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6 毫秒
1.
独联体《信息获取权示范法》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独联体成员国的民族立法中,信息自由成为与思想、言论、出版自由同位阶的基本权利,受到高度关注。在独联体私法统一化运动的推动下,出于对信息获取权的保障,独联体成员国议会间大会通过了极具权利保障色彩的《信息获取权示范法》。对作为人和公民的基本权利的信息自由的保障成为独联体各成员国在进行信息社会建设和信息法制建构中的一项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
知情权与信息公开制度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知情权和信息公开体现主权在民和国家资源共享的民主、共和原则 ,体现保障公民权利和制约国家权力的宪政原则。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的前提 ,信息公开是国家权力主体对公民对社会的义务 ,是实行民主政治和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实现信息公开和阳光下的政府 ,有赖于我国民主的不断扩大和法治国家的建立 ;有赖于党政干部对人民负责的观念的树立与增强 ,更有赖于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公民知情权是公民享有了解国家机关掌握的信息的自由和权利。公民知情权在公民的权利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重要性的性质特征,它和公民基本权利的性质特征相一致,属于公民基本权利。国家机关掌握的信息,除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外,公民都有知悉的权利。我国需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民知情权制度,努力实现公民知情权,从而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知情权是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前提性、必然性权利。公民知情权的实现遭遇来自主体、公开例外、程序等方面的多重障碍。针对知情实现的现实障碍,需要减少或取消对知情权申请主体资格的限制,建立信息公开申请移送制度,避免行政机关基于主体资格的推脱推诿;明确信息公开例外的界定、规范信息公开例外的审查制度,削减行政机关拒绝公开的借口;建立行政复议前置和信息公开审查委员会制度,增强信息公开行政复议的公正性和实效性,破解知情权救济的程序性障碍。  相似文献   

5.
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知情权问题现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知情权法制保障的缺失是公民知情权实现不充分、甚至被肆意践踏的根本性原因。笔者认为 ,应借鉴和吸收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的先进经验 ,加快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化建设的步伐 ,从法制的层面对公民知情权予以刚性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知情权和表达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在信息日益公开化的形势下,公民的表达权越来越显得重要.心情愉悦、安全畅通的公民表达,是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条件.当前,必须加强有利于公民表达的制度建设,特别要加强制度的程序化建设.保障公民意愿不仅表现在过程中,更应展示在结果上;广建平台,畅通渠道,为公民表达提供方便;特别要关注弱势群体、少数人和不同意见.  相似文献   

7.
《江西社会科学》2018,(3):181-188
公民参与是民主理念和民主制度的核心要素,公民参与权作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日益受到关注。在现代社会,公民参与的程度体现了一个国家民主化的深度与广度,我们党和政府都非常重视国家事务管理中的公民参与,强调公民的有序参与。公民参与权是公民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一项积极权利、程序性权利。由于公民参与权的司法救济制度的缺失,我国公民参与权不能得到有效保障。缺乏救济的权利是不完整的,为保障公民参与权的实现,可将公民参与权定位为基本权利来加强保护,并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拓宽原告资格等方式来扩大司法救济的范围,完善行政过程中公民参与的司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8.
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法治国家的标志,而公民基本权利中最重要的是涉及保障公民人身自由和生命安全的权利,刑事司法保障在人权保障体系中更鲜明反映人权的发展状态和水平.近五年来,我国司法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公民人身自由的司法保障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和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制度是保障公民环境知情权、实现公民环境参与权和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举措。以立法的方式促进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多数国家在信息化、现代化过程中的必然选择。《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和《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的发展。与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有关环境信息公开的法律规定相比,我国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法律制度还有待于完善。  相似文献   

10.
信息公开与公民知情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唐小波 《社会科学》2003,(11):57-62
知情权是公民应当享有的政治民主权利 ,应由宪法予以充分保障。知情权不仅是一种个人权 ,还具有参政权和请求权性质。知情权要求政府机关公开行政信息 ,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而公开信息是政府的一项义务 ,是国家实行民主政治和法治的基础。国务院已将制定《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近期制度建设的重点 ,这是实现民主政治的良好开端。此外 ,还应保障公民的立法知情权、司法知情权、教育知情权  相似文献   

