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意识形态终结论”作为资产阶级的理论论调,其终结直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意识形态终结论”及其变种极具迷惑性,对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为此,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正确认识“意识形态终结论”的实质及其悖谬。“意识形态终结论”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历史唯心主义的幻想。  相似文献   

2.
孙丽艳 《理论界》2002,(6):94-94
一、“法轮功”冲击校园的原因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薄弱环节 坚持什么样的办学方向,用何种理论教育学生,这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还是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取而代之;是提倡科学、发展科学,还是容忍荒诞迷信,伪科学的东西自由泛滥,这是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大是大非,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的尖锐斗争。“思想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会乘虚而入”。荒诞不经的“法轮功”曾一度影响了大学校园,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没有落实到位有着一定的关系。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确实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3.
齐泽克的“后意识形态”概念,既不是经典马克思主义所理解的、在知性范围内的虚假意识形态,也不是后现代主义消解意识形态崇高意义,进而取消意识形态本身的“后意识形态”策略.齐泽克眼里的“后意识形态”,实际上是犬儒主义的意识形态.也就是说,意识形态主体已经知悉意识形态说教的伪善性却认同和维护它,其原因就在于他认为意识形态不是存在于社会意识领域,而是存在于社会现实,存在于无意识主体的欲望活动中.虽然齐泽克的“后意识形态”理论从社会心理层面精致地剖析了意识形态的运行机制,但却曲解了意识形态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从而歪曲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  相似文献   

4.
既然国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体”,那么国家意识形态必然是一种“虚幻的共同意识”,国家意识形态就没有真正的国家意识主体。国家意识形态就是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国家意识形态可以是一个中性的概念。也可以转化为褒义或贬义的概念。从历史的经验看,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了维护自己既得的阶级利益,最终必然要竭力维护从根本上落后于生产力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必然要为落后的生产关系和政治上层建筑进行辩护。并长期表现为虚妄和欺骗。企图使自己的统治永恒化.从而表现为对历史的反动。  相似文献   

5.
我们通常是在不加任何限定的情况下,就大谈特谈“意识形态如何建设”等现实问题;而我们又通常将意识形态作为一个否定性概念、贬义词来使用。即是说,我们一边批判“意识形态”如何虚假,一边在反复强调“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等口号。对意识形态范畴使用上的矛盾导致了意识形态建设的“合法性”的问题。厘清意识形态范畴的发展嬗变,将有利于该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阿尔都塞是当代法国最著名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家之一。他把马克思主义阐释成一种“理论反人道主义”,又认为“人道主义的本质是意识形态。”所以关于意识形态的理论在他的理论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剖析这一理论,对于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物化、总体性与阶级意识 --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归结为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物化与物化意识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总体性批判与主体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纲领性结论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问题.可见,物化和物化意识是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研究的出发点;而总体性批判和主体重建问题则是其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最后,对阶级意识和意识革命的强调则是卢卡奇为其意识形态理论所设计的结论性纲领.  相似文献   

8.
物化、总体性与阶级意识——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认为,卢卡奇的意识形态理论可以归结为:意识形态理论的核心内容:物化与物化意识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总体性批判与主体问题;意识形态理论的纲领性结论;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问题。可见,物化和物化意识是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研究的出发点;而总体性批判和主体重建问题则是其意识形态理论的方法论基础;最后,对阶级意识和意识革命的强调则是卢卡奇为其意识形态理论所设计的结论性纲领。  相似文献   

9.
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侯惠勤教授承担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及其当代价值”(项目批准号01BZX009),2005年7月结项,成果形式为专著,成果鉴定等级为优秀。该成果的主要观点、基本内容是:1意识形态在当代是个极其重大的话题。对于“文革”失误的纠错拷问着意识形态的历史定位:如何在克服“泛意识形态化”的同时避免“非意识形态化”?对于“苏联模式”的反思拷问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制度:如何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而又不“唯我独尊”?适应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拷问着传…  相似文献   

