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悖论的文化--20世纪末叶中国文化热点现象扫描>一书,从制度文化角度切入当代文化热点现象的分析与阐释,丰富了当代中国文化研究的思路与方法.透过制度与文化相互嵌套关系的分析,可以揭示其间的隐秘联系、错位与裂缝,及由此呈现出来的现代性问题.<悖论的文化>一书分三个时段,对20世纪末的文化现代性问题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探讨一是"启蒙的现代性",二是"社会现代性"和"文化现代性"的冲突和悖反,基本上反映了学界近年来现代性研究的两个理论焦点.在此基础上,著者提出了当代文化重建进程中知识人应有的精神准则,体现出一种反思、批判的学理性立场.  相似文献   

2.
科学和信仰作为人类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两个基本维度,内在地具有统一性.科学是对已知世界的把握,探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规律;信仰是对未知世界的把握,寻觅精神的栖息地,追寻人生的终极意义.科学和信仰之间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统一关系.科学使信仰富于理性,信仰给科学以强大的精神动力.必须始终保持两种文化历史的现实的张力,拆除人为的藩篱,使科学和信仰在相互借鉴、彼此补充中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精神超越"、"实践批判"与"话语沟通"是哲学的三大范式。它们分别维系于人的生命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或方面,即"意识"、"语言"和"实践"。随着人的活动的历史性展开,这三个范式在西方次第出现,呈现为替代性的关系。但是,着眼于中国和当代世界,这三个范式其实都有自己独特的存在价值,并且,随着它们的相互作用与贯通,将重新建构为更具包容性与解释力的"生命—文化"范式。"生命—文化"范式既立足于人的肉体生命,又主张通过生命的对象性活动而不断地自我分化与整合,不断地实现人文化成;而以生命—文化在其相互转换中分化开来并彼此关联的"个体"、"共同体"、"人类社会"和"大自然"的"四重"形态和维度,思考并对待所有的问题,是其基本的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4.
论悖谬美学     
以理性的方式探讨感性,形成事实真理与逻辑真理之间的悖反,使美学自源起处就必然构成悖谬。中国美学中的"易",一名而含三义,"变易"与"不易"的并立,正是感性精神与理性原则的矛盾,形成了悖谬情境和悖谬思维。老子充满的悖谬论断,实质上是精神的不同力量在面对"易"的世界时审美意识觉醒的标志;庄子的彼此皆一是非的"两行",则天才地发挥了老子的悖谬思想,体现了"自由"与"自然"的鸿沟。"易"、"老"、"庄"与"禅"均有"彼岸"、"此岸"断裂生存论意义上的悖谬美学精神。儒家美学则以对两个极端在同一事态中相伴而生的惊惧,体现出对于人类心性的悖谬意识。西方美学的源头古希腊和希伯来精神传统中,苏格拉底的"反讽"和"思想接生术"以悖谬的方式思索幻象与真理,体现西方美学的根本关切;希伯来宗教哲学的"原罪说"与"道成肉身"的隐喻,则表现了美学既是"现象学"又是"本质学"的悖反。悖谬美学既有历史的依据,又有基本问题的框架。美学的基本思路与问题,审美与审美创造,艺术品及其接受,都可以在"悖谬"这一核心概念中得到新的照察和思索。  相似文献   

5.
杨凤平 《理论界》2009,(7):136-137
和合精神是中国人文精神的精髓,强调彼此不同的事物各方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相互调节,相互适应,推动事物及社会的发展.本文在探讨和合精神思想内涵的同时,着力探讨怎样将和合精神应用于物业管理,即在物业管理服务过程中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和合精神,营造企业内部与外部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提升物业管理服务品质,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创造力、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杨名 《理论界》2014,(8):34-38
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既有各自的价值前提又具备一致的价值目的,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主要从形象、建设战略的理念定位,建设整体目标与所破解难题以及具体建设项目与所关联产业等方面对二者融合起具体推进作用。这些方面之所以能够推进二者融合,不仅在于其具备融合的价值前提特征,更重要的是它们本身与彼此相互整合就是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价值前提,这体现出汉中环秦巴生态旅游圈建设在生态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的融合方面具有先在性价值。这种先在性价值的实质正是主体在生存世界多样性价值空间所创造的不同价值事物相互协调发展的机会——价值边缘效应。  相似文献   

