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02年:中国粮食求大于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粮食生产 2002年中国粮食生产在农业结构进一步调整,退耕还林还草步伐加快,粮食播种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总产量比2001年略有回升,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5705.8万吨,增产442万吨,其中,稻谷17453.9万吨,减产304.2万吨,小麦9029万吨,减产358.3万吨,玉米12130.8万吨,增产722万吨,大豆1650.5万吨,增产109.9万吨。  相似文献   

2.
2000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基本判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年中国粮食生产能力的基本判断国家统计局曾玉平毛寒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0478万吨,先后登上了35000万吨、40000万吨和45000万吨三个台阶,到1995年达到46662万吨的历史最好水...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供需平衡问题研究文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国家计委农经司课题组一、我国粮食供需形势分析(一)粮食供需总量基本平衡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粮食总产量由1978年的30478万吨,先后登上了35000万吨、40000万吨和45...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以来,四川粮食生产同全国一样,取得了举世瞻目的巨大成就。在政策、科技、投入的联合驱动下,粮食生产量连跨4000万吨,4250万吨两个台阶(1992年创历史最高水平,达到4431万吨)。令人遗憾的是,未能乘胜前进,向4500万吨新目标冲刺不仅受挫,而且出现丁1992年后的连续两年大幅度减产。1994年全省粮食生产量减到4232.07万吨,退回了一  相似文献   

5.
法国对粮食生产与流通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是欧盟最大的粮食生产国,产量约占欧盟粮食总产量的31%。1998年,法国粮食丰收,总产量达到680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580万吨左右。法国政府对粮食生产与流通进行宏观调控的办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定作为调控目标的粮食销售最低价与最高...  相似文献   

6.
近10年来河北省粮食生产总产量从1966.6万吨一跃而达到1994年的2523.5万吨,10年中连续创5个历史最好水平,尤其是1994年,在粮食市场全面放开,1993年总产量比上年增加194万吨的基础上,又获得全面丰收,总产量又比上年增加143万吨,并首次突破500亿斤大关。从表面上看,河北省粮食生产确实形势喜人,但能否持乐观态度?能否可说粮食已经多了?已经过关了?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燃料乙醇发展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0年以来,中国开始大规模生产和推广应用燃料乙醇。但中国发展燃料乙醇的制约因素是粮食资源有限,因此,发展燃料乙醇只能依靠非粮食原料,包括甘蔗、木薯、甜高粱和秸秆等。通过对粮食、甘蔗、木薯、甜高粱和秸秆等燃料乙醇原料的资源潜力进行测算,预计2010年中国燃料乙醇的生产潜力约为500万吨,2020年约为800万吨~900万吨。  相似文献   

8.
建国后山东的粮食生产共出现十一次大的波动,其波动上升期长,波动幅度大。除了农业技术外,山东省粮食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地投入、化肥投入和资金投入。考虑人口的增长和耕地面积的减少,以省内粮食自给率80%作为安全标准,2010年山东粮食生产下限为3072万吨,至少要保证550万公顷的播种面积。在此基础上,确定的“底限”粮食生产方案是:小麦生产安排方案至少270万公顷,玉米生产安排方案至少215万公顷。同时对“藏粮于仓”与“藏粮于地”问题,对如何利用市场手段引导粮食生产以及如何发挥地区比较优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一、粮食数字展示出问题的严峻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没有粮食的稳定增长作基础,农村其它各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是不可能的。我们党历来重视农业,重视粮食生产。在建立新中国后曾出现过全党大办农业,全党大办粮食的号召和行动。我国的粮食总产量由1952年的16392万吨,达到1984年的40731万吨,32年粮食产量增长近2.5倍。1984年产量与1978年的30477万吨相比,增加了10254万吨。我国农业以全世界7%的土地养活了全世界22%的人口,基本解决了10亿人口的温饱问题。应该承认这一成就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目前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已经达到6500万吨。针对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力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行粮食进口量的统计是不完整的。文章区分了粮食显性贸易和粮食隐性贸易,进而构造了粮食真实进口量的测算方法,并基于对粮食隐性进口量的估计,构建了中国粮食贸易平衡表,获得了中国粮食真实进口量及进口结构数据。研究发现:2000—2020年间,中国粮食真实进口规模为153412万吨,其中,粮食显性净进口126463万吨,占82.43%,粮食隐性净进口26949万吨,占17.57%。近年来,中国粮食真实进口规模不断扩大,并呈明显的隐性化趋势。中国粮食进口隐性化,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国内粮食自给率下降和确保粮食安全之间的矛盾。从口粮看,当前中国人的饭碗仍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但我国国内粮食市场紧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亟需切实可行之措施,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粮食流通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粮食流通制度创新,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适应生产和消费需要的粮食流通制度,是解决粮食生产、流通和消费领域中各种经济关系的基础。本文根据制度变迁及路径依赖的有关理论,在分析路径依赖与我国粮食流通制度变迁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粮食流通制度创新的路径选择,必须突破对原有各项制度的路径依赖,才能提高制度创新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在分析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产量、播种面积、单产状况的基础上,可采用LMDI模型研究面积和单产对该地区粮食产量变化的贡献程度。1990—2014年期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产量增加1208.30万吨,其中单产和面积的贡献值分别为3350.02万吨和-2141.72万吨;从分阶段的省域和作物层面分解结果来看,粮食减产时,粮食播种面积的减少是主要影响因素,而在粮食产量增加的时期,单产提高比播种面积增加带来的作用更为显著;从市域层面来看,绝大多数城市单产效应为正,而近三分之二的城市面积效应为负,这些城市多位于经济发展较快地区,经济发展给粮食生产带来的冲击同样显而易见。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粮食总产量的不断上升主要得益于粮食单产的提高,从1978—2010年河南省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的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粮食总产量和粮食单产之间不但具有极其相似的总体变化趋势,且年际间的波动情况也具有非常高的一致性。利用1978—2010年河南省粮食生产数据进行预测:如果河南省粮食单产能够维持过去30多年的平均增长率,并且每年粮食种植面积不低于980万公顷,到2020年河南省粮食生产能力能够到达6 500万吨。选取1998—2010年河南省县级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技术进步、粮食种植面积和灌溉条件对粮食生产有比较大的影响。基于此实证分析的粮食增产路径是:鼓励粮食生产以稳定粮食种植面积、依靠科技进步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等措施来提高单产;增产的重点作物是玉米,增产的重点区域是平原地区。  相似文献   

