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人权的终结》[1] 是一本集哲学、法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于一体 ,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对人权进行了富有见地的分析和论述的人权新著。笔者有感于它的晦涩难读 ,并为它颇具新意的观点所吸引 ,因而决意在通读数遍之后 ,对之进行梳理 ,在此基础上作一些思考。这就是 ,什么是人权的终结 ,人权是否真正走向了终结 ,人权又将何去何从 ?一、什么是人权的终结“当实用主义的辩护者指出了意识形态的终结、历史的终结和乌托邦的终结时 ,这并不意味着人权已取得了胜利 ;相反 ,这导致了人权走向终极。当人权失去了乌托邦的目标时 ,人权…  相似文献   

2.
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人权思想和人权理论,为新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正确的指针和强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3.
早期马克思(本文特指马克思从撰写<犹太人问题>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完稿这一时期)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人权问题的看法,他不仅尖锐地揭露了市民社会人权是利己主义性质的人权、异化的人权的特性,而且提出了在理论上超越市民社会人权的逻辑起点、价值原则以及实现手段.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话语的形成,蕴含回应性基调、特殊性言说和中国道路底色等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围绕新时代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进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阐发,蕴含首要人权与最大人权的辩证统一、集体人权与个人人权的辩证统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依法保障人权的辩证统一,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权观,将人权话语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基于人权发展讨论中国道路的完善,需要秉持鲜明的问题意识,深化人权发展与中国道路关系的认识,为新时代人权发展注入更为丰富的实质性内容,彰显中国道路在促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人权思想他肯定人民的人权,强调人权是大多数人的人权,强调中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他强调人民的整体权利与个人权利的统一,但把人民整体的权利放在首位;他提出"国权"概念,批判了西方资本主义以人权为名的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的人权事业走过一段曲折的历程,在改革开放初至20世纪90年代初的关于人权问题的论争中,人权的正当性才获得了证成.学者们通过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来完成这一论证.《论犹太人问题》是马克思第一次全面、系统论析人权概念的著作,中国学者们对人权概念的认识极大地受到该文的影响.然而,马克思在此文本中对人权进行了某种程度上的批判.中国学者们直面这一理论难题,进行了巧妙的概念转换,有意地对文本进行了建构性的解读,从而论证了人权概念在马克思主义道统中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一切目的中最根本的目的。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权的最充分保障和实现,是发展的要义。人权的现实境界———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既体现一个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反过来又促进社会的加速发展。本文探讨了一般人权概念。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及其实现的一般条件,人权与发展关系等问题以及认清和处理好这些问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韩德强 《文史哲》2001,(2):81-85
人权的本源是其固有的事实性。正确评价事实上人权的价值是认识人权的前提和基础。人权对于人的目的性价值就是以满足人的需要和解放为基础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效应 ;人权的手段性价值就是其目的性价值的外在表现和人权实践的必要条件。人权的目的性价值和手段性价值有机地统一于人权的价值体系 ,为人权实践及人权理论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八十多年的争取、维护、促进、改善中国人民人权的奋斗历程中 ,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人权理论 ,概括起来有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 ,生存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 ;第二 ,公民的政治权利与经济文化权利必须兼顾并重 ,全面发展 ;第三 ,主权高于人权 ;第四 ,人权既有共同性 ,又有阶级性 ;第五 ,人权是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 ,其实现和发展程度受到各种现实条件的制约 ;第六 ,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促进和发展人权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朱孔武 《学术论坛》2005,(6):102-106
"人权核心"是德国宪政理论和实践首先提出的概念,在国际人权典章和其他国家宪政实践中亦得到认可。它在权利限制理论中得到阐明,通过"人的尊严"的连接作用逐渐演变成为宪法基本权利保障理论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制度,成为人权的内在依据和发展基点,是解决权利冲突的依据和权利限制的基准。从法比较角度看来,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可以作为我国宪法基本权利保障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1.
论人权规范     
人权是宪法研究中的永恒话题。人权价值作为立宪主义的价值核心,往往表现在宪法文本和宪法规范之中。人权规范的本质即是人权价值的规范化表达、人权价值的法定性存在。人权规范的发展主要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从理论学说到人权宣言阶段;第二,从人权宣言到人权立法阶段;第三,从国内立法到国际立法阶段。人权规范在宪法文本中往往具体表现为人权条款。我国宪法文本中的人权条款一般是指2004年修宪时新增加的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条款。  相似文献   