7.
认真研究和解决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的矛盾、冲突,是我们面临的一个跨制度、跨时代的重大课题。资本逻辑与文化逻辑的乖离,对精神文化生产形成的深刻影响之一,就是造成了主观文化和客观文化、内在财富与外在财富的诸多对立。由此对文化逻辑形成的挤压与扭曲,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介入精神生产及其产品的传播,使社会文化生活脱离原有精神生产技术基础上形成的既定逻辑与价值秩序,在认知和价值理性方面发生畸变。资本逻辑对文化逻辑的扭曲或解构,从价值系统销蚀文化生产主体的创造性进力。凡此种种,都需要用一种充满社会大智慧和科学自觉性的系统理念与工作策略,去克服市场机制与资本逻辑自发调节给文化生产可能带来的价值偏颇与逻辑扭曲,如此才能保证精神文化生产的正确方向、社会价值与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有效地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深入探索科学、文化、思想、理论等精神价值的生产及其特点,从而不致于把精神文明建设,看作是一种简单地说教。 一、精神价值与精神生产 精神价值是相对于物质价值而言的,它是指客体(主要是精神产品)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要的属性。精神价值大体包括知识价值、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它们是密切联系着的,只有在思维上才可能把它们完全区分开。如果说物质价值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价值,那么,精神文化价值则  相似文献   

9.
反生产行为的理论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生产行为,与组织公民行为一样,都是周边绩效两大组成部分之一。反生产行为研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之一是零散、缺乏系统性,其重要原因在于缺少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本文对反生产行为现有的理论进行了系统梳理:对经典的"挫折—攻击"理论和近来的"压力源—情绪"模型等五个理论进行了述评。最后,本文对反生产行为理论的未来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人的本质在精神层面的确证,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文化的价值内核和目的所在。大众是文化生成和消费的主体性力量,文化最终应以一种大众化的形态而生存。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逻辑取代了文化产品应有的审美逻辑,文化生产的目的被异化,文化产品的艺术价值不得不服务和服从于资本的增殖。在总体工人的格局下,作为个体的工人成了总体生产过程一个可以被任意替换的部件,在其身体里蕴藏的“人的自然力”被非常片面地发展着、使用着,劳动失去了创造性。社会的蚂蚁化、个体的工蚁化,带来大众文化的“蚁众”异化。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大众文化是为资本更好地麻痹工人、消解其反抗意识而服务的,是通过文化传播为资本服务的意识形态。文化异化的深层动因是资本逻辑与人的发展悖论。资本的增殖离不开生产能力的扩张,而人是生产的主体,人内在的劳动潜能开发的程度直接关切着资本增殖的实现程度。资本驱动下的劳动异化将劳动与人的精神世界分离开来,人类的劳动行为本身失去了主体性和创造性,人类的劳动成果也不再是为人的,而是作为外在于人的异己性的力量与人对立。当下人们文化需求的急剧扩张需要我们在文化生产领域发挥资本的工具性逻辑去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文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前人对汉赋的误读主要有两点,一是少真,一是真美的悖反.这实际上指出了汉赋的两个极具个性特征的审美品格:一是借虚构或虚夸的描绘来曲折地说理讽谏,一是真与美在量上的悖反和质上的统一.汉赋的生命活力也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12.
西方工业社会的"后福特主义"发展对当代文化造成了深刻影响,导致文化理念转向、理论范式"微化"、生活观念变焦等新变化。受此影响,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叙事方式面临着公共价值要求与个体价值选择的相互悖离、时代主题要求与伦理学研究"微化"倾向的相互错位、话语表达的价值性承诺与"话题作品"的浅薄性戏谑之间裂缝拉大等现实挑战。为了更好地执著于"美好生活、家国情怀与人类关怀"的叙事主题,新时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叙事方法必须立足于"地方性"立场和"世界性"立场,通过话语实践进行话语权力的价值建造: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方法论,推进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话语实践;化解话语现实难题,校准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话语建设方向;塑造话语权,提升中国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价值影响力;增强世界观照,为全球化转型提供可行的价值选择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3.
海德格尔一句"人诗意地栖居"之名言,引出许多人的审美遐想,其实有些误解。海德格尔绝不止于对栖居的审美观照而出此言。作为哲学家他更多地是对人的生存本义、真实在境与文化规定,从空间筑造方面所进行的深层探究。海德格尔著名的"筑造·栖居·思想"演讲,缜密析解三者关系,揭示了人的生命本质力量与其栖居相互创造的机理,在对空间的物理筑造而至精神营构的文化升华与逻辑递进中,有空间生产对人文精神的形塑和规制,也有人文诉求对空间生产的领引和驱动。人的栖居,实践地演绎着诗性空间的思辨。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中国发展文化产业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需要对资本的文化逻辑和文化的资本逻辑进行深度考察。产业化的文化生产以盈利为根本目的,会造成"资本异化"和"文化风险",从哲学角度讲,"文化产业化"对社会的整体运行系统具有辩证作用。一方面,"文化产业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文化产业化"对社会的进步与完善又具有深层危害。为使文化生产更好地实现对人"意义世界"的终极关怀,可以通过注入发展伦理精神,对"文化产业化"进行伦理规范、综合制约和实践超越。  相似文献   

