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自己的出身讳莫如深神秘的斯大林有着谜一般的身世。在苏俄领导人心中,革命者除了党的事业外,不应当存在任何个人的东西,尽管列宁和苏俄其他革命者不写日记,不过多地宣传自己的家庭,而斯大林对此更是讳莫如深。斯大林宁可没人知道他过去的历史,也不愿意人们去了解他,他对自己的出身等讳莫如深,因此,人们对他早年的生活以及他的双亲知之甚少,对于他酒鬼鞋匠父亲最后的下场和结局,人们也传说不一,对他的母亲也流传着各种“谣言”。有人甚至对斯大林到底是谁的真正的儿子也提出怀疑,还有他的生日也不确切。在所有这些不确定中,只有一件事是确…  相似文献   

2.
最后的舞会 1953年新年在即,斯大林邀请党和国家领导人前来莫斯科近郊的孔策沃别墅和他一起庆祝新年。能应斯大林之邀来到他的别墅不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受到信任的标志。况且这次斯大林打破了他的小圈子,邀请了全体领导人,更使大家心绪奔放。厅堂里华灯结彩,相映生辉,克里姆林宫的达官贵人们济济一堂,享受着斯大林恩赐的美酒佳肴,频频执箸把盏,共贺新年之好。  相似文献   

3.
列宁欣赏斯大林作为领导人的长处,重视斯大林在某些领域中的判断,而且从不怀疑斯大林对事业有高度的奉献精神。不过,到1921年前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开始出现了弓弦绷紧的迹象。他感到斯大林不仅是个难以与同事们共同工作的人,而且斯大林个人的缺陷有可能会危害布尔什维克的事业。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在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访苏期间, 曾向斯大林要求推荐一位马列主义理论家,来中国帮助他编辑《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给人的印象是庄重威严,不苟言笑,其实他有他的幽默和人情味,请看: 回家乡去 有一次,著名的歌唱家科兹洛夫斯基得知斯大林很赏识他,便向斯大林提出一个请求:“我从来没有去过国外,所以我想……”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为什么会给金日成开绿灯 沈志华先生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一书 没有像国外一些学者那样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 "第一枪"这一表面问题,而是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 要的问题上:使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大举 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是什  相似文献   

7.
党史 《决策探索》2005,(7):76-77
1946年6月,铁托赴莫斯科参加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加里宁的葬礼,受到隆重而热烈的欢迎。他与斯大林探讨了战后欧洲的理论问题.并出席了红场上举行的活动。在所有外国客人中,惟有铁托被安排在主席台中间位置。这似乎向世界表明,铁托是斯大林的继承人。  相似文献   

8.
正国家领导人低调过生日,似乎是"惯例",老一辈领导人过生日便非常简朴。毛泽东晚年借机谈政治毛泽东晚年把过生日也当作他进行政治动员的手段,生日宴会也成了他进行政治动员的场所。1964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71岁的生日。这次生日过得很特别,是应大区书记们的要求,他自掏腰包,不让子女参加,在  相似文献   

9.
李同成 《领导科学》2003,(11):38-41
1953年3月5日晚9时50分,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因重病与世长辞。噩耗传来,毛泽东顿时沉浸在悲痛之中。时隔不久,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突然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斯大林问题的“秘密报告”。这份秘密报告犹如一颗重型炸弹在克里姆林宫爆炸,其“冲击波”迅速地辐射到苏联全国,乃至全世界。毛泽东看了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后,非常气愤。他认为,斯大林确实干过一些错事,但绝不能全盘否定他,不能忘记他办过的正确的事,更不能忘记他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和援助。斯大林“助蒋抑毛…  相似文献   

10.
杨奎松 《领导文萃》2013,(12):52-55
毛泽东与莫斯科之间围绕着斯大林的评价问题,究竟分歧何在呢?严格说来,赫鲁晓夫即使在秘密报告当中,也并没有全盘否定斯大林。他开篇即明确肯定了"斯大林在准备和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中,在国内战争中以及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斗争中所起的作用"。在各国共产党就报告未能对斯大林做出总体的科  相似文献   

11.
严秀 《领导文萃》2000,(1):25-28
斯大林在1950年8月出版了一本名曰《论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的书。当时大家都得学这本“经典著作”,可是谁也不懂得其来由,同时觉得内容也太少,学什么呢?斯大林死后,苏方有不少文  相似文献   