12.
人权概念是西方文明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接受人权观念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历史过程,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人权理论。我国在人权事业的发展上取得了重要的历史成就,人权进步的理论和现实表现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实践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法的本质应为法的精神所统领,法的精神应以人权概括之.从法哲学角度,法的目的和归宿在于人权,法只是保障和维护人权的手段;从法治史角度,法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权从各个侧面展开直至最后集成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法的本质应为法的精神所统领,法的精神应以人权概括之。从法哲学角度。法的目的和归宿在于人权,法只是保障和维护人权的手段;从法治吏角度,法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权从各个侧面展开直至最后集成的历史。  相似文献   

15.
与西方人权理论发展史上形成的自然权利论、历史权利论、法定权利论、道德权利论等其他四种人权范式不同,马克思主要是从人类解放的角度来阐发人权思想的,因而可称之为人类解放论的人权理论范式。马克思从唯物史观的原则和实践论的观点出发,通过批判西方资产阶级人权思想的虚伪性、欺骗性,科学揭示了人权只有通过共产主义运动,在共产主义社会中才能得以充分实现的思想。马克思人类解放论的人权范式思想启示我们应以实践的、辩证的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中国的人权发展问题,只有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权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人权梦想。  相似文献   

16.
汪海霞 《学术探索》2004,3(8):29-32
十届人大二次会议关于宪法的修正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写进宪法,至此中国的人权观完成了由"政治人权"向"法律人权"的成功转换。而新中国人权思想的酝酿、提出并进而发展成熟,肇始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作者从人权的一般原理出发,在梳理邓小平人权思想从"政治人权"向"法律人权"转换的进程中探视我国人权发展的历史轨迹。  相似文献   

17.
人权是人的自然权利和社会权利的统一,是指"人依其自然属性和社会本质所享有和应当享有的权利".在人权内部存在着生存权和追求幸福权这两个基本性和提高性的层级结构.人权内部的层级结构,预示着人权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是从低层级向高层级逐步发展的.人权发展的不同层级,解决问题的侧重点不同,反映出人权发展的不同水平.正如人们通常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把国家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一样,我们也可以根据人权发展的不同水平,把国家分为维护生存权的国家和追求幸福权的国家.  相似文献   

18.
人权教育开展得如何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重视人权的一个重要标准,备受世界各国的注目。我国制订的两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都专辟了人权教育条款,要求结合普法活动,依托现有的教育体系、国家机关的培训机构以及各种媒体,有计划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权教育,普及人权知识。但是,在国际社会中,相对而言,我国人权教育发展比较缓慢,而民族高校的人权教育几乎仍是一片空白。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良好的人权教育环境。因此,创造良好的人权教育环境是推进我国人权教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人权研究构成了其人权运动和实践的重要内容。1991年11月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了《中国的人权状况》白皮书,形成了人权研究的第一次高潮;2004年3月14日,"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被载入宪法,带来人权研究的第二次高潮。两次人权研究高潮存在诸多差异。在人权研究的背景上,从人权斗争逐步转向人权建设;在研究内容上,从政治性逐步转向学术性;在研究成果的形式上,从单一化走向多样化;在研究方法上,从一元化过渡到了多元化;在研究主体上,从官方化开始转向民间化。当代中国形成了四种人权理论和观念相互竞争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人权教育是"关于人权的教育"和"为了人权的教育",《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对人权教育进行了专门规定,对人权教育具有政治、法治和教育三个层面的重要意义。《行动计划》构建了中国特色的人权教育权利体系,明确了应尊重人权发展特殊性的教育原则,强化了国家在人权教育中的义务主体地位。高等学校人权教育是人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从加强人权教育师资培训、推进人权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改革、丰富人权教育社会实践和加大人权教育保障力度四个方面着力,推进我国高等学校人权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