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如同太阳能有辐射和吸收一样,城市经济能也有辐射和吸收.发挥城市的经济中心作用,带动它所辐射的整个经济区的发展,这就是辐射;利用城市辐射的经济能量,发展周围地县经济,这就是吸收.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增强城市的辐射力,是形成开放式、网络型经济的关键.同时,我们还必须研究地县如何吸收城市的经济能量.辐射与吸收的统一,才  相似文献   

2.
缶、(冖西)与基方是处于殷西且相距不远的3个方国。在武丁前期和中期的一段时间里,缶方一直臣服于商王朝,并向商王朝纳贡。但在武丁中期,当商王朝征伐(冖西)方时,要求附近的缶方就近为作战的商军提供粮草,而缶方并没有执行命令。因此,商王朝在打败(冖西)方后又对缶方发动了战争。缶方力量较弱,无力抵抗商王朝的进攻,故缶方又与附近的基方组成联盟,共同抵御商王朝的进攻。不过缶方最终还是战败了,并且遭到商王的严厉惩罚。在这之后缶方再次臣服于商王朝,并对其纳贡。这说明商王朝与臣服方国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臣服方国的纳贡来维系的。  相似文献   

3.
在城乡联结型的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模式中,一个城市要对自己周围地区及其乡镇企业发生影响,造成依托,必须具备一种向外发散的辐射能力。那么,城市的辐射力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实施条件是什么?对此,本文试图从科学技术和经济两个方面去加以论证,并提出对这种辐射力作定量分析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是武丁时期一位重要的军事大将 ,他曾是商王朝的一位异姓诸侯 ,被武丁用武力征服后 ,臣服于商王朝。他活动在商王室事务中。武丁对他恩威并重 ,这主要是武丁为了加强商王朝西部地区的战略防御  相似文献   

5.
当前,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实验区产业辐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内生产业辐射源成长不足、吸引外生产业辐射能力不足、物流产业辐射联动能力不足等问题,为提升其辐射力,应延伸重大项目产业链,加快重大产业园区建设,发展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通过增强物流能力推动物流产业辐射联动。  相似文献   

6.
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研究——以南京为例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南京区域金融中心为研究对象,选取CDI中国金融中心指数作为城市金融竞争力评价标准,运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和断裂点理论对南京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进行度量,明确了南京区域金融中心的辐射范围,论证了南京“承接上海、合作苏杭、辐射中西部的泛长三角区域金融中心”的合理定位,提出了未来南京区域金融中心增强辐射、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一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采取商品、货币形式,通过市场而运转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辐射,就是某个国家、地区或城市,向外销售商品、转移资金、扩散技术乃至传播信息等活动。商品经济辐射的辐射力,就是某个国家、地区或城市的凭藉内在经济能量(物力、财力、人力)向外扩散的能力。这种辐射力的大小,具体表现为辐射范围的大小、速度的快慢、质的高低、量的多少和影响的强弱等等。正如热核反应产生核辐射一样,不分古今中外,只要存在商品经济,有商品经济活动,尽管其性质和水平不同,就必然产生商品经济辐射。而且商品经济愈发达,商品经济能量愈强。商品经济辐射的辐射力就愈强,辐射面就愈广。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漫长的小商品经济阶段,尽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小商品经济的辐射仍然存在,并且总是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与日俱增。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商品经济迄今发展的最高阶段。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辐射,也是迄今商品经济辐射面最广、辐射力最强的商品经济辐射。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一百三十多年前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就指出:“大工业建立了由美洲的发现所准备好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①“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8.
商王朝的“婦”,是商王朝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姑且称之为“商婦”。“商婦”包括王婦、子婦、诸侯婦、大臣婦,有一些是商王的亲属。她们可作为主帅,统帅将士,参与战争,参加祭祀与占卜,参加农业活动,深得商王的关心,在商王朝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从甲骨文看“商妇”在商王朝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王朝的“妇”,是商王朝的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姑且称之为“商妇”。“商妇”包括王妇、子妇、诸侯妇、大臣妇,有一些是商王的亲属。她们可作为主帅,统帅将士,参与战争,参加祭祀与占卜,参加农业活动,深得商王的关心,在商王朝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学者认为商朝是方国联盟,从甲骨文“比”字与多王的分析看,这一结论的证据并不充实。从商代的王与诸侯的权力与义务、商文化在大范围内的统一性、商周交替之际表现出的对商王朝共主地位的承认看,商王朝已经是一个集权国家,而不是方国联盟。  相似文献   

