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活佛转世制度的形成及历史背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从公元七世纪传入藏族地区,经过几世纪与当地原始宗教“苯教”的长期斗争和相互融合后,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就是它独有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个制度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与宗教上层复杂的政治斗争巧妙地结合起来,以传承体制解决了领导权力的交替问题,巩固了宗教上层政治集团的统治,从而保证了藏族社会的长期相对的稳定。  相似文献   

2.
佛教寺院的盛衰,除与社会的政治、经济诸因素相关外,无不与它的首领的才干和治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转世制度下活佛全权掌管的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更是如此。建于甘、青、川边区藏族聚居地的拉卜楞寺,在寺主嘉木样历世的经营下,不足二百五十年,就高居安多藏区第一大寺的位置,被藏文史料誉之为第二西藏。纵观拉卜楞寺的  相似文献   

3.
展示活佛历史的画卷──《历辈达赖喇嘛与班禅额尔德尼年谱》评介常远歧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的一大特色,也是藏族人民对佛教文化的一大创造。活佛转世,在世界各种宗教中是绝无仅有的宗教制度。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是藏传佛教中两个最大的活佛转世系统,也是西藏近...  相似文献   

4.
浅谈活佛的转世特征李泰年,公保太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中的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它把佛教的灵魂不灭、业力自如的教义和佛、菩萨圆党解脱,化身降世、普渡众生的思想融为一体,得到佛教各派的认同。为安定社会、统一信教民众的思想,维护边疆统一起到了重要作用。活佛...  相似文献   

5.
《中国藏学》2013,(S1):102-112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独有的传承制度。从公元13世纪至今的700多年里,活佛转世形成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制度。活佛是指藏传佛教中通过转世方式产生的特殊群体,部分活佛在蒙藏等地区享有较高的宗教威望,与藏传佛教流传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联系密切,逐渐形成了若干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历代中央和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活佛转世,并对其进行管理,形成了整套历史定制。文章从活佛转世的产生、活佛转世制度的演变、活佛转世的历史定制、当代中国的活佛转世等多个方面阐述了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十世班禅的转世认定入手,介绍了藏传佛教活佛与活佛转世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脉络及其核心内容,突显出了作为大活佛转世根本原则的金瓶掣签制度实施的意义,强调指出了社会政治因素在活佛转世历史定制形成中的深刻影响,特别是中央政府批准在大活佛转世中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7.
刘一南 《中国藏学》2016,(2):195-200
19世纪末的英国学者劳伦斯·瓦德尔在《西藏佛教或喇嘛教》一书中,从深受基督教影响的西方视角出发来看待西藏的活佛转世制度,认为活佛转世思想是少数藏传佛教领袖出于维护统治需要而在"似是而非的佛教原理"基础上编造出来的虚假理论,与佛教正统思想大异其趣。他对活佛转世制度的多方面误读,既体现了他在佛教知识方面的局限性,更凸显了他在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下怀有的妄自尊大态度和宗教歧视心理。  相似文献   

8.
我今天发言的中心话题是,从达赖喇嘛等大活佛转世看中央政府在西藏行使主权问题。藏传佛教活佛转世制度始创于公元十三世纪后期的噶玛噶举派。这是佛教传入西藏后,受当地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制约的产物。它被后来形成并占主导地位的格鲁派(俗称黄教)所接受,并日臻完善。格鲁派活佛转世的两大系统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世代因袭传  相似文献   

9.
夏琼寺和却藏寺是青海著名的两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根据两寺僧人的口传和一些文献记载以及塔尔寺的唐卡等其他资料,两寺的创建者同属却藏活佛转世系统.两寺因同一寺主,宗教关系密切.同时,按照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理论,却藏活佛是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老师,加之其他原因,在藏区乃至广大蒙古族地区颇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
佛教产生于印度,公元七世纪传入我国藏族地区,佛教进入藏区后,与藏族的原始宗教一本教在冲突中不断相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高原民族特色的佛教宗派一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形成和发展的核心,地区在西藏,因此无论佛教信徒还是学者游客对西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其实,从历史上看,藏传佛教  相似文献   

