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郑永年 《领导文萃》2014,(10):27-32
<正>对中国来说,尽管美日同盟并不是说美、日两国是一体的,但如果不能对美日同盟有正确的理解,就会犯重大的战略错误。实际上,现在人们对中日关系的很多方面都看不清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如果换一个角度,从美日关系的角度来看中日关系,就会看得比较清楚一些。在美日关系中,美国面临着一种困局,我们暂且把此称为美国的"日本困境"。从"日本困境"中,人  相似文献   

2.
形成中的美日轴心及其对东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形成中的美日轴心及其对东亚的影响任东来在冷战后的东亚国际格局中,美日两国是中国以外最重要的国家。从历史上看,美日关系一度决定了东亚的战争与和平(太平洋战争);从现实来看,美日同盟是冷战后东亚地区唯一的一个两强同盟。因此正确认识美日关系的实质,是把握2...  相似文献   

3.
随着日本经济实力的增强,它在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同时,也想在军事上有所作为,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在参、众两院的通过就是这种意图的显露。因此,认真研究日本防务政策发生变化的战略意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拟就日本修订日美军事同盟的背景、意图及影响作一些分析。一、日本修订日美军事同盟的背景和意图冷战结束后,作为冷战产物的日美安保同盟究竟要不要保留?保留下来的安全同盟应该赋予什么样的任务?日本与美国经过多年的酝酿和权衡,终于在1996年4月共同发表了《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根据《日美安全保障联合宣言》,日美双…  相似文献   

4.
<正>日美关系正按照安倍的意愿,朝着主权国家之间平等的"正常化"方向演变。里根总统能逼中曾根康弘首相签"广场协议",如今奥巴马却无力让历史重演。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4月27日至5月3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这次高规格的访问最受瞩目的看点之一是日美签署新版《日美防卫合作指针》,也就是说两国军事同盟得到了升级。但  相似文献   

5.
罗援 《领导文萃》2012,(17):25-27
我们都说南海处于"多事之秋",那么"南中国海之冬"这股寒流从何而来呢?我认为还是美国重返亚太带来的。我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部署做了一个归纳,简称为"五三二一战略布局"。"五"是指五大军事同盟。即美日、美韩、美菲、美泰、美澳。同时美国还有五大军事基地,首先是东北亚基地群,主要控制宗谷、津轻、对马三个海峡,封住中国北部门户;二是东南亚基地群,它主要控制马六甲海峡,封住中国南部门户;三是关岛基地群,它好比美国回缩的两个拳头,随时准备出击;四是澳新基地群,这一基地群尽管驻军有限,但作为美国信息战的中枢基地和  相似文献   

6.
我想就美日关系问题谈三点内容:第一点,影响美日关系的因素;第二点,未来的关系形式是什么;第三点,潜在的影响及这些关系中的危险因素。我不想做出精确的预测,因为未来会有许多影响因素,而不同的影响结果,不仅会左右美日关系的决策者们,也会影响这一地区的其  相似文献   

7.
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日本的经济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执政的麻生政府民意支持率也一跌再跌,而日本政界更有担心"被美国抛弃"的猜测。在这种内外交困的情况下,美国新任国务卿希拉里访亚之旅将日本作为首站对改善日本政府面临的现状以及美日关系都有重要意义。但中美日三边的特殊关系使得谈论美日关系问题不能离开中国因素。  相似文献   

8.
张旭 《领导文萃》2010,(7):36-38
<正>借由"密约"彻查,一场涉及日本民、自两党,以及日、美两国关系的政治博弈已然开局2009年9月17日,即日本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组阁的第二天,民主党政调会长、日本新任外相冈田克也在记者招待会上忽然宣布了一项决定——将对自民党执政年代美、日两国政府间达成的"密约"进行彻底调查。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需要安倍这样的反面教员问:说到军队的战斗力,大家自然而然会想到一个问题:中日是不是必有一战?金一南:海洋争端存在于中日之间,但战与不战则在中美。日本目前没有能力单独抗衡中国。美日关系中,美国是主子,日本是仆人。仆人能当家吗?美国在符合自身利益时,才允许日本打美国牌,一旦闹过头,美国就会出面压日本。现在美国想打仗吗?它不想,当然我们也不想。所以总体来看,中日海上争端,只  相似文献   

