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哲学对象,是哲学这门学科存在的根据。它决定了哲学的性质,同时也规定了哲学的基本内容。关于什么是哲学对象的争论由来已久。近几年来,在我国哲学界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一些论者对哲学的对象是世界的本质及其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这一界说表示异议,提出了如下观点:(1)认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因而主张哲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所实现的哲学革命是划时代的,是传统哲学与现代哲学的分水岭,这应该是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共识。问题在于,这一哲学革命的实质是什么?这一革命在哲学史上怎样划了一个时代?或者说,马克思所独创的新哲学与旧哲学的界限在哪里,与传统哲学最本质的差别是什么?对此人们的看法则大相径庭,由此决定着人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出了不同的甚至对立的界定。这倒是特别需要搞清楚的重大问题。一、从“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谈起马克思在创立他的新哲学的过程中提出了如下论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①这就是…  相似文献   

3.
追寻世界的本原,探索存在最普通的本质根据,是本体论哲学亘古悠远的永恒主题。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不同时代的绝大多数哲学家又都用同一个范畴来表述自己关于本体的思考,这个范畴就是实体。实体构成了哲学史发展的基本链条,它把哲学史上所有以本体论为基础的哲学联贯成一个整体。如果我们在最本质的意义上把哲学看成是一种思维方式,那么实体恰恰构成了从古到今所有以实体为核心范畴的哲学体系之间最本质的内在联系。因此,用实体来指称这种思维方式应是顺理成章的。哲学最深刻的进步莫过于思维方式的变革,作为这种变革的产物,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着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它与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即“实体思维”究竟是什么关系?二者有哪些区别?换句话说,马克思主义所实现的哲学变革的真正意义是什么?这些就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以居身性和涉身性为特征的认知理论深受笛卡尔主义思维模式的影响,并没有明确阐释心灵的本质是什么。当代心灵形质说在考察笛卡尔主义思维模式基础上,吸收当代生物哲学中的"结构"概念以"复苏"形质说,提出心理是一种身体、社会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构模式。当代心灵形质说的出现,表明西方心灵哲学对心灵的认识正悄然从还原论转向整体论考察,原来的"小心"概念也向"大心"概念转变。就其"大心"的认识,它与我们中国心灵哲学中的神形观有相似之处,但在致思取向和方法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价值真理能不能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占有一席之地?看来这个问题现在面临着似乎是“悖论”式的处境:如果它完全满足真理的一切本质规定,那么称它为真理就行了,何必要说“价值真理”?如果它不能满足真理的一切本质规定,那么它还能是“价值真理”吗?为了从这样的处境中找到出路,需要探讨一下真理的本质规定,看看价值真理这一概念是否能满足这些规定。  相似文献   

6.
主体性问题是贯穿《精神现象学》的根本问题,黑格尔多次指出,现象学是精神从自在走向自为,从实体走向主体的运动过程,主体是这个运动过程的本质和目的。主体是什么?人为什么是主体?主体的本质是什么?主体是如何产生和发展的?它的意义又是什么?这一系列问题是理解黑格尔哲学的关键问题,《精神现象学》这个黑格尔哲学的诞生地,作为其主导原则的主体理论具有极大的合理内核,对它的进一步研究仍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易思维模式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易》对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最根本、最本质、最有意义的是什么?是其“周易思维”,它是通过一整套基本的“周易思维”模式体现出来影响后人,具体可概括为“十二型”:经验综合型思维模式,有机整体型思维模式,天源物本型思维模式,天人合一型思维模式,三才道统型思维模式,阴阳中和型思维模式,因果目的型思维模式,归纳演绎型思维模式,有序生成型思维模式,相反相成型思维模式,生命主体型思维模式,顺性修德型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8.
直觉思维的本质是什么?直觉思维究竟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思维方式?我们认为,直觉思维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探讨。一、直觉思维的模式任何一种思维方式都是按照一定的思维模式收集、处理、加工各种信息的过程,由于思维模式不同,不同的思维方式具有不同的内在机制,因而思维效率和认识成果往往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直觉思维之所以能够在瞬间内创造性地把握事物的本质或问题的  相似文献   

9.
哲学从大的范畴说只是认识人与认识自然两个方面,中西文化的不同特质,决定了两种文化的哲学在这两个方面侧重点不同.中国哲学是关于人的哲学.人是文化的核心与本质,因此扩大而言也就是一种文化哲学.从宋代开始的新儒学,典型地反映了这种哲学特色.他们对天道、人道的各种探讨,都围绕着:人是什么?怎样立人?怎样成人?这几个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凡认为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存在是第一性、思维是第二性的,就是唯物主义;反之,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思维是第一性、存在是第二性的、则属于唯心主义各派。这个结论是普遍适用的,或者说,是从人类认识的历史实际中概括出来的,世界各民族的哲学学说,概莫能外。当人类的祖先从自然中分离出来并为其生存而向自然进行斗争的时候,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考问天、地、万物是怎样形成的?它们的本性如何?怎样才能使自然听从于人并服务于人?继而就要追问人类自己的历史:人是从哪儿来的?是本来如此呢或是由什么东西变来的?人类自己将怎样发展下去、将来的人是什么样子呢?寻问自然和人类的根源这两大内容,成了全世界各个民族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是什么?这是包括精神分析学在内的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所共同关注的一个问题.现代西方人本主义哲学,是对从古希腊肇始到十九世纪黑格尔以理性来解释人的本质的传统哲学的反动,其特点是把非理性的意志,本能等等解释为人的本质.这些学说中不乏有价值的真理性成份,  相似文献   