10.
马蕾 《学术论坛》2023,(6):116-126
西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经历了从对意识形态“碎片化”中介的批判到对“空无”主体重建的历程。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在汲取马克思思想时,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认识论哲学立场,仅强调意识形态的思想批判,而有意搁置马克思意识形态的革命实践向度,这导致了他们非但无法走出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窠臼,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固化了资本所造就的“抽象”社会人格。唯有恢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的实践原则高度,我们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批判才能根植于社会总体结构并超越于现实的社会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1.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范畴,艺术和审美是作为普遍意识之一种,其本质是对历史存在的真理性反映(认识),而不是对任何经验现象的非本体论的知性认知,更不是对历史实体的知性认知。 透视“反映”范畴在标举反映论的美学—艺术理论中的实际运用,展示给我们的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的全面胜利,而在相当程度上,充斥着科学认知论和科学主义认识论谵妄的理论迷雾,问题的界线不在于是否运用了反映论的术语,是否套用了反映论的一般理论构架,也不在于是否高举着反映论美学的基本命题,而在于实际上是否真正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反映”,这里存在的,首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非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则分  相似文献   

12.
耿苗苗 《南方论刊》2022,(3):110-112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由弱变强的关键时期,在纷繁复杂的话语背景下,建构并确立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实质上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在一定的历史语境中建构,包括时事、理论、历史、文艺等话语内容,从话语主体、话语载体和话语客体三个方面建构起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哲学、宗教等各种具体的意识形式,是“观念的上层建筑”,是社会生活过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马恩运用唯物史观对以往意识形态理论进行扬弃的智慧结晶。后经列宁、毛泽东等理论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为其添入了新的科学成分和指导革命实践的积极内容。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期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航标。  相似文献   

14.
由于共产主义运动低潮的影响、“非意识形态化”的冲击和理论创新中误区的存在等原因,在以抽象的人学分析为特征的西方思潮面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正面临着逐渐被弱化的危险。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征、铺设对话平台,通过重塑共产党和当代中国的形象、以爱国主义为内核重组意识形态话语、确立进行意识形态斗争底线等途径,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变革,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当代中国的重建。  相似文献   

15.
来自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一系列复杂深刻的变化,使得当代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统领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牢大学生共同思想基础,用科学制度和先进技术管控意识形态传播权,增强教育主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意识、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增强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是确保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6.
苏联解体进程中意识形态的作用及其教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弃马克思主义对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放任意识形态多元化,崇尚哲学的抽象人道主义、经济学的新自由主义、政治学的民主社会主义、历史学的虚无主义、文学的自由批判主义等,结果导致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甚嚣尘上,这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教训表明,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矛质和斗争;必须掌握好各种舆论工具,充分发挥舆论工具的正确导向作用必须对西方的意识形态渗透保持高度的警惕并采取有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钱逍 《南方论刊》2011,(11):53-55
“意识形态”一词最早出现于19世纪初,由法国经济学家特拉西首先在《意识形态概论》中使用,后来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等著作中也曾多次使用这个概念,是把它作为和社会存在相对应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范畴来使用,但是,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中,“意识形态”概念却逐渐地被赋予了一种消极的理解与涵义。本文从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发端开始,梳理了该思潮的流变,揭示了非意识形态化思潮的实质,并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需要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对非意识形态化思潮做出鲜明而有力的回应。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职工群众在物质文化需求方面必将产生更多的新变化。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已经给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国内思想文化领域事实存在的非马克思主义甚至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西方的一些精神垃圾,各种不健康的思想文化都在影响、冲击、侵蚀着人们的思想和灵魂。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西方敌对势力一直对我实行“西化”、“分化”的图谋,加紧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与和平演变。因此,我们不但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思想政治工作,而且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视思想政…  相似文献   

19.
阿尔都塞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为界,把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划分为“哲学”和“科学”两大阶段,是有见地的。但是,阿尔都塞描述马克思思想发展史的两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第一,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意识形态”。哲学是“意识形态”,因而,“哲学”阶段的马克思主义不过是其“史前时期的错误”,只有“科学”阶段的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第二,他认为,这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着一个“认识论断裂”。因而,不是马克思的哲学变革导致他的科学发现,而是恰恰相反,马克思必须“抛弃它的史前时期的错误”,必须“同…  相似文献   

20.
审美意识形态论关于“审美”的理解以浪漫主义美学为基础,注重审美的无功利性与自律性价值,但这种“非现实性”的美学原则与马克思主义美学及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差异和冲突。因此,新时期的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建构难以解决其理论基础的深层断裂问题。在当代文化现实与学术语境中,审美自律论作为一个历史性范畴受到广泛质疑。各种肯定审美的现实性、强调“艺术与生活统一”的生活美学观逐渐确立起来。而马克思主义美学本身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生活实践美学,它关于审美现实性内涵的理解应当成为我们认识文学艺术审美性的前提,也应当作为审美意识形态论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