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以“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机制为主轴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在这种秩序中,企业、市场、国家都要遵守新的经济运行机制规定的行为规范。微观、产业结构和宏观总量三个层次的经济运行也要遵守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调节功能规定的行为规范。从双轨制转向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包含三个方面的机制转换:(一)由行政性分权转向经济性分权,(二)扩大计划和市场结合作用的范围;(三)转换价格形成机制。转换价格形成机制是转换经济机制的中心,但它包含在经济机制的整体转换中,价格改革能否有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市场发育及宏观控制机制转换是否有序。市场引导企业的微观基础是企业作为商品生产者进入市场。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关键是改革现行的国有制,理顺以产权为核心的财产关系,将国家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明晰化。理顺产权关系的重要方面是硬化所有者的财产约束,将所有权从政权中分离出来,优化所有者行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要缩短市场发育的过程,需要顺应市场发育的规律培育市场。培育市场包括相互联系的两个途径:一是放开;二是组织。培育市场包括三方面内容:(一)发展生产要素市场,使之同商品市场的发育程度同步,按国际标准培育各类市场;(二)建立价格、利率、工资等各类市场调节信号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宏观上控制价格总水平的自动调节机制;(三)创造平等而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四)建立现代商品经济的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2.
价格改革在市场改革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市场改革决不仅仅是个价格问题。摆脱价格陷阱、全面推进市场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尤其是在当前治理整顿时期,我国的经济运行能否走出收权——放权循环的老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配套改革的功效。我们不反对采取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当前市场秩序、宏观失控的混乱状态,但从长远的观点看,一刀切的行政手段用得太多、太久,则无助于我国经济运行的转轨。  相似文献   

3.
任何改革思路,都不可能是人为地事先确定的。我国改革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两种战略思路;一种是放权让利或放权分权,即向地方、企业放权让利;一种是机制转换,即经济运行机制转换,包括企业产权机制、市场调节机制和宏观调控机制的转换等。但是,我国10年改革,特别是1985年以前的改革,主要是循着放权让利的基本思路展开的。既然如此,我国改革的成就与不足,不能不与这个基本思路密切相关。笔者认为,不应把实际上并行的放权让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经济学理论 ,对改革的实质、所有制形式和结构改革与经济运行机制转换的同步性、经济体制改革的系统性以及改革的进程等进行了详尽阐述 ,以深化人们对改革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我国的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并已进入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阶段。我们认为未来几年,改革能否有实质性推进,如何推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改革的进程。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是我国下一步改革的中心和重点。这个基本判断的主要依据:一是去年SARS危机充分暴露了政府管理体制的弊端,使我们从经济社会发展严重失衡中看到了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性;二是这次宏观调控突出地反映了政府职能转变严重滞后的状况,使我们清楚地看到经济发展中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大都同政府主导的经济增长和经济运行机制相联系。因此,努力实现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又是在宏观调控中推进改革,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6.
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改革理论,应当从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来研究和回答社会主义改革问题:其一,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也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整个历史时期,是否始终面临着一个改革的任务?其二,在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上,改革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改革,是否也需要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以上两个问题,前者是研究改革的普遍性,后者是研究改革的特殊性。本文就社会主义改革的阶段划分及其特点和要求作一些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十多年来的发展成就是举世公认的,而在这些年中遇到的问题也是令人关注的。在我们面临的诸多问题中,持续多年出现的国家财政赤字问题,亟需我们去研究它。本文对财政赤字所进行的探索,是从经济运行的现实过程和内在运行机制的角度对其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8.
对我国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拉开序幕的。几年来,由于企业获得了一些必需的权利,企业活力得到增强,微观经济生活过于死寂的局面得到改观。对这几年改革的初步回顾表明,企业改革在我国经济体制整体中一直是处于中心地位的。应当说,在我们刚刚开始改革的时候,微观经济生活缺少活力,确实是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因而,在一个时期里,把企业改革置于改革的中心地位,是一种合适的选择。然而,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当改革进展到一定阶段后,企业改革能否继续推进,不仅取决于我们在企业改革方面所做的努力,也取决于,甚至主要取决于企业改革能否与其他改革很好地衔接起  相似文献   

