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寇准的沉浮     
寇准是北宋的一个宰相。在 宰相的位置上,他头顶着风风雨 雨,肩扛着国家和百姓的安危, 护送着虚弱的北宋王朝走过了 一段坎坷的年代,也走完了自己 几经沉浮的人生岁月。 寇准的宰相实在是不好当。 皇上的昏庸,小人的谗言,边疆  相似文献   

2.
河之洲     
《领导科学》2012,(3):32-33
幸运的人和努力的人东方有一位国王对他的宰相说:"你相信运气吗?""我相信。"宰相说。"你可以证明这点吗?"国王说。"是的,我可以。"宰相说。于是,一天晚上,宰相在房间的天花板上悬挂了一只袋子,里面混装了豌豆和钻  相似文献   

3.
赵冬梅 《领导文萃》2022,(1):104-107
中国的皇帝制度存在了两千多年,但宰相制度只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帝制最后的五百多年是没有宰相的帝制.废宰相之后,皇帝集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于一身,大权独揽.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是历史的必然还是偶然?如果是偶然,为什么会延续五百多年?废除宰相之后的帝制国家的权力结构、政治决策和行政运作又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唐室延祚近三百年,计有三百六十九位宰相.虽然不同时期对宰相的称谓不尽相同,但宰相都具有很大的权力,"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新唐书·百官志》),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极品高官.但是,综观唐代三百余位的宰相家族史,除了少数宰相的后裔依然显赫外,绝大多数宰相的后裔走向衰败的境地.究其根源,撮其大概,主要有以下五种原因.  相似文献   

5.
正1953年,中共中央在成都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到武侯祠游览。毛泽东看到祠堂碑文的撰写者是唐朝名相裴度,顿时心生感慨,回头找到参加会议的山西省委书记陶鲁笳,问他:"你知道中国历史上哪个县出宰相最多?"陶鲁笳正在沉思,毛泽东又问:"你在山西当‘父母官’,可知道裴度是谁?"没等陶鲁笳回答,毛泽东微笑着告诉他:"中国出宰相最多的就是你治下的闻喜县。裴度是唐朝的宰相,也是闻喜人。"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历史上的宰相当以千数,但称得上贤相者为数并不多,堪称"圣相"者更是凤毛麟角。李沆在这凤毛麟角中占有一席之地。李沆(947—1004),字太初,州肥乡(今属河北)人,出身于官宦之家,宋太宗朝举进士甲科,步入仕途,真宗朝任宰相,以刚直不阿、清正廉明、宅心仁厚被时人称为"圣相"。  相似文献   

7.
高层管理者的职责和任务是什么?先看一个故事和一个案例。古代有个叫丙吉的宰相看到有人打架斗殴出了人命却不管,却去关心一头躺在地上生病的牛。有人不理解。丙吉说:“地方上出了人命,那是地方官的事,有地方官管的事,我不能越权去管。而现在天气并没热,牛却有了不正常的反应,我担心今年会有大的瘟疫流行,这才是宰相应该管的事情啊!”  相似文献   

8.
朱元璋从当上皇帝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盘算如何巩固政权,永享国祚。立国之初,百废待兴,但重中之重的仍是这个问题。他首先杀掉宰相胡惟庸,并因此永远废除中书省,并诏旨“自此有敢议设宰相者,杀无赦”。在朱元璋看  相似文献   

9.
秦德君 《决策》2014,(8):13-13
公仪休,春秋时鲁国人,因品学兼优后来做了鲁国宰相。人们耳熟能详是他"嗜鱼而不收鱼"的故事。当时有人给他送鱼,他拒收,于是有了一段饶有趣味的对话。那人说:"知道你好这一口,才给你送鱼来,干嘛不受?"公仪休说:"正因为我好吃鱼才不能收。我现在做宰相还能吃上鱼,如果收了你鱼而被罢免,今后我还能吃上鱼么?"  相似文献   

10.
正闲来翻阅古代典籍,发现有很多古代官员因举止失仪、为政不仁或其它原因而被"封"以种种怪异的"绰号"。拂去历史的尘封,这些怪绰既遗后人以笑柄,也给后人以种种警示,至今读来依然令人深思为戒。"三不开宰相"。五代后唐有个叫马胤孙的书呆子,身居相位却从不敢决断政事,朝堂之上当上了"甩手掌柜":上朝不开口议论,不开印办事,在家不开门接见士大夫,时人暗骂他为"三不开宰相"。"三旨相公"。宋神宗时期,宰相王圭在位16年,尸位素餐,从无建树,  相似文献   

