营企业家的“原罪”问题,必须交代清楚,甚至应该“法办”,“原罪”问题不可赦免;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清算“原罪”问题过于“复杂”,“清算‘第一桶金’就是否定改革成绩”。  相似文献   

19.
微热点     
《经营管理者》2014,(11):9-9
#雾霾“常态化”,治理还有多少“非常态”?# 又一轮雾疆袭来,“应急响应”启动,秸秆屡成“罪魁”。禁烧“拘留”、关停并转、限行限号……船渐成“常态”,治理方案“一箩筐”,但结果多是“等靠熬”,一些地方仅靠环保部门的“单打独斗”问题更是突出。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大地热气腾腾,各项建设蒸蒸日上。但在形形色色的“经商热”、“公司热”、“房地产热”、“城市化热”等等热浪中,许多地方的“造城运动”热度居高不下:大城市、大规划、大投资、大广场、大立交、大绿地……;小城镇,大圈地、大招商、大建房、大搬迁、大示范……,“形象工程”、“标杆政绩”,你追我赶,不一而足。其中,不乏“空城”之计,“空壳”之戏,从而导致民生凋敞,民怨丛生。此种“过度扩张”之策,似庆“稍息”;此种“过度跃进”之热,似应降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