9.
一、所有制改革的“启动器” 微观经济基础是经济运行的主体,而所有翩问题,实质是微观经济基础的构造问题。从理论上讲,所有制的构造方式对应于社会实行的经济运行机制。我国长期经济实践表明,由于缺乏实行计划调节机制的一系列前提条件,国家所有制难以解决其效率和活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改革为发展生产力扫除了障碍,为人民带来了物质利益,为振兴中华开辟了道路。所以,改革是历史的必然,是时代的潮流。但是,也有少数同志对改革持不同意见,甚至持怀疑、保留态度。有人把经济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归咎于改革;更有甚者,把改革与开放看成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根源。这些思想认识上的问题提醒我们,必须坚持改革,研究改革,突破改革难题。为此,我们要研究以下三个问题:一、怎样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估量上,回答改革是历史的必然;二、怎样突破改革难题研究改革战略的选择问题;三,怎样坚持正面教育,正确对待坚持改革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问题。研究这三个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推动改革,深化改革,大造改革舆论,为改革创造一  相似文献   

11.
建立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难点及标准赵锋实现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经过17年的改革,经济运行机制已转换到了什么程度?尤其是在1994年,我国进行了财税、金融、外汇外贸、投资、价格、社会保障,以及流通体制等...  相似文献   

12.
关于积极财政政策"淡出"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政策的选择须遵循一定的理论依据。运用内生增长理论对积极财政政策理论的分析表明 ,积极财政政策的增量支出是否具有拉动效应的关键取决于财政支出是否具有生产性。我国经济运行中尚存在着内部自主增长机制缺乏问题 ,因此连续数年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的淡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十三大又进一步提出: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应是国家对企业以间接管理为主的“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这种新的经济运行机制在当前还不是现实。它作为十三大所设计的目标模式,是我们努力要使之实现的东西。这个目标是否有科学依据?应该怎样认识这种新的经济运行机制的实质?为着建立这种新的经济运行机制,需要创造哪些条件?从理论上深入地研讨这些问题,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胜利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体制经过十年改革,正处在从产品经济向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转变之中。随着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转换,各类公有制企业通过划小核算单位进行独立核算,以完善内部责权利相统一的经营机制,已成为发展的趋势。保险业是与风险打交道的行业,面临着既要适应市场调节的需要,又要保持自身经营稳定的双重任务。这不仅提出了如何解决划小保险经营核算单位与其风险承受能力相对减弱这一矛盾的实际问题,还要回答是否继续坚持和怎样坚持国家保险这一传统经营模式的理论问题。本文拟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述我们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5.
企业经营机制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改革企业经营机制的每一步骤,都将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转变企业经营机制过程中,需要掌握的目标、原则与对策.一、改革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改革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与整个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即通过改革"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具体说来.这一目标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企业作为经济实济,享有充分的生产经营自主  相似文献   

16.
建立新体制的改革道路选择赵南江九十年代,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建立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阶段。这无疑是一个重大转折,需要我们重新审视改革之路。我们知道,八十年代中国改革选择了渐进式的道路,并取得了较大的成效,那么在建立新体制的改革新阶段,是否应该转换其道路...  相似文献   

17.
流通领域的改革,是沿着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转换这条主线进行的,是朝着建立国家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经济运行机制这一总目标前进的。方向正确,成绩显著,但同时也暴露了许多新问题。为今后的深入改革和商品经济的作一步发展创造条件,现在十分需要对几年来流通领域的改革冷静地进行思考,认真加以回顾总结,探索解决矛盾的对策。本文主要就消费品流通秩序的现状和治理问题,也联系到个别生产资料,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8.
如何将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近期内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如何全面地、深层次地认识和把握两种经济机制的实质、结构、功能及运行原理。作为一种尝试,笔者在本文中通过引入政治、意识形态等一系列和经济运行有密切关系,而又往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因素,对改革前的中国经济进行社会学的分析。以期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研究拾遗补缺,提供新的视角和观察点。  相似文献   

19.
<正> 政府调节与市场调节的结合方式,是经济运行机制改革的关键.如何解决二者的结合问题,直接关系到改革理论研究的深入和改革实践的发展.赵紫阳同志在十三大报告中对于这两种调节机制的结合方式作了精辟论述,指出:"新的经济运行机制,总体上说应当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机制."本文试图从这一基本思想出发,进一步探讨市场调节与政府调节的具体内容及其结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建国后毛泽东资本主义观的演变历程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在如何对待资本主义,如何处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的问题上,毛泽东的思想观念不断发生变化,大致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研究和关注不同阶段转换的特定背景,分析这些观念转换的内在机制,既可以深化我们对历史的理解,也可以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