11.
宪法确认和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是法治国家的标志,而公民基本权利中最重要的是涉及保障公民人身自由和生命安全的权利,刑事司法保障在人权保障体系中更鲜明反映人权的发展状态和水平。近五年来,我国司法改革力度进一步加大,公民人身自由的司法保障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2.
一、法律规制的目标与原则(一)人的基本权利理念导向的强制与自愿相结合。劳动权与休息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对弹性退休制度的法律规制以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为理念,也是体现宪法保障人权,实现宪政的应有之意。立法者或决策者在相关制度设计与实施的整个过程不仅应该以人权保障为出发点,更以其为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3.
公众环境知情权的保障与政府环境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知情权是公民享有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环境知情权是公民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前提,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是公民环境知情权得以实现的必然要求。完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需要实现环境善治,加强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力度,明确政府责任,加强公众参与机制,保障相关权利的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14.
1982年宪法颁布以来的宪法实践证明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取得了显著成就。1982年宪法在公民基本权利方面因为吸取"文革"教训而规定得充实、明确、具体,之后的宪法修正案有关人权、私有财产等的规定使得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公民基本权利通过立法被具体化,公民权利意识得到增强。宪法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30年实践有行政主动推动、先权利后自由、违宪问题自我纠正三个特征。面临的挑战主要表现在:法律法规甚至内部文件违宪的问题还没有很好地得到解决;宪法中所规定的权力关系在实践中的表现并不理想,这种状况严重影响着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公民对宪法保障基本权利的要求日益增强,而宪法却未能很好地满足这一需要。  相似文献   

15.
仇永胜  袁炜 《学术探索》2003,12(1):54-57
公民的基本权利是为宪法所确认的、公民与生俱来的 ,是不能为其他个体和公权力侵犯的权利。公民住宅不受侵犯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权利之一。如何正确处理公权力与公民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 ,用公权力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这是我们在现实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沈开举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4):6-10,107
在很长一段历史时间内,信息公开与民主制度并无关联,因为"精英民主"模式通常与保密文化密切相关,它既不鼓励公民参与,也不希望公民知悉政府的信息。直到参与式民主在近几十年取得主流话语权,信息公开才与公共参与一道成为民主制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中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变,而且未来必将有助于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表达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政治权利,它的充分保障可以使立法更民主、科学和理性,促进和维护司法公正,促使行政主体依法行政,使公民更自觉地守法,最大限度地保护社会主体的合法权益.表达自由的实现要以保证知情权为前提和基础,要有宪法和法律、司法的保障,并提高公民参与社会生活和民主政治的素质和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电子政务与信息公开出发,分析了信息公开是电子政务的重要方面,是公众知情权的保障。但是信息公开不可避免的给个人隐私造成侵害,在分析我国隐私权保护现状的基础上,笔者提出应采用利益衡量和权利限制原则,并借鉴欧美的经验,构建安全港模式,从而实现电子政务信息公开与公民隐私权保护两者的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9.
透明政府可以分为回应型透明政府和前摄性透明政府.我国颁布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确立了构建混合透明政府的目标.公开公共信息一方面保障了促进了我国所追求的透明政府,另一方面也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知情权既需要信心公开,又需要信息累积.与信息公开旨在促进公共信息的自由流通不同,公共信息利用制度旨在实现公共信息的增值.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经济基本权利谱系中,作为劳动权重要内容的工作权不仅是人民获得有尊严之生活的基础,而且是个人实现自我价值与人格发展的途径.为此,国家应当积极作为,来保障公民工作权的实现.国际人权公约和多国宪法文本对工作权都进行了具体规定,并以各种方式来保障其落实.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保障公民工作权的实现,当务之急是完善违宪审查制度和发展宪法解释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