11.
朱屹 《领导科学》2015,(7):47-49
<正>据《独异志》记载,唐太宗曾于宫中设宴招待大臣,说:"谁认为自己是座中最尊贵的客人,谁就先喝酒。"当时,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宰相房玄龄等相互看了看,都没有说话,而座中有一人却立即伸手端起了酒杯。唐太宗便问道:"你有什么理由吗?"此人答道:"臣是梁朝天子儿、隋朝皇后弟、尚书左仆射、天子亲家翁。"唐太宗听罢,拊掌大笑,群臣也极欢而罢。说话的这个人就是唐高祖、唐太宗时的宰相萧。唐代共有369位宰相,而五次  相似文献   

12.
佚名 《领导文萃》2010,(12):51-51
<正>狄仁杰是武则天当政时的一位名宰相。他在当豫州刺史时,办事公平,执法严明,受到当地人民的称赞。于是,武则天把他调回京城,任为宰相。  相似文献   

13.
唐朝作为我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富强的一个封建王朝,一个突出特点是其行政管理的有效性。尤其是建立了一套周密的文书管理体系。本文着重探讨唐代宰相的办公机构——政事堂的文书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4.
宋璟的清醒     
<正>唐朝名相宋璟,因协助唐玄宗创造了"开元盛世"而彪炳青史。在担任宰相之前,宋是广州都督,由于为官公正、政绩突出,深受当地百姓拥戴。升任宰相后,广州官民为他竖立了一块"遗爱碑"以示纪念。换了别人,对此高兴还来不及(有的官员没人主动立碑的话,说不定还要  相似文献   

15.
正窦怀贞(?—713年),京兆始平(今陕西兴平)人,唐睿宗、玄宗朝宰相,历任清河县令、越州都督、扬州大都督府长史、御史大夫、濠州司马、宰相等职。窦怀贞极擅长投机钻营、趋炎附势,早年依附于韦皇后,娶韦后乳母王氏为妻,被人讥之为"国家奶爸",后又攀缘太平公主,与之结为朋党,图谋废掉唐玄宗李隆基,最终政变失败,畏罪自杀。一、宰相之子,初入仕途政声满  相似文献   

16.
德国统一后,俾斯麦一下子成了人们无比崇拜的民族英雄,这促使他欲望的烈火熊熊燃烧。他根据自己的“身段”,定做了1871年德意志帝国的第一部宪法,把宰相规定为“一人(皇帝)之下,万人之上”的大权独揽者。他只对皇帝一人负责,不对议会两院低头,议会不能提出对宰相的信任或不信任的决议案。  相似文献   

17.
正武元衡(758―815),字伯苍,唐代著名诗人,唐德宗朝状元,宪宗朝宰相,洛州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出身于名门世家,为武则天曾侄孙。历任华原县令、比部员外郎、右司郎中、御史中丞、剑南西川节度使、宰相等职。武元衡诗名震中唐,为官清正廉明,力主坚定不移地武力镇压藩镇割据,以大度儒雅的铁血宰相名垂青史。一、状元诗人,德宗钦叹"是真宰相器"武元衡是与白居易齐名的中唐著名诗人。据《旧唐书》记载,武元衡天资聪颖,博览群书,才  相似文献   

18.
说宰相     
周树山 《领导文萃》2011,(13):94-97
随便问小孩子,从前的中国谁的权力最大,得到的回答一定是:第一是皇帝.第二是宰相。宰相帮助皇帝处理国事,执掌国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群臣之首,皇帝家天下的大管家,说他位高权重,却也是实情。这里的宰相,是取其常名,随历代官制之变.名称也有变化,有叫丞相的,有叫御史大夫的,有叫太尉的,汉置三公之位,宰相非止一人,似乎是集体领导,但仍以一人为主,  相似文献   

19.
徐美君 《决策》2012,(6):78-79
在封建王朝,权力斗争无处不在,臣子若想身塔高位并长盛不衰,除了出色的工作能力和骄人的工作实绩外,智慧和权谋同样必不可少。唐朝宰相姚崇就是其中成功的典型,他历经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四朝,三次卅任宰相,三起三落却益发受到信任和器重。  相似文献   

20.
<韩非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则故事:鲁国的宰相公孙仪非常喜欢吃鱼,当时鲁国许多人都争着买鱼送给他,可是他却一条也不肯接受.他的弟子感到奇怪,就问他:"夫唯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公孙仪说:"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心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虽嗜鱼其谁给之?"公孙仪的意思简单而又明白,正因为喜欢吃鱼,所以自己才不能要别人送的鱼,因为受了别人送的鱼,就必然会在行为上迁就别人,而在行为上迁就别人,就必然会歪曲法律,歪曲了法律,就一定会受到处罚,到时候自己的宰相职务就要被革掉.免掉了宰相,就没有人给自己送鱼了,再加上没有了俸禄,自己反而不能像现在一样常常买鱼吃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