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张平 《河北学刊》2007,27(6):180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出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思考,笔者拟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前提、目标追求、内容特征与具体途径等四个方面展开分析。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前提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法,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我们党  相似文献   

2.
深入理解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辩证统一关系;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着力践行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企业文化建设必须体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突出个性,打造企业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又有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对于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理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具有重大的意义。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具有同一过程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承载性,从建设先进大众文化的维度出发进行探讨,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内容、意义和实践三方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结构分析,能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内容方面具有如下结构:古今结构、中外结构和开放结构;意义方面具有如下结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又一次伟大尝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将统领我国文化领域;实践方面具有如下结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头等大事,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关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和普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党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历史自身所蕴含的文化。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史文化既有益于丰富党史文化,也有利于凝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党史文化对于文化建设与丰富文化理论是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当然在现实中也有其困境,需要建构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融入机制。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新农村的基本保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中,融入到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是新农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迫切需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纳入地方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格局。淄博地方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对地方文化进行进一步梳理和研究,营造舆论强势,积极探索、创新方式方法等举措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淄博地方文化建设的结合与创新。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高到"兴国之魂"、"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的高度。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对他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有利于化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高校应正视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现状,积极探索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着力解决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知、信、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推进和谐文化建设,要解决三个相互联系的问题:一是为什么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二是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和谐文化的根本;三是怎样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推进和谐文化建设,即探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社会功能的角度考察,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由核心价值观统领的社会理想和价值目标、民族精神风尚和行为规范等要素构成的有机统一的价值观念系统,是体现理论观念和实践观念相统一的价值体系;在整个社会价值体系中,社会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之间存在着主导、整合、包容等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因此,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需要积极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也需要协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其他价值观念、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以最大限度地形成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1.
论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想和文化追求,是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政治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和谐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现形式,和谐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哲学价值精神的理论视角展开思考,从理解和把握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内核入手,进而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精神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理念发生重大变迁,这一变迁必然涉及对民族理论的政治价值体系理论基础的更新和中国民族理论体系的重建,使民族理论基础理论的更新工作成为民族理论创新的首要任务,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中国民族理论政治价值理念及其理论基础问题进行了思考.一、关于民族理论政治价值体系理论基础的思考;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理论基础的困惑;三、改革发展实践中,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核心范畴的变迁,以及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所需的理论视角;四、从民族学视角对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理论核心范畴的思考;五、社会主义政治价值理念的变迁对民族理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核心构建与时俱进的价值体系。要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性及其内在要求出发、从文化全球化和文化民族化、传统道德资源和当代社会变革、理论思维和实践思维向度来宏观思考构建适应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新价值体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有着丰富内涵且结构复杂的系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必须建立在民族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克服中国元素少、只注重文献诠释而忽视对"活着"的传统的考察等倾向。儒学价值的当代转换及其应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应注重从文本到现实,从具象到抽象,再从抽象到具象的互动,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清历史发展和文化传统的脉络,使理论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继承和弘扬儒学的道德自觉等精华,要以确立现代法权人格为前提,凝练核心价值观应着力于人格的修养与社会正义的互动,儒学传统中的仁爱、和谐、责任、自强等理念可以与公正、民主、信用等价值进行综合创新。  相似文献   

16.
赵波 《南方论刊》2007,(8):9-10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本质属性,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石,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本文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着手,进一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观点,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理论建设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大力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必须高度重视从传统道德资源中汲取智慧。道德、文化属于  相似文献   

18.
论红色文化资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大力挖掘和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思想基础,是一个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时代课题。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统筹开发、再生提炼,建立相应的实践教育基地,并把它贯通到国民教育和先进文化建设的全过程,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核心价值体系,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制度保障、精神支撑以及思想基础,这两者内在地统一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在此试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视角,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多维度全面反思与深刻追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构建和谐社会间的内在逻辑联系,从而体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视域中的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孕育母体.传承红色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和有效路径.必须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推进红色文化创新,创造性地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切实发挥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和教育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