10.
美国同日本在1951年9月签订的《旧金山和约》和《日美安全条约》,已于1952年4月28日正式生效.从此,日美关系就由敌国成为盟友.如果把这个条约比作婚约,也可说是二者已结为连理.但这不是一桩自主婚,而是拉郎配.因此,不是相濡以沫,而是同床异梦.也有人称之为"夫妻同屋分居".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进取性、创造性、协调性和稳健性四个精神要素出发,论述了培养新世纪大学生理想人格。这个理想人格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四有新人"具有重要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4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巴基斯坦。对于我们的这个邻居,习主席去年在会见巴总理谢里夫时,说过一番"暖心窝"的话:"中巴是铁杆朋友和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为了印证中巴关系到底有多"铁",近日开展了一次网络调查。结果发现,中巴两国网民对双边关系的看法惊人相似,中巴无愧是实打实的"铁杆朋友"和"全天候伙伴"。本次调查于4月12日启动后,不到一天就有6万多中国网友参与。截至16日的调查结果显示,分  相似文献   

13.
如果美国在后阿拉伯革命时代的反美浪潮中陷入新的泥潭,即使在2014年从阿富汗"净身出户",它的衰退终止期也会拖长。美欧日由衰退而产生的内外压力,将会无形中扩大中国的发展战略空间和时间。如何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在美欧日摆脱衰退走出低谷之前完成中国的最终崛起,是十八大后中国领导层面临的首要战略挑战。  相似文献   

14.
夏楠 《经营管理者》2009,(24):253-253
1950年2月中苏在莫斯科签订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互助条约。8个月后,中国出兵朝鲜战争,并在全国发起声势浩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斗争。在同一年里,远东地区发生的这三件事,是否存在必然的因果联系。  相似文献   

15.
"神舟5号"的经济意义有多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的10月15日,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倍感自豪的日子,这一天"神舟5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2003年10月16日,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倍感鼓舞的日子,这一天的凌晨,中国第一位太空人杨利伟自行走出太空舱,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俄之后第三个太空俱乐部的成员.  相似文献   

16.
宋晖 《领导文萃》2010,(10):128-131
<正>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汇之一就是"大国",中国正做着"大国梦",从《大国崛起》到《大国的较量》再到刚刚出版的几本"大国之书"——《当中国统治世界》、《中国力》、《中国站起来》无不透露着一个信息:中国人渴望成为这个世纪的主宰。国防大学教授刘明福更是直接用"中国梦"为自己的新书命名,阐述了"后美  相似文献   

17.
王树增 《领导文萃》2005,(10):129-134
这一天里,整个世界窥视中华帝国的猎人式的目光与这个帝国向外部世界打探的好奇的双眸,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踌躇之后,终于相互对视了。在这一对视的瞬间,无论是西方浅色的还是东方深色的瞳仁里,都同时映射出某种难以言表的心态,这种心态复杂得至今还在影响着中国人面对外部世界时的思维模式,影响着作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民族之一的中国人的生存与生活理念——尽管后来乐观的中国人几乎将100年前的那个帝国的早晨完全忘掉了……中国人严重忽视了中国历史上的这一天:农历一八九九年十一月十七日,西历1899年12月19日。这是一个距离19世纪的结束只…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改革及其国际环境──访日本经济评论家、国会议员海江田万里本刊记者本刊记者问(以下简称“问”):日美贸易战近几年来愈演愈烈;这场贸易战持续下去的话,对于双方以及开放的中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海江田万里答(以下简称“答”):直率地说,日美现在都非常关...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是亚太新秩序的参与者与构建者,而非中国的亚太秩序。一种秩序的建立需要杂糅利益、暴力与正义等三种不同的要素,中国的倡议、方案以及红利只是亚太秩序变革的增量,要改变存量,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与努力。"中国秩序"在某种程度上是"中国威胁论"的变种,夸大了中国在亚太秩序中的分量,将中国提出的一些外交主张视为颠覆既有秩序的举动。中国的亚投行与丝路基金被认为是与美日  相似文献   

20.
<正>2001年"9·11"事件之后,出于在阿富汗开展反恐军事行动的需要,中亚国家吉尔吉斯斯坦(以下简称"吉")允许美国在其首都玛纳斯国际机场设立军事基地。时隔8年之后的2009年2月3日,适逢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首脑会议召开的前一天,吉总统巴基耶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