11.
商代的史为王室卫队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代的史为王室卫队说@陆忠发$杭州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06~~~~~~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中的舟字有两个含意:人(国族)名和舟船。从舟字的结构观察,商代的舟船与现今的木船大致相同。商王室使用的舟有王室作坊建造和诸侯、贵族贡入两种。商时驾舟的技术有桨划、篙杆撑和手推纤拉。舟不但商王国有,用边的一些方国也有。其使用较为频繁,是当时的水上交通运输工具,并出现了进行战争的“舟师”。  相似文献   

13.
有商一代城址中大型手工业作坊遗址分布于城址外围边缘 ,少量的小规模手工作坊处于城址内部边缘。这种布局规律体现了一定的城市环境保护意识。商代诸居址中的水井构造 ,反映出商人对水资源的重视和保护。商人对各种废物的处理本身就是保护环境的措施。商人对建筑神、门神等自然神和风、雨等气象神的崇拜是商人环境保护意识萌芽的折射。总之 ,商人已逐渐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采取了某些措施来保护生存环境 ,并且形成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4.
张利军 《殷都学刊》2008,29(2):13-18
甲骨文 字像用手按人项部迫其使跪伏,恐其起来反抗而仍以手持其项部,会制服、使之服从之意。可隶写作反,甲骨文中常以之为祭祀的人牲,其来源于战争或某族所献之异族、异国之人,商王用之祭祀祖妣,是以制服的形象献给祖先,供祖先享用役使。通过这种办法来求得祖先神降福保佑。跪伏形象不仅是屈服的遗存,也反映了商代人们日常生活的状态。在跪伏的状态中表示绝对的服从,就能够听候命令,接受差遣。服制之服源于 字的制服之义应无疑意,周人将殷商的政治结构称为“内外服”亦有其渊源。  相似文献   

15.
芦金峰 《殷都学刊》2008,29(1):26-30
本文以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与射有关的出土文物为研究对象,对卜辞中反映的内容,结合“三礼”,来探讨殷商时期的射箭活动。  相似文献   

16.
献 ,只是极少的一部分 ,意在由此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不当之处敬请批评。《周易》中的商代文献@贾海生$浙江大学古籍所!浙江杭州310037~~~~① 关于卦、爻辞中保存的古代诗歌,可参看黄玉顺《周易古歌考》,巴蜀出版社1995年;关于卦、爻辞中的格言,见李镜池《周易探源》,中华书局1978年出版,50-52页。 ② 参见张政娘《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考古学报》1980年4期;张亚初、刘雨《从商周八卦数字符号谈筮法的几个问题》,《考古》1981年2期;郑若葵《安阳苗圃北地新发现的殷代刻数石器及相关问题》,《文物》1986年2期;肖楠…  相似文献   

17.
中商时期对四土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商时期是商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阶段。该阶段商文化的分布地域比早商时期进一步扩展,商夷同盟的终结与商夷关系的恶化,商朝势力在江淮地区退缩及在长江中游地区的进一步扩张,商文化在渭河西进、东退,中心聚落北移与对北土控制的加强,大体反映了中商时期商朝四土经营与民族整合的基本态势。晚商时期,商朝对四土的控制大为收缩,其中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王玉哲先生关于盘庚迁殷之前商族还处在氏族制到奴隶制的过渡阶段、盘庚迁殷后才算正式跨进奴隶社会的“一家之说”,证据不足,疑点颇多。  相似文献   

18.
商代对晋南地区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晋南地区是商朝极力经营的重点区域之一。早商时期对晋南地区的军事防御是早商时期经营有夏之居的重要组成部分。考古学资料表明,由于商朝国力的衰落和晋南地区土著势力的强大,中商时期,商朝一度放松了对河东、晋南大片地区的控制,而重点加强了对晋东南地区的经营。晚商时期,商朝军事力量在晋南地区进进出出,从侧面反映出商朝实力的消长和晋南地区颇为复杂的民族关系。商朝对晋南地区的持续政治、军事经营客观上促进了山西境内的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为周朝建立前夕,文王之世在晋南地区的开拓奠定了基础,并对晋南地区的文明化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殷商时期中原地区有着良好的草木植被:大片大片的森林,随处可见的灌丛,林木茂盛,野草丛生,丛林之间遍布沼泽湖泊。甲骨文字中有许多反映商代中原地区植被种类的字形;一些特殊的甲骨文字如"朝"、"暮"、"东"、"西"、"楚"、"茔"等,都反映了当时植被的丰富;甲骨文中还有众多与林地有关的"麓";文献中许多关于"松柏"、"桑林"的记载,表现了殷商时代中原地区植被的特征;野生动物的大量生存,也是当时植被丰富的一个佐证;最能反映当时的气候条件的竹林,在商代的中原地区也有大量分布。但是到了商代末年,由于长期的农垦、田猎、畜牧以及生活生产用木等,自然的植被环境遭到了严重的人为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