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我国公司越来越多。但现行的法律规定 ,我国的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这一制度保护了股东的利益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但它最大的弊端就是对债权人保护不足 ,股东滥用公司人格损害债权人利益。笔者就我国公司有限性与债权人的法律保护问题进行论述 ,以便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利益的立法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一、披露的会计信息要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在证券市场上,投资者和债权人是企业风险资本的主要提供者,与企业具有最重要、最直接和密切的联系,因此,满足投资者、债权人的会计信息需要至关重要。作为投资者,最关心的是投资风险及其对期望收益的评价,他们需要通过会计信息去发现证券价格。财务报告应向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使用者  相似文献   

3.
浅析债权的公司治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债权与公司治理 企业的所有权是一种状态所有权,控制权的安排呈现出一种"状态依存所有权"的特征,即随着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变企业的控制权会在债权人,股权人和经理之间发生转移.令x为企业的总收入,w为应该支付工人的合同工资,r为对债权人的合同支付(本金加利息).假定x在0到X之间分布(其中X是最大可能的收入),工人的索取权优先于债权人.那么,状态依存所有权说的就是,如果企业处于"x≥w+r"的状态,股东是所有者:如果企业处于"w≤x(w+r"的状态,债权人是所有者.因此当企业偿债能力不足,债权人就自动获得企业的控制权.债权人可以通过处理抵押资产,迫使企业破产等方式来行使控制权,对企业经营者构成硬约束.也就是说债权人对企业的控制,通常是通过法律规范的破产程序来进行的.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不对称和债权人保护视角,文章运用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检验了债务契约需要实际控制人与政府有关联这一非正式指标。研究表明,有关联的企业更容易得到银行贷款;这种关联身份不仅能够减少债权人和债务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使有关联企业获得更多的新续贷款和长期借款,并且当出现债务契约冲突的时候,也能作为一种协调机制,起到保护债权人利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施君 《江苏统计》2001,(11):43-44
企业间在通过控股式兼并而形成关联企业情形下 ,由于母子公司存在着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常使得子公司很难享有独立的经营自主权 ,从而危及子公司债权人债权的实现。有鉴于此 ,本文就如何实现对子公司债权人债权保护的问题作了一些探究。  相似文献   

6.
文章利用实物期权方法研究具有政府补贴的企业破产决策问题,将各种企业权益看成写在企业资产上的期权,分析了政府分别补贴债权人和企业股东时企业的破产决策问题。研究表明政府补贴可以避免企业无效提早或延迟破产。特别地,如果政府补贴水平低于最优水平但允许债务重组时,企业无效提前破产可以避免;如果政府补贴水平高于最优水平但允许债权妥协时,企业无效延迟破产可以避免。比较政府补贴债权人和补贴企业股东两种情形下的最优补贴水平,政府补贴债权人促使企业有效破产的支出较小。  相似文献   

7.
中国商业银行业实行分业经营的合理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前言作为一种银行审慎经营管制手段 ,分业经营制度实质上是银行资产选择管制 ,隔离商业银行业务、投资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是其最主要的内容。除了资产选择管制 ,其它常用的审慎经营管制手段还有存款利率管制、资本充足性要求。世界各国都对银行业进行审慎经营管制的原因在于银行业不同于其他产业的特征 :首先 ,债务在银行资产结构中所占比重很大 ,且债权人极为分散 ;其次 ,除了可内部化的破产成本外 ,银行破产还存在高昂的社会成本。负债比重越大银行破产的概率越大 ,而债权人越分散债权人对银行资产运营监管能力和积极性越小。银行破产…  相似文献   

8.
股份制企业的经营能力是指股份制企业运用拥有的资产,使企业正常运作、获取利益大小的能力。它直接关系到债权人、债务人、股东的权益。如何设立一套指标体系科学地评价股份制企业经营能力。是股东、债权人、国家有关部门及企业主管部门所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建立一套公正而全面反映股份制企业经营能力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简燕玲  白阳 《山西统计》1997,(5):28-30,4
企业破产是市场经济中所出现的一个客观存在的经济现象。企业依法宣告破产,可以保持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同时,通过优胜劣汰的原理,可以促进企业竞争,以增强企业活力,促使社会经济秩序向着法制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但企业破产必然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对企业来说,要承担拍卖资产、抵偿债务的风险,同时企业职工会面临下岗再就业的问题;对债权人来说,在企业破产的情况下,其破产债权一般只能得到部分偿还,依法豁免不能收回的那部分债权损失,是债权人由于决策失误所应承担的风险;对社会来说,企业破产将会有一批下岗职工走向社会,…  相似文献   