15.
实施市场化战略是粮食发展的根本出路彭军陈小清戴晓春湖北省是产粮大省,在全国粮食生产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湖北粮食生产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1997年又获特大丰收,总产高达2634万吨。但是,由于粮食市场供求关系的巨大变化,造成全省粮食压库...  相似文献   

16.
(一)世界粮食生产形势严峻。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1993年—1994年度世界粮食产销比1992年—1993年分别下降了4.5%和7.5%,而到2010年世界粮食产量年平均增长率估计也将从过去20年的2.3%下降到1.8%。报告指出,1993—1994年度世界粮食总产量将从1992—1993度的19.64亿吨下降到18.79亿吨。其中,以玉米为主的租粮,从8.71亿吨减产到7.91亿吨。减幅达9.2%。稻谷产量也从5.26亿吨下降到5.2亿吨,减幅达1.1%。小麦则从5.66亿吨上升为5.67亿吨,增产100万吨。(二)我国香油等土特产品在韩国受欢迎。去年以来,我国精装香油、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生猪市场供需及政策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策调控是推动生猪市场保供稳价及平稳有序发展的重要基础,探究政策变化对生猪市场供需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生猪市场供需基础数据及政策指数,在构建中国生猪市场模型把握生猪市场供需未来形势基础上,模拟政策变化对生猪市场供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25年,中国能繁母猪及生猪存栏量将达到4060.83万头和44505.18万头,生猪出栏量和猪肉产量将增至70808.10万头和5535.81万吨,生猪出栏率及胴体重达到159.10%和78.18千克/头;城乡居民猪肉消费总量分别达到3197.36万吨和1180.86万吨,生猪及猪肉价格维持在23.11元/千克和31.44元/千克。生猪市场调控政策增强可推动生猪生产、提升猪肉消费,抑制猪肉净进口增加和生猪市场价格上涨,政策减弱对生猪市场作用相反;政策实施对生猪生产作用最为明显,生猪市场价格所受影响次之,城乡居民猪肉消费和猪肉净进口所受影响相对较小。建议优化生猪市场调控政策体系,强化应对重大动物疫情能力,科学引导城乡居民猪肉消费,进一步夯实生猪市场平稳有序发展基础。  相似文献   

18.
无锡县在一九八二年底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粮食生产曾一度飞跃发展。八三年粮食总产超560,000吨,八四年更创新纪录,单产达768公斤,总产达611,811吨,向国家提供商品粮计231,830吨。与八一年相比,单产和总产都增加了三成多,商品粮增加了一倍半。然而,进入八五年后,粮食生产不仅没有新的突破,而且出现下降趋势。即使在年成较好的八六年,粮食总产也只达到529,345吨。而今年夏粮总产又比去年下降了17.9%。造成无锡县粮食生产停滞和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扶持发展粮食生产的政策措施,政策层面利好因素较多,农业与农村经济呈现出开局良好,总体向好的发展态势。一、基本特点 (一)全年粮食生产形势好转 1,夏粮增产4.8%。据夏粮主产区实割实测和非主产区统计,2004年全国夏粮单产达到268公斤/亩,比上年提高18公斤,创历史最高水平。夏粮总产量达到10104万吨(2021亿斤),比上年增加467万吨(93亿斤),增长4.8%,扭转了连续四年减产的局面。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粮食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1994年秋,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斯特·布朗在其《谁来养活中国》一文中对中国未来的粮食形势作了灾难性的预测,断言“中国在2030年将出现2.6亿吨的粮食缺口,人均消费量从现在的300公斤升到400公斤,总消费量将达到6.41亿吨,进口赤字将达到3.78亿吨,届时将没有一个国家或国家联盟能够增加出口来解决中国未来粮食缺口,中国巨大的粮食赤字不仅会导致其经济奇迹的结束,而且会引起世界粮价的高涨,从而危及非洲和西、南亚等缺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