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区贫困进程,为我区制定扶贫政策和中长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去年,我们对我区31个国定贫困旗县的贫困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除调查了31个国定贫困旗县的县级基本情况外,还分三个层对272个行政村,2219个农牧户和9158个农牧民个人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旗县贫困状况据统计,1997年31个国定贫困旗县中共有贫困乡207个,贫困村1687个,贫困人口145.46万人,其中当年脱贫的74.25万人;当年返贫的7.96万人;年未还有71.1万人未脱贫。社区条件从贫困地区的现状看来,环境不好是制约贫困地区发…  相似文献   

2.
一、用贫困测量指数对我区农牧民贫困现状分析 根据全自治区31个国贫旗县294个行政村的农牧民家庭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国贫旗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396元,比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低642.2元,在贫困线635元以下,贫困发生率为18.3%,其中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的特困人口占12.1%。国贫旗县农牧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2000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178.1元,比全区平均水平低436.8元,恩格尔系数为45.9%,比全区高1.1个百分点。衣着支出81.2元,与全区平均数比低29.6元,人…  相似文献   

3.
自“三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自治区贫困地区和贫困农牧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扶贫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扶持下,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不少地区和人已摆脱了贫困,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扶贫部门统计,经过七年的努力,我区农村牧区贫困人口数已从357万降至80万,减少了77.59%。但据调查,自2001年开始,我区农村牧区贫困人口数以较大幅度的增幅,逐年在增大,大有回升势头,直接影响着我区整体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部分贫  相似文献   

4.
1997年初,自治区扶贫办和统计奇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有关指示精神,在全区范围内对贫困旗县的现状开展了贫困专题调查.调查在全区50个贫困旗县的4060个贫困村范围内进行,调查涉及54.2万户,221.6万人D,调查结果表明:贫困旗县农牧民收入水平不及全区平均的一半,仅为我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42%。从收入分组情况看。50个旗县中农区人均纯收入在58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共有104.8万人,占被调查人口的473%,其中人均纯收入在300元以下的特困人口有20.5万人,占调查人口总数的9.3%。牧区人均纯收入低于950元的贫困人口为8.7万.占调查…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扶贫开发工作实践中,利用扶贫开发政策优势和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运作方式,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的新途径,促进了全区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壮大和贫困地区产业化基地的形成,并收到了良好的扶贫效果。实践表明,将国家的扶贫优惠政策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走产业化兴旺之路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的最有效途径。下面,本文拟从五个方面阐述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化扶贫的主要措施: (一)通过科学手段选准开发项目,以规模化安排全局 要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特点,依托龙头企业、专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养鸡、兔起步,猪、羊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村贫困标准与贫困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贫困标准是贫困测量的重要基础,准确测量和反映中国农村贫困状况首先需要对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方法及其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有一个清晰准确的判断.为此,本文首先全面梳理了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的测算与调整方法,采用纵向历史比较与横向国际比较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分析了当前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所代表的实际生活水平,以及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与我国扶贫历史实践中采用过的另外两个贫困标准和世界银行提出的国际贫困标准的差异.然后简要介绍了农村贫困监测体系,并对按照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衡量的减贫成果和多维贫困缓解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本文主要结论如下:第一,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符合我国国情和当前发展阶段,是与“两不愁、三保障”相结合的基础上达到稳定温饱要求的标准.第二,按现行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脱贫成就显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7亿多人.第三,近年来,我国农村脱贫步伐进一步加快,扶贫成效非常显著.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大幅下降;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快于全国农村平均水平;全国和贫困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不断改善.最后,在扶贫实践中,经常会涉及国家标准与地方标准、单一标准与多维标准、贫困监测抽样调查数据与建档立卡数据之间的关系,需要有清晰的认识,并加以妥善处理.本文中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住户调查和国家农村贫困监测调查.  相似文献   

7.
今年以来,全省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不断加强对贫困地区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加大对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使我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牧民收入快速增长。据15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抽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我省扶贫工作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2241.01元,比上年增加311.91元,增长16.17%,增幅比上年提高5.4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8.
2002年,内蒙古地区雨水充沛,农业生产丰收、农牧民增收,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但贫困地区的农牧民生活消费水平变化依然缓慢。2002年,我区世行扶贫项目8个重点县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26.86元,比上年减少67.34元,下降4.6%。在生活消费中,八大消费水平顺序为吃、学、住、医、行、衣、用、其他,贫困地区农牧民消费水平仍然滞后。  相似文献   