12.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14,(13):130-131
正《斯大林传:命运与战略》[俄]斯维亚托斯拉夫·雷巴斯叶卡捷琳娜·雷巴斯著吴昊张彬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关于苏联前领导人斯大林,后世对他的功过评论褒贬不一,有时甚至可以说是截然相反。本书的作者并没有简单地选择一个阵营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而是尽可能从社会、心理、性格、道德等多方面来全面、客观、公正地描绘一个真实的斯大林,有时甚至是把俄罗斯一千多年的传统制度和思想意识作为评判传记主人公的文化背景,这使得本书体现出了一种深厚的历史底蕴。  相似文献   

13.
<正>毛泽东未能向斯大林一吐积郁毛泽东对斯大林评价甚高,称他是"世界人民的导师和朋友,也是中国人民的导师和朋友"。斯大林对毛泽东的评价也不低。1949年毛泽东首次访苏,苏联隆重欢迎,精心安排火车在正午12点到达车站。当天下午6时,斯大林率全体政治局委员在克里姆林宫会议厅的门厅列队欢迎,这是很破格的。当时斯大林紧紧地握着毛泽东的手,端  相似文献   

14.
闻一 《领导文萃》2006,(12):106-110
1945年12月30日,斯大林在接见蒋经国时曾说过这样的话:“毛泽东不相信蒋介石,蒋介石也不相信毛泽东。”事实上,在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的期间,斯大林尽管承认蒋介石政府是中国惟一合法的政府。但他实际上对蒋介石并不信任;当然,他对毛泽东也不信任。斯大林、蒋介石和毛泽东这个互不信任的三角的形成有多种原因,但斯大林个人的决策起着十分重大的作用。斯大林的决策总是以苏联的利益为重,总是从这个立场出发来解决苏联和其他国家、其他共产党的关系,苏联和中国的关系自然也不例外。从20世纪30年代初到1949年米高扬秘密出访中国,斯大林、蒋介…  相似文献   

15.
<正>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那么,领袖们都是怎么立规矩的呢?毛泽东:所收礼品一律缴公毛泽东给自己立下不少规矩。他兴趣广泛,还是诗人、书法家,收到过许多书画家、收藏家朋友馈赠的诗书画印等,但他并未将这些珍玩国宝据为己有,而是自立规矩: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收礼品,一律缴公。1950年,毛泽东亲笔致信当时的文物局局长郑振铎,将友人姚虞琴先生赠送的王夫之手迹《双鹤瑞舞赋》转交国家。他在信中强调:据云此种手迹甚  相似文献   

16.
建国初期,副总理、副委员 长以上的中央领导人多 乘坐前苏联造的“吉斯110”、 “吉斯115”高级轿车。 毛泽东坐的是一辆黑色的防弹“吉斯”。1949年毛泽东访问前苏联期间坐过这辆车,回国后,斯大林把它送给了毛泽东。1971年9月,毛泽东南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斯大林,变得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在莫斯科保卫战前夕,总参谋长朱可夫将军建议“放弃基辅城”,以免南方苏军遭到德军的“合围”。本来这是一个很有战略眼光的建议,但是,斯大林听不进去,当面痛骂朱可夫“胡说八道”,一怒之下,他把朱可夫赶出了大本营。不久,基辅遭到德军合围,守城的红军精锐部队全军覆没。等到斯大林对朱可夫说“你是对的”时,已是马后炮了。但是,一度当上苏军总参谋长的华西列夫斯基,往往能让斯大林在不知不觉中采纳自己的意见。每次“闲聊”时,华西列夫斯基往往“不经意”地说些…  相似文献   

18.
今年3月5日是前苏联领导人、一代伟人斯大林逝世50周年忌日。关于斯大林的死因都流传着这样一种近乎标准的说法——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因突发脑溢血在其莫斯科郊外的别墅溘然长逝。 一名俄罗斯历史学家和美国耶鲁大学的一位学者在经过对前苏联秘密档案的潜心研究之后,发现上述说法存在着诸多可疑之处,从而认为斯大林极有可能死于被人投毒暗杀。 近日,《纽约时报》对此进行了独家披露。  相似文献   

19.
毋庸置疑,与列宁一样,斯大林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信仰共产主义;两人最大的不同是,在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职位上,列宁致力于寻找一条合适的途径为实现自己的信仰作准备,斯大林则迫不及待  相似文献   

20.
新加坡的一位领导人曾经在群众大会上讲过一个笑话,说有个新加坡商人来中国做生意,去一个餐馆吃饭,想吃"炸鸡蛋",但从他嘴里就变成了"炸弹",差点没吓着我们的店小二.原来,他不知道一个念二声,一个念四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