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去年(1990年)敦煌史料的利用使文献学的基础研究得到充实,令人注目。其中上山大畯氏的大著《敦煌佛教研究》的出版堪称是阐明吐蕃统治时期敦煌佛教教育和学术历史状况的不朽的业绩。该氏认为,阐明敦煌佛教对以敦煌文书为研究对象的人来说是最基础的研究课题(序言,第4页)。著者在第一章《西明寺学僧昙旷与敦煌的佛教学》和第二章《大蕃国大德三藏法师法成其人及其事绩》中通过对所称昙旷和法成二位当时敦煌的代表性学僧业绩的论述,还有第四章《未传中原、古代散伕的汉文佛典》中对敦煌文书中经典类的研讨,讲述了敦煌佛教学的实际情况。更值得注意的是著者认为敦煌文书具有填补中国佛教、西藏佛教乃至中亚佛教历史空白的作用。第三章《西藏宗论始  相似文献   

2.
在吐蕃归义军时期,由于吐蕃王朝和归义军政权对佛教的大力庇护支持,敦煌地区的佛教非常兴盛,而佛教僧侣亦通过践行各种福田活动为敦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的稳定和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福田是佛教中对从事慈善活动的一种泛称,福田思想在西晋沙门法立、法矩所译《佛说诸德福田经》中就有所说明。福田思想倡导佛徒、大众多做善事,施民于方便,这样既能帮助众生,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存最早的藏文佛教文献写本,敦煌藏文佛教文献反映了藏文佛教文献的早期形态,与后期收入藏文<大藏经>中的规范本进行比较,可探究藏文佛教文献的渊源流变.敦煌藏文佛教文献蕴含着诸多历史信息,为我们研究吐蕃佛教史提供了丰富资料.另外,敦煌藏文佛教文献在民族关系史、语言文字研究方面,同样有着不可替代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藏族僧伽服饰是藏传佛教之重要的外在形象标志之一,它不仅承继了印度佛教僧伽衣著的思想和规范,同时也体现了浓厚的高原特色和民族特色.文章对藏传佛教僧伽服制的历史形成、外形特点(包括款式、用色和质料)及其社会和文化意义进行了探讨,试图全面认识和阐释藏传佛教僧伽服饰的特点和内涵.  相似文献   

5.
《九色鹿》是由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出品的20世纪80年代的本土动画电影。敦煌壁画故事较为丰富,为动画创作者们提供了较多的素材,此片采用了敦煌壁画的形式,具有强烈的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本文以《九色鹿》这部动画的风格作为切入点,从创作背景、传统元素、宗教神话影响等不同的角度剖析敦煌壁画对这部动画影片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璟  贺明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70-171
在炫耀着当时佛教的繁华,敦煌壁画存在着历史悠久的神秘感.从古至今,莫高窟已名扬四海,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之一.而这些菩萨的塑像和画像,有别于印度、中西亚、东南亚、西域和中原地区的菩萨造像风格.因此,人们把敦煌石窟中的菩萨塑像和画像,称作"敦煌菩萨".在敦煌民间流传着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和具有艺术特色的洞窟壁画,大大小小的艺术家们用自己毕生的经历临摹与创作着敦煌壁画,这已在敦煌的民间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7.
在炫耀着当时佛教的繁华,敦煌壁画存在着历史悠久的神秘感。从古至今,莫高窟已名扬四海,现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之一。而这些菩萨的塑像和画像,有别于印度、中西亚、东南亚、西域和中原地区的菩萨造像风格。因此,人们把敦煌石窟中的菩萨塑像和画像,称作"敦煌菩萨"。在敦煌民间流传着敦煌壁画中的佛教故事和具有艺术特色的洞窟壁画,大大小小的艺术家们用自己毕生的经历临摹与创作着敦煌壁画,这已在敦煌的民间形成了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  相似文献   

8.
敦煌艺术,又称敦煌佛教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艺术,是时间上贯穿数千年、空间上融合各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集多种形式的艺术品为一体的古代艺术遗存.敦煌艺术展览是人们欣赏敦煌艺术、了解敦煌文化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是敦煌艺术和文化向大众传播的综合媒介.本文将从敦煌艺术的现状、敦煌艺术展览的情况、敦煌艺术展览如何创新等方面进行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敦煌舞脱胎于敦煌莫高窟中的舞蹈艺术形象,是20世纪六十年代的产物,虽作为中国古典舞之一,但却有着异韵风情,和急剧想象力的艺术线条,是一种多元文化的融合.在1000多年的漫长岁月中,莫高窟成为了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佛教艺术宝库,并留下了世界上最长的古代音乐舞蹈画廊.本文将从敦煌的历史文化背景,敦煌舞蹈的艺术审美特点,还有历朝...  相似文献   

10.
敦煌石窟西夏洞窟壁画中的藏传佛教图像是受11—13世纪新译密续经典影响下的题材,在艺术风格和表现形式上与敦煌本地传统壁画有明显的区别。此类壁画图像在洞窟中往往是汉藏共存、显密共融,集中体现出西夏佛教"圆融"的特点,无疑是理解西夏佛教的重要内容。借助西夏藏传佛教的大背景和黑水城藏传文献,判断敦煌西夏藏传佛教洞窟及其图像的"官方佛教"系统属性,或许对我们理解敦煌西夏洞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抄创于归义军时期的敦煌藏文本P.T.127禄命书,主要依据汉文本P.3398<推十二时人命相属法>改编而成,该占书以敦煌吐蕃裔民为信仰对象、以汉族北斗五帝为最高命属、以佛教转生为解释手段;P.T.127禄命书既是归义军时期敦煌地区民族、佛教、数术等多元社会因素互动下的产物,也是这一时期敦煌蕃汉族群认同与宗教文化交流受容的有力见证,同时对敦煌社会"违戒"风俗和吐蕃社群历史追忆也有着具体的折射.  相似文献   

