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负责研制“银河一Ⅱ”图形软件的乔国良教授,身患肝癌弥留之际,从剧烈的疼痛中清醒过来,看到聂力将军站在病床前,泪珠顺着苍白的脸颊滚落而下,他挣扎着坐起,倾尽全力向女将军敬了一个军礼。这个军礼,表达的决不仅仅是教授个人对聂力将军崇高的敬意。身为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曾经指挥过我国国防建设许多重大科研工程的将军,聂力麾下可谓人才警军、群星闪烁。一位女性,靠什么统领这支队伍打硬仗、打胜仗?仅仅是职务?仅仅是将军的头衔?聂力自有她的魁力。聂力将军深知,在科技攻关中,凝聚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面对她带领的这支特…  相似文献   

2.
如果你的员工向你提出辞职申请,请先不要慌乱,可从以下二方面处理此事。进行一次辞职谈话“辞职谈话”也叫“离职谈话”,通常由人力资源部主管主持进行。它能帮助主管弄清员工辞职的真正原因。为了避免辞职人员找一些虚假或误导性的理由,在谈话中不要直截了当地问:“你为什么要走”,可以先问一些工作或管理方面的问题:对于你的工作,你最喜欢什么?最不喜欢什么?对于你在公司所取得的进步是怎样看的?你对公司的工资福利和工作条件是怎么看的?你觉得部门领导的工作方法怎么样?你是怎么看待他的?你觉得你的上司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相似文献   

3.
“演领袖,不但要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时时处处以领袖伟大的人格力量来指导和叹策自己,是我演艺生涯的‘定盘里”’那是1993年11月,我受军事科学院副院长高锐将军的邀请,来北京给老将军、老首长们讲书法和国画课。正当我在讲台上侃侃而谈时,将军们在议论着什么。讲后,几位老将军一致说我酷似中年毛主席的形象,执意让到他们家中,穿上中山服“试妆”。谁知,这一试,还真有些像毛主席的那模样,很快他们推荐我到八一厂试镜头。也就是从这开始,我就涉足影坛视屏和舞台,扮演起了一代伟人———毛泽东主席了。在影视界领导及艺术家的…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网络等多方面的影响,国内许多刊物都出现了销售量下降的不利局面。但《才智》杂志却能逆势而上,我们觉得,这是我们与您共同的光荣。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总编及全体同仁,向所有老读者说一声:谢谢您!向所有新读者道一声:欢迎您!  相似文献   

5.
今年是五四运动80周年,在“五四”纪念日之前后,来我家聊天的朋友们不免要谈到这次运动。我的朋友们虽然都不是研究中国近代史的,但都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且从事文教工作多年,现在都离休了。他们对五四运动的经过情况以及当时提出的科学与民主的口号及其影响,大致是了解的。他们是我的老熟人,知道我曾吃过研究近代历史这碗饭,因此在谈到五四运动时,有意无意地问我一些问题,想听听我的意见。在家聊天嘛,谈话是很随意的,我凭自己的记忆和理解,随口谈了些看法。今年的“五四”已过了,我回忆了朋友们的几次谈话.并略加整理写在…  相似文献   

6.
外国老专家不少都研究过“三农”,在新年来临之际,他们在京郊就农产品安全、农村城市化等问题与中国农业专家开展了深入的交流。  相似文献   

7.
《国际人才交流》2013,(7):20-25
1983年7月8日,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谈话,引进国外智力工作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在“十八谈话”30周年来临之际,记者就中国引智工作的开拓与发展采访了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张建国。以下为采访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中国女性人才比例比一些发达国家高 《国际人才交流》: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女性人口占了“半壁江山”。从您研究的女性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领域来看,目前,中国女性人才的总体状况如何?并呈现哪些新特点和新趋向呢?  相似文献   

9.
前些时,我去访问了被斯诺夫人誉为“中国的军人学者”——中顾委常委、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委萧克同志。已届耄耋之年的萧老,中等身材,双眼炯炯有神,长着长长的浓眉,一眼看去,就是一位身经百战、驰骋疆场的老将军。坐定之后,萧老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问题,发表了一番感人肺腑又富有深刻哲理的谈话。“没有知识,就找不到正确的革命道路”萧老出生在湖南嘉禾的一个书香门弟家庭。由于良好的家庭影响,自幼就喜欢读书学习。1923年,他考入县甲种师范学校,就在这前后,阅读了许多书籍,诸如孙中山的《心理建  相似文献   