12.
一个命题的哲学味如何?阐述和论证该命题的思维方式如何?阐述和论证者的哲学素养如何?对于该命题的哲学价值、对于哲学研究是至关重要的。然而,这种哲学味、哲学思维、哲学素养不是信手拈来的。虽然一些人也读了不少哲学著作,也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甚至也了解哲学和科学发展的历史,但从其发表的文章和言谈看,哲学味甚少.哲学思维缺乏.哲学素养不高。原因诚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自觉地展开哲学逻辑的研究。当代首倡开展哲学逻辑研究的Karl [Theodor] Taspers.他在die Philosophische Grun-dopertion(哲学性的根本操作)中提出了“哲学的逻辑”概念。但什么是“哲学的逻辑”?或说“哲学的逻辑”是什么?不仅国内学术界不甚了了,在国外学术界意见也不很统一。究其根源是因为“哲学”和“逻辑”概念都具有“最高性”,而“最”概念是排它的。所以就难免有各种不同的关于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经济哲学正成为我国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应当说,这种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而是有它的深刻背景。一是进入90年代后,我国经济改革正步入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领域内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传统经济学理论解释乏力,而新的经济学理...  相似文献   

14.
§1.哲学往何处去?这不是一个人或一些人一厢情愿所能决定的。哲学也有它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要从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去寻找,要从人类认识发展的现状中去寻找。一句话,要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中去寻找。就历史说,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偏重于本体论的研究,到偏重认识论的研究,再到本体论与认识论统一性的研究。这一历史过程的线索也可这样来概括,就是由什么是本体的争论,到物质与精神(肉体与心灵)关系的争论,再到思维与存在关系的争论。  相似文献   

15.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与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以下简称《费论》)一文中,对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最高问题作了表述。他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又说:“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全部哲学的最高问题,象一切宗教一样,其根源在于蒙昧时代的狭隘而愚昧的观念。”关于恩格斯的这段表述曾有不同的理解及争论,焦点在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呢还是最高问题?恩格斯为什么讲是基本问题又讲是最高问题?两种说法是否矛盾?如不矛盾,确切的涵义各自是什么?这些问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中没有明确的解释。笔者认为:顺着哲学发展史的线索来理解恩格斯的这段论述,是体会和把握恩格斯原意的关键,也是我们试图回答由这段论述所引起的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6.
共犯论与非共犯论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两条解释路径。“共犯行为正犯说”“片面共犯说”和“量刑规则说”三种观点以共犯从属性为理论根据,“帮助行为例外禁止性规定说”和“从犯主犯化说”两种观点以共犯独立性为理论根据。这些解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观点虽然理论根据不同,但在具体问题的解释上并不对立。以共犯从属性为理论根据的观点着眼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刑法条文内涵,以共犯独立性为理论根据的观点着眼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行为本质。基于非共犯论路径解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正犯共犯化说”“积量构罪说”和“正犯化说”三种观点,着眼于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刑法条文内涵。解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需要在尊重其共犯行为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刑事立法特性进行。共犯独立性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刑事立法的理论基础,定罪量刑的独立化是其附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仅仅注意到它与马列主义哲学的共同点是不够的,还要研究它自身的特点,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哲学思想。什么是特点呢?从哲学上说,就是事物的特殊性,即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本质。毛泽东同志说:“我们的研究工作必须着重这一点,而且必须从这一点开始。”(《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285页)毛泽东哲学思想是由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论等方面构成的。从总体上看,它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没有什么大的差别。但从内容上看,由于它所考察的对象不同,因而,又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概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古今中外许多作家和评论家都提倡小说要表现人物的性格。什么是性格?恩格斯曾解释说:“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而且表现在他怎样做。”做什么与不做什么,这是指人物对现实的态度而言;怎样做,这是指人物的行为方式而言。现代的一些心理学著作,将人的性格看成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稳固性的表现,这种解释是科学的。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水浒传》人物性格的研究,大体上都是运用社会学的方法,根据  相似文献   

19.
哲学作为与人类实践相生相伴的精神现象,能够长期存在、经久不衰,表明它肯定能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某种特定的需要。这种需要集中体现在: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理论思维,而哲学正是孕育、陶冶和训练思维素质的重要途径。事实上,在所有人文科学门类中,唯有哲学是以提高人的理论思维的水平为直接目的的。不仅如此,哲学的研究或训练,对人来说还是目的本身,或者说,是构成人的内在本质的一个部分。人人都同意哲学是一项“爱智慧”的事业。不过这里讲的智慧,是一种超越性的智慧,也可以把它称作“大智慧”。它意味着真善美的统一、认知与价…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文学界出现了一种值得重视的倾向,就是有些同志宣扬了抽象的人性论。这在文艺界和社会上已经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需要通过学术论辩,予以澄请。关于所谓“人性就是人类的自然本性”人的本性、本质究竟是什么?有的同志说:“什么叫‘人性’?它就是人类自然本性。”什么是“自然本性呢”?有的认为包括肉体和精神两方面,说“马克思所强调的‘人的肉体和精神两方面的本质力量’便是人性”。有的则认为只是关于肉体方面的,说:“所谓人性,就是人的肉体组织所决定的需要,以及人的肉体组织所提供的满足需要的主体条件(即功能)。由于人的肉体组织构造一般地说是相同的,所以人类有着以共同生理构成为基础的共同的人性需要。”有的同志干脆用中国儒家的一句老话:“食,色,性也。”来概括这种共同的人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