12.
《报父母恩重经变》图轴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北绢木《报父母恩重经变》图轴,出自敦煌藏经洞。1996年9月被国家文物确认小组的专家定为国宝级文物。此图轴是佛教中国化的体现,同时也显示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强大生命力《报父母恩重经变》图轴...  相似文献   

13.
张延清 《西藏研究》2009,113(1):42-51
为了保全佛教圣地敦煌(时称沙州),吐蕃历史上的第二位赞普墀松德赞曾亲临前线,定下了围而不攻的方略,遂有了和平占领敦煌的结果.为了把敦煌建设成为吐蕃在西北的宗教、文化中心,吐蕃统治者在敦煌大力弘扬佛教.秉承前代赞普的弘佛意愿,吐蕃历史上的第三位赞普墀祖德赞下令在吐蕃所辖河西诸州广泛传抄佛经,仅在826年一年,吐蕃就在敦煌抄写了8部藏文<大般若经>和3部汉文<大般若经>,可见吐蕃统治者在敦煌的弘佛力度和兴佛决心.如此大规模的抄经事业,所产生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报废经页,本文将就敦煌古藏文佛经中的报废经页,作简单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英国大英图书馆所藏的敦煌古藏文《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本,说明在吐蕃时期,藏文《心经》的流传是广本与略本并存的,并且该文本受到汉传佛教与藏佛教的重叠影响,别具自身特色,非常具有研究价值,从某个侧面说明了9世纪敦煌地区汉、藏文化的深入交流与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15.
唐五代河西佛教与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西佛教源远流长 ,唐五代时期 ,敦煌、甘州、凉州及炳灵寺等地 ,皆为佛教文化之中心。河西佛教经过唐朝和吐蕃王朝时期的发展 ,到唐末五代时期呈现出多民族交融的特点 ,当时河西各民族中佛教极为盛行 ,正与河西佛教的这种地方特点不无关系。藏传佛教后弘期“下路弘法”的兴起 ,就深受河西佛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从《五部遗教》看禅宗在吐蕃的传播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有关禅宗在吐蕃传播的资料,主要保存在敦煌汉藏文献中,如汉文《顿悟大乘正理决》,藏文P.T.116、P.T.823等卷子。国内外学术界对此已多有研究。除敦煌文献外,后期的藏文佛教史著对禅宗在吐蕃的传播也有涉及。但大部分著作认为禅宗的宗旨与正统佛教不相符合,只有《五部遗教》等宁玛派典籍对禅宗的态度比较公允,并收录有禅宗的原始材料。鉴此,《五部遗教》对于研究汉藏佛教关系史及禅宗在吐蕃的传播历史极有参考价值。一、关于《五部遗教》《五部遗教》属藏传佛教宁玛派伏藏文献,传说是由莲花生大师等人秘密伏藏的,几百…  相似文献   

17.
蔡芸希  于春 《西藏研究》2023,(3):108-115+162-163
大昭寺一层中心佛殿后壁正中小室前的一组木作构件被命名为“叉手”,属于汉式建筑风格,其形制颇为特殊。梳理汉地叉手的演变过程发现,大昭寺叉手与汉地唐宋时期叉手构件有所区别,而与南北朝时期敦煌壁画中的人字栱构件更为相似。后弘期初期藏地出现该类汉式建筑构件,可能与吐蕃时期重要佛教建筑桑耶寺和后弘期初期河西敦煌地区佛教对藏地的影响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8.
曹学文 《西藏研究》2000,(1):103-107
炳灵寺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之一,其考古价值与艺术价值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相媲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释道世《法宛珠林》记载,炳灵寺的历史可上溯到“晋泰始年”,即265年,距今有1700余年。在炳灵寺169号窟中保存有中国石窟中最早的纪年题记──“建弘题记”,记述了169号窟部分造像的制作情况,尾处还记有“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二十四日造”的字样,“建弘元年”即420年。炳灵寺石窟现有窟龛216个,各类佛教造像800余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西藏西部(令阿里地区)的考古调查中,一批新的佛教遗迹相继发现,不仅填补了以往西藏地区佛教美术遗存的诸多空白,也为我们提出了不少新的研究课题。本文拟通过对西藏西部佛教壁画中“降魔变相图”这一题材的探讨,由此比较分析其与西域、敦煌佛教美术之间的关系。所谓降魔成道,表现的是释沙成佛过程中,面对各种邪魔的威逼利诱而毫不为之所动,并向大地伸手,请大地作证,最后终于降服魔军的故事。在敦煌石窟遗书的《破魔变文)中,曾记载了这一故事。“西藏流行的降魔变文与汉地文献所述基本情节相同,但也有地域特点,在西…  相似文献   

20.
敦煌,位于甘肃河西走廊的西端、远在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一一一年)时,就已在这里设郡。它是古代著名“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重镇,是通往西方三条道路的枢纽,客商往来,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佛教兴盛,并由此孕育了敦煌艺术。莫高窟开凿在敦煌城东南二十五公里处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南北长约一千六百米。它创建于前秦建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