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4 毫秒
1.
《南都学坛》2019,(6):96-102
自2014年国务院提出统一城乡户籍制度以来进程缓慢,出现户籍制度缺陷和城乡二元户籍管理模式遗留下的社会问题。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行与农民对户籍身份的选择意愿有关。以城郊农民为例,其户籍身份选择主要受到土地政策和社会保障的政策因素、对城镇化安置社区缺乏认同感和社区内社会交往内卷化等社区因素及文化素质低和陈旧固化的生活方式等个体因素的影响。针对城郊农民户籍身份选择的三类影响因素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提出对策建议,对于推动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二元户籍制度在中国的生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二元户籍制度的构建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制度初建阶段、法制建设阶段和制度完善阶段。大量研究成果表明,二元户籍制度在中国的生成是经济、社会、政治及意识形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其中政府最高决策层在制度选择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并深刻影响了近三十年来的户籍制度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3.
现代农业的发展呼唤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户籍制度象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将中国分为泾渭分明的两大块———城市社会和农村社会 ,进而固化了中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 ,阻碍了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当前举国上下拉开了户籍制度改革的帷幕 ,我们只有乘势加快改革户籍制度 ,才能加快现代文明发展的步伐 ,真正完成在 2 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是上世纪50年代在城市工业化起步和强化社会管理的曲折情况下逐步建立和发展起来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长期实行的居住地户籍制度受到了社会各阶层的质疑与不满,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成都户改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它是目前中国最彻底的户籍改革,得到了各方积极肯定的评价。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困境,在税收、就业、教育、住房等制度设计上还应给予新进城的农民更多的机会,防止在城市化进程中新的二元结构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改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主要因素。该文阐述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由来,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的社会影响以及城乡二元社会的自我协调,并认为我国只有改革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才能变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为一元社会结构,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行户籍制度由于附加了各种复杂利益以及与土地制度关联,限制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和迁徙,增加了社会管理成本,形成了严重的城乡二元对立的格局,严重阻碍了城市化进程,越来越成为造成社会不公平的突出因素,户籍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推进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应从切实加快户籍改革立法、实行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和居民身份制度、剥离户籍制度附加的各种利益、实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行土地确权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着手,注重顶层设计,做好各项配套改革,稳步推进我国户籍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7.
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大报告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中国的“三农”问题长期解决不好的重要原因,是因为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障碍.文章从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由来、特征以及几次破除二元结构体制的实践角度进行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仍然是二元结构体制的存在.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的我国严格户籍制度的执行,具有城乡不平等性和社会区隔等特点.在严格区分的城乡户籍制度管理下,国家土地制度、财政支出等都呈现出城乡不平等.因此,文章从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和财政体制三个方面提出破除二元结构体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户籍制度与三农问题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是中国在农业文明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的实践中处理和解决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的关系及矛盾背景下的产物。户籍制度在其渐趋完备并走向固化的进程中,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户籍制度遭受冲击并逐步走向改革。目前,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传统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一国两策”格局的彻底打破,也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三农”问题破解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195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这是中国建国以来首次对人口流动进行刚性限制。50多年过去了,户籍制度至今保存。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中国开始有序建立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户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的矛盾也日益凸现出来。户籍制度人为地将社会结构划分为城乡二元结构,这使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更有难度,同时社会保障的不完善也制约了户籍制度的改革。因此,应当改革户籍制度,消除“准入制度”背后的附属利益,并逐步建设配套措施,大幅度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缩小城乡社保差距,有序开放户籍限制。  相似文献   

10.
韩震 《人力资源管理》2011,(12):216-217
中国现行的户籍制度,以旧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为背景,具有计划经济体制条件下社会公共管理和社会控制的一切基本特征。实践中,它远远超过了治安管理和人口统计的职能范围,与粮油供应、劳动就业、福利保障、义务教育等利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二元户籍制度模式,这对维护当时社会的长治久安和基本稳定具有必要性,但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种管理型的户籍制度暴露出更多的弊端。为此,在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和时代环境下如何发挥户籍制度的应有功能是值得深思和探讨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转型是中国社会建设的历史大背景,从社会转型的视角研究城乡二元结构是社会结构理论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转型期中国城乡结构的基本特征表现为城乡差距愈加明显和城乡分割开始弹性化,通过对两大特征的描述和成因的探究,我们认为应该从人力资源市场、社会保障体系、教育、转移支付以及户籍制度改革五个方面入手,促进中国城乡结构由“二元”走向“一元”。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社会中第三种身份的"农民工",是中国既有户籍制度的产物。农民工市民化是我国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然而,在取得市民权之前,既有的法律制度等诸多因素决定了农民工遭遇就业歧视。本文试图分析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法律原因,并提出了矫正农民工就业歧视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催生了农民工随迁子女这一特殊群体,他们有着融入城市的强烈愿望,却遭遇着户籍制度、媒体舆论、教师和同辈群体的固有偏见和不公正对待,由此产生的社会身份困惑、"向下构成"压力、学业表现受抑制和社交封闭成为这一群体城市融入过程中难以逾越的心理壁障。对此,应当改革城乡二元户籍制度,扭转媒体舆论的负面偏向,积极推行全纳教育,削弱社会偏见产生的刻板印象,建构农民工随迁子女城市融入的社会支持力量,并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进行积极的心理辅导,最终实现农民工随迁子女与城市的良性融合。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二元社会结构理论的分析,指出我国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向一元化转型的直接手段是城市化,由此产生大量的失地农民。而二元社会结构对失地农民的就业有着深刻的负面影响。要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必须从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方面打破二元社会结构的刚性限制,同时发挥政府的作用,构建失地农民就业路径。  相似文献   

15.
要实现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的转换 ,就必须选择适宜的社会政策。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转换的重要前提 ;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是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化转换的重要条件 ;城乡二元社会保障结构的消解是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转换的现实基础 ;而城乡统筹就业体制的建立则是城乡社会结构从二元到一元转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刘易斯和托达罗关于发展中国家消除二元结构的人口流动模型理论对我国现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结合我国现实国情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户籍制度改革、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及提高农民素质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现行户籍制度是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国情下的产物,表现出明显的社会分割性、等级性、世袭性和功能多元化特点。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二元户籍制度的弊端日益显现。本文对户籍制度改革的目的及必要性做了深入的分析,并由此提出了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改革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8.
上海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上海也不例外。文章在分析上海城乡二元结构基本特征后,指出现行户籍制度是制约上海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瓶颈,是诞生城乡有别的制度与政策的土壤。文章认为经济持续发展的上海已具备着手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物质基础,应恢复“人口登记”这一户籍制度的本来面貌,率先在上海市范围内变户籍制度为“上海市民登记制度”,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建议及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它与快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体制格格不入。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构成的户籍制度格局,造成了城乡隔离,导致了二元化社会结构,形成了国家公民权利的不平等,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基本国策的落实。为了使公民的自由迁徙权得以实现,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使市场经济稳步向前发展,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旨在平衡“流动人口”和“常住人口”差别化待遇,它为研究人口流动对碳排放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契机。为了弥补STIRPAT模型在政策评估上的劣势,可采用以二元户籍制度改革为准自然实验,基于2007—2019年283个地级市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来考察人口流动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发现:实施二元户籍制度改革能有效地抑制城市碳排放;在这一过程中人均收入、产业结构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技术水平发挥了完全中介作用;中国人口流动规模与城市人均碳排放之间呈现倒“U”关系。由此,政策上应深化二元户籍制度改革、提高技术水平和优化产业结构以降低碳排放强度、分类控制不同城市人口流入规模,助力我国尽早实现“双碳”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