15.
城市作为人类文明进化的载体,是人类文化的生产工场.城市在生产文化的过程中积累了"城市文化资本"."城市文化资本"融合了城市形象系统并凝聚成为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价值增长的动力因.城市文化资本在建构中汲取了城市的历史、建筑、人文、精神、气质、品格、制度、地理环境等资源,形成了城市形象、城市记忆与城市品牌,从而化成为<城市文化资本论>所描绘的"千年城市、永续发展"的价值传承密码.  相似文献   

16.
所谓医院文化是指医院内大多数人在观念、道德和行为规则三方面彼此形成的共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就是要通过树立"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培养医院职工建立起一种新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医院精神,把职工的发展前途与医院的建设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姚正武 《学术研究》2000,(7):109-113
文学史上,人们对明代复古与反复古运动“二事根本抵牾,竟能齐驱不悖”颇感困惑。本文试图从中国明代与西方文艺复兴文化的比较中找出二者的同一性它们是反封建、反理学的双刃剑,是有中国特色的人文主义思潮。  相似文献   

18.
"无为"是道家核心概念之一。自老子将其哲学化建构后,经过历代道家的阐释和解读,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的价值体系。近代以来,在西学的冲击下,"无为"概念所代表的价值体系开始发生动摇,甚至其本身都消隐于救国图强的时代语境中。循此线索,以鸦片战争、维新运动以及新文化运动三个重要的时代节点为坐标轴,通过梳理发现,近代"无为"概念的发展经历了承接古典、中西互证、意义悖反三阶段,主要表现为与"经世""自由"和"建设"三个时代主题的交融互释。在彼此交融中,"无为"一方面获得了全新的意义空间,另一方面,其自身的合理性也逐渐退缩,最终从具有普世价值的核心观念衍化为具体时空下的特定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9.
人文精神建设之若干难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建设的精神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其间 ,人文精神的建设是不可忽视的内容。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和制约 ,人文精神建设目前存在的主要难题是 :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取向与人文取向的悖反 ,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冲突 ,民族文化素质现状与人文精神建设目标的距离 ,对传统资源的现代价值的认知差距 ,古今思维偏向对文化建设的损毁。这些难题 ,直接影响到先进文化的建设 ,影响到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影响到中华文明的复兴。要解决这些难题 ,既要知识阶层的忘我投入 ,又要广大民众的价值认同 ,更要决策部门的理性认识和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20.
赵泉民 《学术论坛》2001,3(3):90-93
维新时期,正在崛起的新知识分子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开始对封建时代"黜奢崇俭"的消费观进行批判,他们或倡导"尚奢"消费,或建议将因"俭"而省的钱财转化为资本,以增加资金流转,扩大社会生产.此种反思和批判反映了当时新兴工商业者的利益与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内有反传统的精神和解放人欲的启蒙作用.然而,在实践和可行性方面,他们的主张却有悖于近代中国主权旁落的特殊情境及富商大户消费投资心理的传统性,最终造成理论与现实的脱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