10.
读者信箱     
时光如逝,转眼又过了一年了,作为老读者,我祝贵刊在新的一年中有更大的进步。我家住城东,已经退休。附近有个朝阳区文化馆,杂志种类很多,而且还专门辟有老年阅览室,无事的我,就成了那里的常客。贵刊从内容到装帧都不错,无论是新朋友,还是老朋友,只要接触过《国际人才交流》,都会对它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它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丰富了我的晚年生活。现在很多报刊都在办读者联谊会,这既能加强编者与读者的联系,又能增加信息反馈。不知你们杂志有否举办过这类活动?如果有,我很想参加一下。也愿利用空闲时间,尽我所能…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的中国人,几乎人人都在盼望成功,都在努力争取成功。作为成功者的乌·巴特尔先生对“成功”的理解发人深思:“美国是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因此,不少人认为有钱即有幸福,成功的标志也就是发财。但我认为不能以拥有多少金钱作为成功的标志,还得看一个人在为自己创造财富的同时,是否也为社会创造了财富。”巴特尔先生是蒙古族人,却是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他在北京长大,在那里生活了整整二十七年。1981年他作为自费留学生来美国求学,开始了他人生新旅程。象任何初来乍到的新移民~样,一切都必须从零开始。他来美国的第一站是波士…  相似文献   

12.
房延朝 《人才瞭望》2014,(12):15-16
离退休老干部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臣.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重要的执政资源。长期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老干部工作,明确提出了“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切实做好老干部工作对于落实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迎新诗词     
本刊顾问贾若瑜老将军,原系红军二方面军高级干部,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陕北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敌后抗大分校长期担任行政、教育领导工作,又长期任许世友司令员的参谋长。解放后任人民解放军军事博物馆馆长、军事学院副院长(国防大学副校长)等职。军事著作等身,为军内著名军事理论家,桃李遍全军,又战功卓著,并写得一手好诗词,脍炙人口。一位老将军,文武全才,非常难得。在迎接新的千年和新世纪、双迎双庆的日子里,特发表他的诗词多首,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德弗 《人才瞭望》2008,(11):83-83
新员工同化进老员工的发展,是新老员工的良性互动。有效的新员工同化制度往往要体现如何挖掘现有人力资源,即充分利用老员工。新员工对企业价值的认同,往往是从与其工作环境的老员工的接触开始形成。企业的心态往往是“离开谁地球都照样转”。但一个起初被认为“黔驴技穷”的老同事,不仅熟悉企业资源、具有相关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还诘熟经济实务和各种工作技能,更是企业哲学的认同及实操者。  相似文献   

15.
某地,近日公推公选出6名市级机关正职人选。在市委常委会与公推公选产生的干部集体谈话时,新任职者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感谢”。与以往组织直接任命的干部相比,他们对“感谢”的对象、范围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6月12日,中国老科技基金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著名科学家、两院院土、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会庆王大姐作了报告。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成立以来,一直得到党和政府的极大关心和支持,江泽民总书记题词鼓励老科技工作者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社会发展和民族振兴再做贡献。在企业界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中国老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现有团体会员118个,分会18个,会员达15万人以上,遍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有关部委。老科技工作者退而不休,余热生辉,为我国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做了新贡献。研讨会上,100多名…  相似文献   

17.
王泽 《人才瞭望》2013,(4):63-64
中国古往今来第一才子是谁?有不少人认为是苏轼苏东坡。但才子多为才华所累,苏轼便是如此.成也才华,败也才华;成在才华出众,败在恃才傲物。  相似文献   

18.
在工间休息时,拿一本书读读,那简直是一种享受。对我们读者来说,最爱读自己的书──《人才开发》。 每当收发员送来几本《人才开发》,职工们顿时停止闲侃声,争相抢阅,并专心致志看起这本书来。有时,一本《人才开发》不知翻阅了多少次,书上已沾满了油渍,纸张有些发黄了、破旧了,文字也不大清晰了,还被视为“宝贝”。你看了他又看,真是“爱不释手”。 我是《人才开发》的老读者。每一次读这本书都有新感觉,每一次读她都有新收获。近10年来,坚持读书已成为自己的一种爱好,受益不小。尤其是歌颂和赞扬人才方面的篇章,读后使人…  相似文献   

19.
诗邮缘     
我是一名集邮爱好者,也是一名中 华诗词爱好者。离岗以后,更把余热倾 注在它们之上。 1994年秋,在郑州铁路局老干部 邮协的一次会议上;老邮友李一泉先生 发出倡议:“我们的会员中,两栖会员 (即参加集邮协会又参加诗词研究会) 不少,发扬优势,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 来,来个赏邮抒怀如何?”这个倡议得到 了大家的赞赏,我开始为“新邮题诗”。 几年来,每当我拿到一枚新发行的邮票 时,在斗室中,就拿起我多倍的放大镜, 细细地欣赏起来。在绚丽的画面中,去 博览我们祖国多姿的河山,去感受风雷 激荡的时代,去领悟意蕴味厚、博…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界到底缺什么?与国外企业的差距究竟在哪里?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近年来发表了不少的意见和建议。然而,这些章见和建议是否真正号准了脉?又在多大程度上解决了问题?这是一个颇令人关注的理论热点。最近.在北京举办的“中美工程技术研讨会”上,一些来自大洋彼岸的华人专家纷纷对此阐述了自己的见解。我们不妨转换一下视角,听一听另类声音,也许。我们会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与思考……45岁的美国医药专家许悦郎博士在参观了新华制药厂和华北制药厂后说:“国内药厂在制剂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国内药品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