11.
魏强 《中国藏学》2008,(1):205-209
本篇试图通过对藏传佛教轮回转世观的剖析和对藏族丧葬习俗的分析,揭示藏族对灵魂的具体认识,并指出藏族在丧葬过程中的一切行为和禁忌同佛教的灵魂转世观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清朝金瓶掣签制度及其历史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藏的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特有的宗教首领传承方式。这种传承方式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仪轨和政教上层错综复杂的政治因素、宗教因素协调起来,解决了宗教首领的地位和政治、经济权力的传承和延续问题。活佛转世制度相沿既久,到清朝已流弊丛生,需要由朝廷制定相应的法规加以整饬。乾隆帝制定的金瓶掣签制度,就是为了进一步完善活佛转世制度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郑堆 《中国藏学》2022,(6):201-203
<正>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所独有的首领传承继任制度,是藏传佛教中国化的显著特征,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一整套严谨而又严密的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主要体现在转世灵童的寻访、认定、坐床等主要环节,其中对有影响的大活佛采取金瓶掣签认定转世灵童、报请中央政府批准继任、坚持国内寻访原则等已成为重要历史定制。金瓶掣签制度是清中央政府为进一步完善藏传佛教大活佛转世制度而采取的一项重要措施,既剔除了活佛转世的某些弊端,也符合宗教教义和宗教仪轨,体现了对宗教仪轨和信教群众宗教感情的尊重,更体现了中央政府在活佛转世问题上的权威。  相似文献   

14.
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研究其活佛转世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实质,对于进一步研究西藏佛教和西藏经济、文化的历史,有着重要意义。一、何为活佛转世活佛转世是以佛教的灵魂不死投胎复生的唯心观念与寺庙集团的经济利益相结合而形成的一种宗教制度。喇嘛教认为,修行好的喇嘛的灵魂是不会随着肉体的死亡而死亡的,而且能  相似文献   

15.
在具有古老传统文化习俗的高原雪域,藏传佛教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历史传统,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创立的一种独特的传承制度,它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集团为解决自己领袖人物继承的需要,而建立的一种不同于世界其他宗教的特殊的制度。藏传佛教中产生的第一位转世活佛,是公元十三世纪的噶举噶玛巴希(生于公元1204年)。至于由他开始产生的活佛转世制度的历史背景,许多藏学家有很多论述,本文不再赘述。  相似文献   

16.
论明朝对藏传佛教的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明朝对藏族地区的管理,除了在藏族地区设置卫所,委任藏族僧俗首领为官员以外,还利用藏传佛教在藏族地区的深远影响,大力封授各派宗教首领和人士,推行僧纲制度,通过对宗教的控制加强明朝对广大藏区的影响。在明朝对这些藏传佛教的宗教首领人士的封授中,以永乐年间封噶玛噶举派黑帽系活佛为大宝法王、封萨迦派首领为大  相似文献   

17.
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是从噶举派(俗称白教)的噶玛巴希开始的。噶玛巴希是藏传佛教的第一个活佛,从此也就有了活佛转世制度。宗喀巴创立格鲁派(俗称黄教)后,也沿用了活佛转世办法。宗喀巴的两个大弟子即一世达赖和一世班禅就用转世办法继承,沿袭至今。班禅转世一般要经过五道程序。一,寻访灵童。在前世班禅去世一年后开始进行,由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僧官执行。首先打卦或请护法神降神,确定灵童出生地的方向、路程及地方特征等,然后由僧官们按此线索分路寻访。二,辨认器物。取前世班禅生前常用的最喜欢的器物,再取相同形状和数量的其它器物,将二者混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试图把宗教社会学中人神关系的有关理论应用于对藏传佛教的分析和研究.一是从佛教发展及其在西藏传播的历史进行追溯,以厘清神的来由;二是以藏传佛教二元结构的分化为框架,分析在僧侣与信众之间神的角色所发生的微妙转化.进而探讨了这种人神关系的演化对活佛转世体系和政教合一制度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章嘉活佛是清代藏传佛教中最重要的活佛转世系统之一,正如乾隆帝在《御制喇嘛碑》中所说:“我朝惟康熙年间,只封一章嘉国师,相袭至今”,从康熙帝开始,历辈章嘉活佛在清朝宫廷中占有非常突出的地位。而历辈章嘉活佛中以二世阿旺洛桑却丹和三世若必多吉最为重要,对康雍乾三朝清廷与西藏和蒙古的关系发挥过重大的作用,在清代藏族史、蒙古  相似文献   

20.
藏传佛教的各寺院,凡是有活佛掌握寺院的活佛圆寂之后,据其规矩仍可转世为活佛,世世接替,永垂无疆。如今之班禅额尔德尼即为第十辈转世活佛;甘肃的拉卜楞寺嘉木样活佛则是第六世转生活佛。这种转生的陈规,并不同于历史上的封建世袭,或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