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消防水泵自动巡检系统的大力发展和应用,建立了基于protues与LabVIEW联合仿真的消防泵在线监测系统。对传感器、AD模块、单片机控制器等硬件进行了选型,利用protues软件设计了硬件电路;对下位机程序进行开发,实现了对转速和压力信号的采集;上位机软件采用LabVIEW进行编写,实现了监测系统数据的显示、报警和保存;最后将protues与LabVIEW联合,对监测系统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监测系统功能完善,能够实现数据的采集、存储等功能,为实际的监测系统的开发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谈到的水稻秧苗移栽机取放秧苗机械机构的设计,是借鉴了多功能秧苗移栽机机械机构的设计思路,并参照其穴盘苗自动取苗机械机构的结构特点,又增加了气动控制系统和检测传感器,而形成了另外一种水稻秧苗移栽机取放秧苗机械机构。文中介绍了水稻秧苗移栽机取放秧苗机构及其相关组成部分,阐述了水稻秧苗移栽机取放秧苗机构的控制原理和机构运动控制过程,说明了水稻秧苗移栽机取放秧苗机械机构的设计情况。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当前消防自动巡检系统迅速推广应用,提出了将无线网络技术应用到消防巡检系统中的设想,并设计出相应的硬件和软件系统。该系统分别采用光电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采集消防水泵的转速和管道水压,再经过一系列信号处理,通过基于nRF2401芯片的无线收发模块将数据传给上位机。上位机用Labview对设备进行状态显示、报警以及数据存储等。经实验调试,该系统完全满足实际应用的要求。该设计结构简单、经济可靠,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市场推广意义,并且具有系统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为后续系统升级和智能扩展提供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压力容器液压试验过程中,传统的人工操作存在试验效率低下,试验结果误差较大的情况,提出了基于 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压力容器数字化液压试验系统。采用传感器技术实现了对试验过程中压力和温度数据的数字化 采集;运用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设计自动控制模块,实现对试验过程的自动控制和管理;使用串口通信技术实现上位机 与下位机之间的数据交换。仿真结果显示该系统性能稳定,使用方便,试验结果精确可靠。系统能够有效提高压力容器 液压试验的效率,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HK44〗〖HT5”H〗摘要:目前标准伺服注塑机进行薄壁注塑时,因注射速度无法满足成型条件,存在塑件成型不满或变形等缺陷,笔者提出了一种伺服注塑机 高速响应的液压控制系统。也就是在标准伺服注塑机液压控制系统上增加模块化液压控制。该模块化液压控制采用比例压力阀、压力传感器和方向阀来替换原电 机泵输出压力的伺服控制,以提高伺服电机启动加速响应速度,构成一种伺服电机启动加速时间为零的高速响应注塑液压系统。试验表明在不增加动力源功率状 况下,该系统也能够改善薄壁注塑成型的缺陷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PMSM)调速系统在突加负载时产生的抖动现象,基于矢量控制的电机调速系统,设计了一种将永磁同步电机速度环上用滑模控制代替传统比例积分(PI)控制的新方法;建立了这两种控制方法的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同时搭建了永磁同步电机的负载试验台。结果表明:改进的滑模控制方法在电机突加负载时,电机转速恢复稳定值时间比PI时减小了83%;在恢复稳定转速后,采用滑模控制比PI控制的电机转速稳态误差减少了90%;验证了所提出的滑模控制方法具有较强的抗负载能力,很大程度上改善了电机的响应速度。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得到了PI控制的转速偏差大于滑模控制的转速偏差的试验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在电机达到稳定状态突加负载后,滑模控制的永磁同步电机具有良好的抗负载性和系统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球轴承装配过程主要依赖人工加球,装配效率低、加球准确度、精度不高等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PLC的自动轴承加球机方案并进行控制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方案以液压为动力,用PLC结合多个传感器进行精准控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提高了轴承的定位精度和加球的精准性,系统调节方便,可更好地适应不同型号球轴承的加球,具有较好的柔性。  相似文献   

8.
主研人员:崔金钟 刘勇 阮鸿邺 刘学义 张克泰等 压力参数成组校准系统是由液压、采集控制电路和软件三部分组成的一台高精度、全自动化测试设备。主要用于对压力传感器作校准、检测、标定,可自动生成测试报表,实现压力校准自动化,适合不同输出范围的压力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通过计算机控制液压部分产生压力,当压力值达到各预置点时,计算机进行数据采集,最后对数据进行拟合,产生拟合方程,自动生成测试报表。该系统功能完善,用户界面友好,操作使用简便。压力参数成组校准系统@科卞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液压支架的压力特性和工作环境并提出对压力检测系统的要求。选择了压阻式压力传感器,设计了恒流源供电电路和信号放大电路。对压力变送器做了结构设计,对压力传输系统做了仿真分析。对本安电路进行了分析判定,对压力检测系统做了静态分析,并用MATLAB对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无位置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PMSM)锯板电机的控制精度和动态响应灵敏度,课题组在I/f控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方案以提高负载冲击时的运行稳定性。该方案通过检测功率因数角感知负载的变化,补偿给定电流幅值跟随负载转矩,通过实时补偿给定参考位置解决瞬时负载冲击时转子角度变化过快的问题,持续大负载造成电流较大时通过减速释放动能来平衡负载直至堵转,解决了I/f控制方法下的失步问题。实验结果表明:电机样机能够承受瞬时转矩冲击,且在持续大负载转矩下保持电磁转矩输出;在负载降低后,系统可以自动恢复转速运行,全程无失步。  相似文献   

