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3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一系列优良的作风。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优良作风形成的最重要历史时期。延安时期的党风建设随着中国革命的进程表现出了两个发展阶段的特征:从中共中央到达陕北至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是党的作风建设的酝酿时期;随后,到中共“七大”,是中国共产党进行大规模党风建设并取得伟大成功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耿苗苗 《南方论刊》2022,(3):110-112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由弱变强的关键时期,在纷繁复杂的话语背景下,建构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实质上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中建构,包括时事、理论、历史、文艺等话语内容,从话语主体、话语载体和话语客体三个方面建构起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和深远影响,对积累局部执政经验、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实现中国革命全面胜利,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婚姻改革使现代婚姻理念深入基层,在人民群众中逐步确立崇尚劳动、男女平等、婚姻自主的价值理念,彰显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历史自觉、坚定党的群众路线的历史自为、坚守使命初心的历史自信。延安时期共产党领导下婚姻观念的变革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解决中国问题的生动实践,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4.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多所高校中出现文学系。虽然在正规化、专业化方面,延安时期高校文学系与国统区高校中文系差距不小,但延安时期高校文学系在对于新文学地位的确立与重视方面,远非同时期的其他高校中文系可比。延安时期高校文学系基本确立了新中国大学中文系主干课格局,对于文艺学学科和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被认为是中国共产党党建工作的典范,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化、规范化的关键期。从生成逻辑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实践及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晶,是党在复杂的历史环境中加强自身建设的产物。从实践维度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的实践,主要体现在思想维度、组织维度、制度维度和作风维度四个方面。从时代价值看,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规范党内政治生活方面的实践启示我们: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要继承与创新并重,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性;要厘清边界和底线,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要直面问题和考验,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教育方针及理念基本形成的时期,本文所称的“延安教育”特指抗战阶段中共在以延安为中心的抗日革命根据地内所推行的教育方针及其实践。延安时期产生的有关教育的一系列概念和措施,在一定的程度上决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性质和面貌,并由此影响了几代人的思维、知识结构和行为方式。延安教育又是在五四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受到五四教育多方面的影响。本文试图探讨以下几个关键问题:中共从五四教育遗产中选择了什么?延安时期革命意识形态在选择五四遗产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延安创造的新教育的性质是什么?延安教育有哪些价值和局限?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哲学世界观。这个世界观的经验基础是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创造的,而它的理论则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建构的。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大量研读了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类、革命类的著作和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毛泽东读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政治类、革命类的著作,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道路的问题。毛泽东充分地吸取列宁有关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思想,用世界革命的规律来分析中国革命的现实条件,提出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问题,论述了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关系,谈到了建立新的国家机器的构想,勾勒了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未来前景,建构了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革命观。毛泽东读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科书,是为了解决中国革命的方法论问题。毛泽东吸取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精髓,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来提炼井冈山斗争时期总结的一整套的调查研究方法,创造了以实践的认识论为内核的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的读书笔记记载了毛泽东创造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思想过程,充分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8.
延安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是指1935年10月党中央、毛泽东同志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直至1948年3月在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延安时期的精神文明建设谱写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光辉一页,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环境中,培养、形成的一整套优良品质和光荣传统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坚定的政治立场、必胜的革命信念、严明的组织纪律和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升华和体现。认真回顾和总结延安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与经验,对于我们今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  相似文献   

9.
何艳  辛悦凯 《理论界》2020,(4):29-35
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对这份初心的坚守与使命的担当,构成了中国共产党的内生基因和政治底色。不论是就中国共产党近百年的奋斗史来说,还是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史而言,延安时期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忠于人民的政治本色,自觉认知和担当使命,其所开拓的延安精神,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团结与凝聚一切力量,领导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勇于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及其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提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大命题,积累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党建经验。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自觉为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开创伟大事业新辉煌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0.
继承发扬延安精神与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胡润民主集中制是我们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领导制度。它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列主义的原则,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在延安时期不断完善和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运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制定正确规范...  相似文献   

11.
吕晓博 《南方论刊》2014,(4):32-33,28
重视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一贯作风。延安时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学习氛围空前浓厚、学习成果异常丰硕的一个时期,为后来我党作为学习型政党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本文回顾延安时期我党开展学习运动的历史,总结了其中的宝贵经验,提出了当前加强党员干部学习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五四时期被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并信仰,在延安时期发展成熟起来,并从此成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刘少奇作为党内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针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在多种场合、从不同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原则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党内兴起的整风学习运动,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依然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对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词,就是‘实事求是’四个大字,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和建设,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实事求是就是其中最具特色、最重要、最基本的原则,邓小平同志在新的历史时期又有了极大丰富和发展.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什么时候也不能丢弃.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外交的真正开端,应始于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与美国政府的合作。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太平洋反日统一战线和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外交政策,加强与美国政府的联系与接触,促成了中外记者团的出访和美军观察组的派遣。作为与国民党政府保持有正式外交关系的美国政府派遣一个军事观察组访问延安等于在事实上确立了与中国共产党之间的一种准官方关系,由此开辟了“从延安走向世界”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黄延敏 《兰州学刊》2005,4(4):307-309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重视传统文化研究既是党反对教条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设中华民族新文化的需要,也是反对封建道统论,与国民党进行思想文化斗争的前提条件之一,同时也是驳斥日本的侵略理论,提高民族自信心,实现全民族抗战的必然要求。这些认识对延安时期党的思想文化建设以及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带动全党认真进行农村调查。在调查研究工作中与农村力量进行了衔接、拒斥、磨合等极其复杂的互动,这对于中共顺利打开工作局面,成功改造中国农村社会有着重大作用。本文以记载当时的档案、方志、报纸杂志、党的文献、私人著述及共和国时期的回忆录为资料来源,搜集整理党在延安时期各根据地的社会调查资料,总结其经验教训,为当代中国农村工作提供一个鲜活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现代史上,延安和陕北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灯塔和总后方。从一九三五年十月,党中央、毛主席率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直到一九四八年,延安,作为中国革命的象征,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仰。延安精神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它哺育和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争取民族解放、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而进行殊死的斗争。新中国成立后,延安精神又激励着中华民族为社会主  相似文献   

18.
回望中国共产党百余年自身建设史,制度建设贯穿于党的建设全过程。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初步建构制度治党体系,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自我革命传统的关键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当时复杂的政治军事环境及其变化,不断完善党的组织、廉政、监督制度,积累了制度治党的成功经验,初步形成的制度治党体系保障了中国革命斗争不断取得胜利,为中国共产党从局部执政向全国执政的历史性跨越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汲取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制度治党的历史经验,新时代推进制度治党要着眼于党的历史使命和战略全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发挥制度治党的保障作用,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具体实际解决突出矛盾,从而推进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李大钊率先在中国肯定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最先也最彻底地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并由此成为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来的人心目中组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选。从这一点上说,在近代中国“研究历史最有成绩”、“最彻底最先倡导唯物史观”的李大钊,堪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和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共产党70年的历史征程中,延安时期是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重要发展阶段,是党胜利前进、令世人瞩目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最有影响、最值得全党难以忘怀的是,产生并形成了由毛泽东亲自倡导、全党共同培育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全新政治风貌、崇高思想境界和奋勇献身精神的集中体现,极大地促进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提高了党的战斗力,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胜利发展。因此,认真研究延安精神在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永恒价值,深刻认识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延安精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对于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保持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