10.
在数理统计的发展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也许就是观测误差分布的发现。统计学家们在寻找观测误差分布的过程中,创造了许多有用的统计理论和方法,不过观测误差分布发现的优先权最终属于伟大的德国科学家高斯。文章主要介绍了高斯发现观测误差分布的思考过程,并期望读者能从高斯天才的思想中获得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一、传统债券 债券按其发行主体来分,可以分为国家债券,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本文所谈传统债券为公司债券。是企业为了筹集资金而向债权人发行的有价证券,  相似文献   

12.
基于质心指标对模糊数排序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针对现有基于质心指标对模糊数排序方法存在的不足,根据模糊数的左、右相离度以及质心点的横坐标分别定义了模糊数的相对优势度和优先权重;综合相对优势度、优先权重以及决策者的偏好,提出了一种基于质心指标对模糊数排序的新方法;通过算例分析以及方法比较说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产权理论,现代企业形成的“契约集合”是契约各主体通过契约达成均衡,通过权力分配,权力制衡机制减轻经营者与所有者、经营者与债权人、所有者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博弈的角度,根据公平互利的原则,探索资本结构的人本思想,并经过严格的数学论证,解释了经营者、投资者以及所有者与债权人和谐的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博弈,回应了和谐社会价值诉求的新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15.
一、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无论在宏观还是微观上都危害甚重,它体现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首先,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影响经济预测和决策。会计信息是投资者和债权人以及国家宏观经济管理部门、企业内部经济管理部门进行决策的依据,如果会计数据失真,必然导致经济预测和经营决策的失误,使国家和企业以及投资人债权人利益受损;其次,会计信息失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使得有关核算资料发生扭曲,掩盖了经济运行中的某些矛盾,造成社会经济秩序的混乱;再次,会计信息失真严重败坏社会…  相似文献   

16.
由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以及历史演进轨迹的不同,不同的国家企业治理结构必然存在差异.美国企业以在证券市场上直接融资为主,其企业治理结构表现为所有者控制的股权约束型治理结构,股东主要通过资本市场对董事和经理进行激励和约束,实行外部监控型企业治理模式;日本和德国企业融资以银行贷款为主,企业控制权集中在债权人即银行手中,其治理结构表现为债权者控制的债权约束型治理结构,股东和债权人对企业进行直接监督控制,实行内部监控型企业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一、高通货膨胀条件下利息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在1993年SNA中规定,利息作为财产收入的一项重要内容记入到收入初次分配账户中。利息是按照双方达成的金融契约条件,债务人在不减少未偿还本金的给定时间,有义务支付给债权人的金额。利息可以是一个预先确定的货币额,也可以按未偿还本金的百分比计算得到。在核算时,按照权责发生制,在每一核算期以应记利息记入财产收入。当某些国家发生高通货膨胀时,生息资产的实际价值就会出现大幅度的减少,债权人通常会向债务人索取较高的利息以补偿实际价值的损失,这时,再以名义利息记录生息资产的收益(或负债…  相似文献   

18.
企业会计报表是投资者获取企业相关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粉饰会计报表必然导致投资者和债权人巨大的经济损失。使经济秩序紊乱,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对编制虚假会计报表的途径浅析如下,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的市场交易中,双方当事人签订合同后,至履行期限届满,往往存有一定的期限,在期限到来之前债权人不可能请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如果债务人在履行期到来之前存在不履行债务的危险,或者说很有可能将不履行债务,债权人应采取何种措施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呢?英美法系针对上述情况创设了预期违约的制度,大陆法系则赋予当事人不安抗辩权。这两种制度在我国《合同法》中都有所体现,不少人认为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权制度完全能够解决相关问题,没有必要引进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预期违约制度在我国是否有存在必要,两种制度可否并存呢?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一、引言 关于可转债的发行动机在理论上存在两种主流解释:Green(1984)的风险转移假说(Risk-Shifting Hypothesis)与Stein(1992)的后门权益假说(Backdoor-Equity Hypothesis).风险转移假说认为,公司发行可转债的动机在于资产替代,即发行可转债替代一般企业债券,以减少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代理冲突.例如成功的正NPV投资将使大部份投资产生的财富转移至股东,而债权人无法分享.可转债由于包含到期转换的选择权,具有避险的功能,可以使债权人有机会免于承担公司出现的高于预期的风险,即"风险转移",又有机会转换为股权分享财富.后门权益假说认为,公司发行可转债可以达到间接权益融资的目的,回避权益融资可能产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以及债券融资可能产生的财务危机成本.当公司对未来股价表现非常有信心时才会考虑发行可转债,因为如果未来股价上涨,投资人转债为股时可获利,同时增加公司资本结构中的权益比重,间接实现权益融资的最终目的.所以可转债可以被看作预期发行权益证券的"后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