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语言学习理念对学习者的态度、行为、学习方法、途径和策略、学习效果都有较大的影响.对语言教学理念的研究是了解语言学习者和语言学习过程的重要途径.对提高语言学习和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大量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归纳了语言学习的定义、特点、范围、类型和对语言学习理念的研究方法,分析了语言学习理念能否改变的问题,对实证研究发现的不同群体的一些语言学习理念差异作了简单介绍,并提出了语言学习理念研究尚待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宗教传播对早期语言研究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教传播和语言研究本属于两个不同领域,但宗教和语言方面的相关文献显示二者之间早有关联,本文从发动、定格、正负效应三个角度阐明了宗教传播对早期语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结论指出宗教传播促动了早期语言研究的起步,指引着早期语言研究的方向,规定着早期语言研究的性质,并对语言研究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双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语言、文化具有身份建构的功能。文章对近二十年来西方语言、文化、身份三者关系的研究阶段和研究内容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从语言、文化的视角介绍了身份概念、身份建构理论,并探讨了西方身份问题研究对国内身份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和哲学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欧美20世纪哲学出现了语言转向,对当代语言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欧美20世纪语言哲学中关于意义的理论、关于整体主义、经验主义、唯理主义与体验主义的理论、关于语境与言语行为的理论对当代自然语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来分析欧美20世纪语言哲学对自然语言研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语言与情感相互建构关系概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语言与情感常被看作两个孤立的概念,相关研究分别从哲学、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范畴下展开。近年来,由于神经科学与人工智能迅猛发展,但语言与情感成了这些尖端科学发展中难以跨越的屏障,语言与情感的相互建构关系开始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梳理语言与情感在大脑中的联系、语言的情感表达功能、语言对情感建构的作用及其对情感识别的影响、语境对情感判断的影响、情感的语言加工、情感对语言及话题选择的影响、情感模拟对语言理解的影响等,本研究描绘了当前语言与情感相互建构关系的基本轮廓,为今后这方面的研究提供视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语言哲学的回顾,以哲学思辨的视角探讨了语言测试发展的历程,重点围绕语言测试发展的三个阶段讨论了语言哲学观演变对测试学研究带来的影响。此外本文还讨论了新的研发手段对测试理论和实践发展的影响,并指出语言哲学思想对于语言测试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和发展不但对语言研究,特别对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语用学以及语言习得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还对文学的研究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从言语行为理论维度对文学要素中世界要素和读者要素进行了再思考,对传统的解读方法作了补充。  相似文献   

8.
语言景观与语言教学特别是二语习得教学的相关性研究在近年来是比较新颖的话题。探讨语言景观对学习者语言学习尤其是二语习得的迁移影响,可以对语言教学形成反馈作用。二者的相关性研究不仅可推动语言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对语言景观设计者具有借鉴意义。通过分析成都市语言景观的语码分布和英译偏误对二语习得的迁移影响发现,语言景观对二语习得学习者的正迁移影响除了提供语言服务等功能外,还提供词汇、语音、书写、语用、文化等各方面的具体使用场景示范;语言景观对学习者二语习得的负迁移影响则主要来自标识的错误、偏误和不恰当标识等,这些负迁移会影响学习者二语习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从而影响其语言的习得程度。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理论在全球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影响的扩大,我国学者的研究视角也从语言习得者自身因素扩展到了社会文化空间,相关的研究可谓硕果累累。然而,在众多的宏大叙事之中,却忽视了一个在该领域具有奠基贡献的人物——社会语言学家伯恩斯坦。本文通过探析伯恩斯坦对多位颇有影响的语言学家关于语言、话语及其与社会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的观点的质疑和社会学意义上的修正和批判,乃至重新的界定,揭示了他独到的社会认知语言观,及其对语言本质与社会文化、语言习得、语言教育等相互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语境理论的历史回顾与系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通过对语言环境理论的产生和研究发展 ,反映语言研究的不同侧面。语言环境理论的出现和发展说明了人类对语言有了更深的认识 ,同时 ,语言环境对语言意义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本文在对语言环境的简要回顾后 ,对语言环境理论进行了分类 ,希望借此能反映语言及语境理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语言迁移现象既发生在母语与第一外语学习过程中,也同样发生在学习第二外语的过程中,并且因此而变得复杂有趣。多种语言本身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使多语际语言基础对第一、第二外语语音学习过程产生了相互影响和作用。本研究以西班牙大学生和中国西班牙语专业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研究中文普通话、英语和西班牙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探索母语、第一外语、第二外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语音学习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为多语际语音习得与外语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借鉴和经验。  相似文献   

12.
借词是语言、文化接触的产物。然而,借词的研究价值不限于两种语言文化的研究,对借入和借出语言的历史研究也有特殊的意义。回鹘式蒙古文文献汉语借词的音译情况给我们传递了元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截然不同的声韵母信息。  相似文献   

13.
文中论述了汉族学生学习维吾尔语的一些不当方法,分析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在引入信息输入假说理论,揭示汉族学生学习维语得失的规律性原因之后,就如何实现语言内化和语言能力的形成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是汉语史研究中的重要语料。目前通行的百回本、百二十回本中,对“一VV”的断句上都还存在不一致之处。在整理出版的近代白话小说中,对“一VV”的断句亦多有不一致之处。本文就这一问题结合汉语史和现代汉语的相关现象进行对比考察和分析,以期对近代白话小说中的“一VV”断句能做到准确、一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学习风格已成为外语教学研究的焦点。本研究借鉴R iechm ann&G rasha的三个双极维度,以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描述性统计和定量分析,对两所高校的3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互动风格差异作了调查,旨在研究学生学习行为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俄罗斯学生在汉语习得中出现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偏误问题为出发点,沿着"为什么"、"怎么办"的思路,从语音和语用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重点论述了俄语作为母语对汉语习得的负面影响,以及由于教学法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力求从微观和宏观的双重角度为对俄汉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达到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中国外语学习者的情况,综述了国外有关语言适移的作用、其表现形式及与语言异同关系方面的研究。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迁移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向迁移有利于学习者对外语的掌握。而负向迁移则阻碍学习者掌握正确的外语规则。一般情况下,两种语言的差异度与与正向迁移成反比,与负向迁移成正比。但也存在特殊的现象。对这特殊的现象,标记理论可以提供较满意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
阻碍人们的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并不是英汉语句法结构的差异,而是思维方式。因此,研究思维方式是相当重要的。文章通过列举一些常见的英汉语句子,试图探索英汉思维方式的差异在语言句法结构上的体现,以便排除外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思维方式的干扰。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在组织和实施盐城工学院大学外语教改试点过程中获取的具体数据资料,探讨了计算机网络辅助大学英语自主学习与提高本校实验群体的英语综合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作为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教学有很多优势,有助于大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习得研究逐渐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这个新领域从发端到现在已经走过20多年的历史。汉语二语教学模式研究可以有效地将汉语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提高汉语二语教学的效率。经过梳理,认为:国内外现有的汉语二语教学模式研究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处于探索阶段,有很大的进一步深入研究的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