9.
卫东 《统计与社会》2011,(3):40-43,35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这既明确提出了今后扶贫开发的战略目标和工作要求,也为今后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一、扶贫形势的严峻性 经过多年来的扶贫历程,我国贫 困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部 分自然条件差的偏远地区仍然处于普 遍性贫困状态,一些贫困地区虽然按 现行贫困标准已经脱贫,但其中的一 部分乡村仍然处于普遍性贫困状态; 因此,局域贫困问题并未完全消失。自 然灾害、疾病、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的突 发冲击都可能威胁到他们的生存。所 以,目前正处于一个局域贫困与阶层 贫困并存,但又此消彼长的阶段。 一些贫困地区,经济外向依存度 低,县级财政属于典型的"吃饭财政" 状态,县乡两级财政债务沉重,基础设  相似文献   

11.
乌兰察布盟地处内蒙古中部,是一个以农牧业为主的地区。长期以来,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恶劣、经济结构单一、经营方式粗放,贫困落后的面貌一直难以改变。在全盟11个旗县市中,共有国家级贫困旗县6个,自治区级贫困旗县3个,成为全自治区贫困...  相似文献   

12.
到本世纪末基本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是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既定的战略目标,也是发展贫困县经济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打好扶贫攻坚战,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必须加大力度,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落后面貌和贫困人口的生活现状。基层工作的实践和对扶贫工作的调研充分说明,治本治源、;a穷“治愚”是发展贫困县经济,解决农村贫困问题的必由之路;而扶贫措施到位,全社会的参与,领导干部抓扶贫是打好扶贫攻坚战的关键举措。A.治本治源、治穷“治愚”,在改善贫困地区人口生存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同时,把…  相似文献   

13.
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更是严重,扶贫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在投入大量扶贫资金的同时,也提出了要进行开发式扶贫的指导思想.开发式扶贫主要应该做到聚集本地区资源优势,确立支柱产业,走产业化扶贫开发的道路.根据贫困地区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不同的资源和物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经济的优势产业,形成贫困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4.
一、返贫致贫成因分析扎鲁特旗之所以贫困,是受到一系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制约。这些限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杜会生活和政府行为之中,并相互作用。(一)自然灾害是较大范围返贫致贫的重要影响因素。“大灾大返贫,小灾小返贫”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扎鲁特旗是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牧业生产,但贫困地区农牧业生产受到自然因素制约较重。加之,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低,防灾抗  相似文献   

15.
青海农村贫困问题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全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人士所关心的“焦点”。目前,青海农村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仍然并存,农村特殊群体的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进一步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扶持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率、发展二、三产业和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以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扶贫举措,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增加收入、缩小差距、消除贫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一、基本情况与现状、特征分析(一)基本情况、现状分析。2000年,我省农村贫困人口为107.5万人,到2007年减少到58.5万人,下降45.6%;贫困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2007年为10.6%,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为17.7%。与2000年相比,7年间减少了4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00年的31.9%,下降到2007年的16.3%。2001年我国政府正式宣布《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顺利完成,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随后又颁布并开始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明确提出了这10年间继续解决和巩固提...  相似文献   

16.
农村扶贫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四川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有计划、有组织的农村扶贫开发,采取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和扶贫贷款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投入和改造农业、促进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抓好社会扶贫工作等措施,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新世纪以来,四川制定并实施《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到2004年末,解决了111万人的温饱问题,改善了273万低收入…  相似文献   

17.
扶贫随想     
扶贫工作是我国在特定的历史社会条件下,为消除贫困早日使人民走向富裕的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工作.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那些收入低、生活水平差的农牧民群众的无比关心。我国地广人多,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经济自然条件差,导致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扶贫工作难度大。“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进一步增强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早日消除贫困的信心和决心。定点包扶是我区根据自身条件和实际情况,为完成“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而制定的一项具体措施。按照内蒙党委安排和内蒙包扶办要求,我局定点包扶对象为:凉城县三庆乡东沿铺行政村。根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多年积累的经济社会问题逐步显现出来。从我区的情况看,主要是比较困难的农牧民脱贫率低、返贫率高的现象较为普遍。究其原因:一是从总体上说,贫困地区的不少干部群众思维方式相对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面对数量众多、而且地域分散的帮扶对象,解决贫困问题不能单靠党委、政府及其部门的力量。这种帮扶办法,只能管一时、管一点,解决不了整个面上的问题。效果不甚理想。三是部分贫困地旦、贫困农牧户,虽然通过政府提供的扶贫贷敖和周转金上了一些养殖项目,但由于缺乏技术,费力不少,却…  相似文献   

19.
由于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等原因,相当部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社会发育程度较低。因此,不论从相对贫困还是从绝对贫困的角度来看,民族地区扶贫开发问题都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的重中之重。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目标和途径主要有:提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加强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积极稳妥地扩大贫困地区的劳务输出  相似文献   

20.
包头市位于祖国北疆,土地面积28458平方公里,下辖9个旗(县、区),其中4个农牧旗(县、区),3个市区,2个矿区。市委、市政府提出到1998年基本解决农牧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在自治区率先实现脱贫的奋斗目标,推进我市“一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