11.
针对一种自行研制并投入实际应用的椭圆波导拉制机用计算机控制系统,介绍了其系统结构设计、功能设计与有关软、硬件的具体实现方法。该系统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自动完成椭圆波导电缆的拉制。经过试运行表明,系统能满足设计和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2.
外负载冲击对液压油缸管路系统造成较大的压力振荡脉动,管路密封、连接等受到不利影响。将液压油缸管路系统动力学方程中的参数转换成液容、液感、液阻3项,以"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为基础,与电路类比后建立起液压油缸管路系统的电路化模拟等效回路,通过仿真分析,得到各参数的动态响应及相互关联关系。结果表明:液容和液感均会产生较大幅值的压力振荡脉动,但两者的综合作用呈现较小幅值的压力振荡脉动,证明了液容与液感间发生了较大的能量互换,压力振荡脉动主要由液容和液感产生。为控制压力振荡脉动,需使油缸管路参数响应的频率与外负载的共振频率相同,并推导出外负载阻尼比ζ=1时,可使整个液压油缸管路系统具备调节时间和上升时间较适宜的控制性能,压力振荡脉动的频率接近零。研究结果可为液压油缸管路系统压力振荡脉动的控制及管路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移动机器人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设计了一套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系统。移动机器人下位机通过CAN网络和各个电机和传感器连接在一起,来控制电机运动和采集传感器数据;同时采用基于TCP/IP的Socket连接方法将下位机和主控机连接在一起,使主控机准确及时地向下位机发送命令,同时下位机实时地向主控机发送所采集到的传感器数据。  相似文献   

14.
全硬盘播出电视节目,在电视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特点是播出的电视节目质量高工作稳定可靠,能减少繁杂的取带工作,减轻工作压力,减少播出事故。探讨了全硬盘自动播出系统原理、如何工作、与传统的切换台工作方式的区别,以及软件的应用和硬件的配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车辆主动避撞系统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建立了纵向和横向危险状态判别模型以判断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设计了基于模糊控制的车辆主动避撞系统,模糊控制器Ⅰ选取驾驶员类型和主车车速为输入参数,主动制动阈值为输出参数,实现根据驾驶员类型和行车工况的不同来控制不同的制动时刻,模糊控制器Ⅱ选取相对速度和相对距离,输出制动信号以对车辆制动过程中的制动压力进行控制。通过Prescan仿真平台建立前车静止和车辆碰撞远端行人测试工况,对设计的主动避撞系统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基于模糊控制的车辆主动避撞系统能够有效避免碰撞,并兼顾车辆高速行驶工况下的安全性和低速行驶工况下的驾乘舒适性,同时还满足了不同类型驾驶员对主动避撞系统激活时机差异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针对电机安装机械传感器不便的问题提出了新的速度辨识方法.从自适应控制原理和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原理入手,将这两种不同的观测器应用于异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并对其进行研究和比较,找出各自的优缺点,利用Matlab/Simulink构建了系统的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在负载变化、噪声抑制等方面EKF优于MARS;在状态观测方面,采用MARS优于EKF.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激光自动对准系统,可用于彩管封口机中电子枪相对于屏面的定位。该系统由激光器、激光准直部分、传感器、单片机控制系统、驱动电路及专用减速器组成,在单片机控制系统的控制下,自动完成电子枪的定位任务。模拟实验证明该定位方法完全能在要求的定位精度内实现电子枪的自动定位。  相似文献   

18.
ECT三维传感器场域剖分是当前ECT直接三维成像研究的关键问题,提出一种三维有限元自动剖分方法并得到结果验证。采用四面体作为剖分单元,利用Delaunay四面体剖分算法反复迭代实现三维实体自动剖分;为清晰显示剖分图像,结合画家算法对网格进行消隐处理。仿真结果表明,随着迭代次数增加,剖分精度提高,其剖分时长也会相应增加。根据需求剖分精度设置迭代次数,能有效的剖分传感器场域,实现了三维场域自动剖分,为计算三维敏感场从而提高ECT三维成像精度奠定基础。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9.
详细论述了断续交错双BOOST DC/DC变换器在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跟踪的应用。用交错BOOST电路结构能够对太阳能板萃取最多的功率和减小输出纹波,并用滑模变控制(SMC)自适应跟踪不确定光伏发电系统的最大功率点,快速达到最大功率点切面上滑动,从而使负载获得最大功率及整个控制系统在输入、输出参数扰动的情况下实现强鲁棒控制(ROBUST control)。同时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滑模技术能在光伏交错双BOOST变换器中减小负载的纹波电流,提高光伏效率。  相似文献   

20.
涂膏机是医用卫生材料行业生产医用膏布(如麝香关节止痛膏)中的关键设备,本文重点介绍了采用光电传感器代替昂贵的β射线测厚仪,对其实现涂层厚度(即含膏量)控制;采用研制开发的数字量输出的光尺传感器实现布边偏移量控制;采用红外光电传感器实现膏布长度计量控制。整个控制系统是以8031单片机为主机,通过拨盘进行涂层厚度、膏布长度给定,实现闭环控制,系统运行后,性能稳定,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