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在大学生中不太受重视的实际出发,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从而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本文所谈理论素质是指掌握并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达到的水平和境界,它包括理论功底和应用技能两部分。其中,前者是理论素质内化的必要条件,后者是理论素质内化的必然结果,也是理论素质的外在表现和评价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信念为中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过程中化作相应的实践观念、实践手段和实践方法。使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大学生骨干所理解、所掌握,并形成坚定的理论信念,是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培养的目标任务。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向理论信念的转化,是大学生骨干理论素质培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实现科学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高校德育教师必须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内容,必须做到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克服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枯燥乏味,使他们容易接受和掌握科学理论,实现科学理论进大学生头脑,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同时又使科学理论实现现实化与具体化,增强大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思考意识,真正发挥科学理论指导实践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群体,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重要保障。针对大学生政治鉴别力相对弱化和缺乏分析具体问题的自觉意识等特点,就实施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战略,提出应以加强其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正确引导其实事求是地认识国情,深刻感受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实践中所展示的理论效力。  相似文献   

5.
受教育者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必然存在着何以可能的基点问题。从受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归根结底是制约其直接精神心理需要的物质利益,并且是最终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立场上的物质利益;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角度来看,其立论的基点则是鲜明的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所以,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是受教育者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点。这决定了只有注重培养受教育者从这个基点出发,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广大人民群众物质利益的对立与统一,才能真正促使受教育者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也才能取得实际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不仅关乎大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与成才,而且关乎国家的希望和民族的未来。对青海省高校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的调查结果表明,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呈现积极、健康与向上的现状,多数能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但马克思主义信仰意识不足,且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出差异性,信仰缺失、迷失、功利化、空泛化、宗教化明显,这既有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也与青海省特殊省情和国内、国际形势变化有关。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应当从四个方面着手:理顺机制、明确分工,建设一支政治正确、信仰崇高、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队伍;理解内涵、把握本质,创新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理论;科学探索、因地制宜,凸显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特性;提高认识、积极行动,营造一个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信仰传播和确立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7.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过程中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发展的要求,是时代发展提出的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改革,应汲取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正确地把握时代脉搏,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体现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8.
认为: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与本国实际密切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党创新马克思主义和事业发展的正确道路;不断全面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根本前提;始终站在时代高度、正确把握时代要求,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环节;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实现理论创新的基础工程;领导决策制度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9.
发端于1975年的“完整准确论”,针对“两个凡是论”,直接与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联系起来,为解决理论的彻底性问题指明了正确方向,也为即将到来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实践标准论”提出后,随着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开展,实事求是精髓论日臻完善,近于完美地体现了理论的彻底性;逐步改变了“思想僵化”的社会思想心理状况,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其启示在于,培养探寻理论彻底性的意识与能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境界,对于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必要途径,但一些大学生存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任度降低的倾向,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教育内容与学生需求脱节、教育方法缺乏灵活性等问题。为此,必须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内容体系,积极探寻马克思主义和学生需求相结合的知识结构,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针对性,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渠道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按照现代人力资源开发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进行科学的规划、个性化培养和综合性开发。对于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更为重要,有利于形成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自觉参与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其有利于动员社会资源服务大学生素质教育;有利于增强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自主就业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加强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发展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就现有研究而言,学界对人工智能科学内涵的马克思主义解读、马克思主义对人工智能的理论观照和人工智能助推马克思主义事业发展的实践向度等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但仍存在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发展问题意识不足、对话缺失、教育工作结合不紧密等问题。未来需要在辨识与辩证中明晰人工智能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融合发展的问题域,在科技与文本中推进人工智能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形态建设,在阵地与场域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  相似文献   

13.
党员主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中的基本问题,坚持党员主体地位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党员主体地位包含党员的主体意识、党员是党内权力的主体、党员是党内行动的主体三重含义。党员主体地位理论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指导作用的具体体现,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新基石,有利于广大党员更好地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加强党员主体意识教育和主体能力的培养、从制度上保障党员各项权利的落实,是实现党员主体地位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4.
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内容,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当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增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实效,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核心作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相似文献   

15.
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向上的大学班级文化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实现自我管理、激发创新意识和全面自由发展。大学班级文化建设在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班风学风建设、自我教育管理和评价激励体系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确立共同目标、培养创新精神、健全管理模式,确保大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科学性、导向性、时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的严峻挑战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高校培养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开设创造学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其创造欲望;有益于丰富他们创新的理论和知识;更有利于提高他们自身创新的能力以及培养教育他人创新思维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应重视培养大学生的五种意识:一是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着重培养其公德心、公德感、公德精神和公德习惯;二是培养大学生的规则意识,重在抓行为习惯的养成;三是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意识,要引导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同时注意培养其成才意识和专家意识;四是培养大学生的差别意识,要在理论上讲清,实践上运用好差别效应;五是培养大学生的敬业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公民意识、事业心、成就欲和荣誉感,同时,应把敬业教育纳入到专业教育中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如何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塑造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成为今后必须着力解决的一个十分紧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大学校报的使命——高校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报作为大学校园媒体中的主导媒体,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平台,是传播科学理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阵地.真心承担起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使命,热心架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师生员工之间的桥梁,用心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师生员工头脑的"政治翻译",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师生员工头脑,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校报和大学校报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大学校报在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工作中,必须牢固树立使命意识,真心传播;强化突出责任意识,真情引导;不辱使命办报育人,真诚服务.  相似文献   

20.
时代精神、宣传性、阶级性、新写实主义等构成了钱杏邨文学批评的主导话语,这种变化是其"马克思主义理论资源"获取路径改变的结果。钱杏邨接受和再阐释苏俄、美国、日本的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以之作为文学批评的理论武器,直接面对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的革命文学建设、五四文学传统重估以及革命文学创作等问题,并试图在文学批评中干预文学创作,建立新的文学范式,培养无产阶级意识、支持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