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教育史学科建设中以制度史、思想史为主体的"二分法",难以包容新时期教育史学科研究的发展,局限性日益体现.教育史学科体系"三分法"新构架的提出,指明了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活动三者之间的关系,并对纳入历史研究视野的教育活动史进行了具体的分类,力图使教育活动史与教育制度史和教育思想史一起共同成为教育史学科体系构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史纳入教育史学科体系,不仅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史学走向,加强史学与现实、生活与社会的联系,还会更加关注微观问题,带动教育专史发展,对丰富教育史研究和学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长久以来,教育史学研究均以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为研究对象,忽视了对教育过程中人的活动的研究,使得教育史学研究由于缺乏教育活动史研究这一前提,变成了一门“只见物不见人”的学科.教育活动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各种方式参与教育过程并进行互动的历史,是影响人们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发展过程的关键性因素.教育活动史是起源、前提和基础,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是派生物和结果.因此,研究教育史,必须研究教育活动史.教育活动史的研究应该用感性的文字表达理性的思考,用逻辑的思维解读历史的文本,用翔实的史料还原过往的教育活动,用叙事的语言构筑多彩的教育世界.  相似文献   

3.
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问题,是关于教育史学科基本面貌和总体面貌认识的问题.对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的认识,直接关系到教育史学研究的科学性、学术性和成熟程度.由于"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是一个形成中的概念,不同历史时期,对"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有不同的认识.根据目前教育史学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和学科发展水平,当代教育史学的学科体系可以概括为:(1)以教育活动史、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为主要内容的具体教育史学研究体系;(2)以教育史学史、教育史学理论与方法、教育历史哲学为主要内容的抽象教育史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4.
作者认为 ,史学史和思想史分为知识范型 (专门史性质 )和存在层面 (实际状态 )两种 ,而作为实际状态的史学史和思想史则为所有试图思考历史的人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视域 ,并为一切思考历史的人所创造。因此 ,实际状态的史学史观和思想史观应该关注所有思考历史的人。这样 ,重视普通人的历史需要 ,历史研究才不再是象牙塔里的死学问 ,而成为日常生活中的活经验  相似文献   

5.
教育活动史多维视野是教育活动史未来的发展目标。它主要通过借鉴母体学科史学的分支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予以实现。通过日常史学、历史人类学来把握教育活动主体的日常教育活动,而身体史学、心理史学、口述史学再现了教育活动主体的内心和声音,大众史学则实现了为民众写教育活动史的宗旨,它们共同促成了教育活动史研究的人民性;通过图像史学、形象史学、影视史学把握的生动感官符号,促成了教育活动史研究的形象性;通过计量史学的量化数据和精密统计,实现了教育活动史研究的科学性;比较史学通过思维扩展则落实了教育活动史研究的全球性、整体性。可以说,教育活动史的多维视野最终促成教育活动史研究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6.
"五四"以来,学术界针对儒家礼教的探讨和研究,产生了不少学术成果。通过对多元定义和内涵、不同价值取向、两种书写范式影响下的礼教研究的梳理,可以总结出中国礼教思想研究仍待深入开拓的空间:就研究的取向而言,亟需对礼教思想进行正本清源的研究,加强礼教与礼制、礼治的综合研究;在研究方法上,须改变过去对立的斗争思想史研究范式,应对礼教进行多维度、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在研究内容上,需要探讨帝王、士人、普通民众等不同阶层的礼教思想和礼仪革新,需要结合"六经皆礼皆教"的思想来开拓礼教的研究领域;在研究视野上,既要对中外学者关心的礼教思想前沿问题做出更好更适当的回应,也要从礼乐文明综合体发展的内在理路重新梳理中国礼教思想史。  相似文献   

7.
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新闻传播史研究可分为事业史、制度史、思想史三个层次。多维、立体的新闻传播史应是事业史、制度史、思想史的统一。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事业史、制度史的关注大大超越了对思想史的关注,导致整个研究领域内的成果分布极为不均,事业史、制度史的研究成果丰硕,而思想史的研究成果却寥寥无几。近期,张昆先生的新著《中外新闻传播思想史导论》由复旦大学出版社推出,堪称是填补新闻传播史研究空白的力作。  相似文献   

8.
根据研究对象的性质,新闻传播史研究可分为事业史、制度史、思想史三个层次。多维、立体的新闻传播史应是事业史、制度史、思想史的统一。但是,长期以来,学界对事业史、制度史的关注大大超越了对思想史的关注,导致整个研究领域内的成果分布极为不均,事业史、制度史的研究成果丰  相似文献   

9.
教育活动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各种方式参与教育过程以及互动的历史,是影响人们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发展过程的关键性因素.教育活动史主要以历史上感性、实在、具体的教育活动的发展以及演变历史作为研究对象.它作为一个崭新研究领域,应当建立全新的研究范式,即追求全景式总体史的研究宗旨;以民众的教育生活为研究重点;以问题研究为导向的研究取向以及树立地上与地下、史学与文学、书面与口述三结合的大史料观.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交流是人类文明交往的重要途径,以留学教育为代表的各类中外教育交流方式对于中国走向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是,留学史进入学术研究的领域,并逐渐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自1927年舒新城著《近代中国留学史》出版以来,中国的留学史研究已取得了丰硕成果,而近期出版的《中国人留学史》则是留学史研究的又一重大成就.回顾留学史研究的学术史及分析《中国人留学史》的特色,有助于深化对留学史研究的认识,拓展留学教育新的研究视野.  相似文献   

11.
在“五四”女性史观的指导之下,历来对《镜花缘》解读者都忽视了其女性形象所展示出来的新特点与新形象。本文拟从作品出发,以其女性形象为核心,以“仙女下凡”的故事为切入点,着重考察其在文学史视野中的新变。辅之以社会史、思想史视野,希冀探索她们在“出发——对比考察——论证”的“文学史——社会史——思想史”的“三维视野”中与中国历史的重新契合,凸显其从“女人”到“人”这一形象转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教育价值研究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价值研究三十年来发生了两大变化:一是从理论概念辨析走向实践问题批判,二是致力于全球视野与本土行动。国内研究者主要从教育价值的概念、教育价值分类、教育价值观、教育价值取向等方面对教育价值进行了探究,并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今后的教育价值研究在内涵上应更加强调精神和意义的"深度",分类上应坚持理论与实践的适度分离,价值观上应反思多元化时代的价值迷失现象,价值取向上应注重对人的生存论关怀,研究方法上应致力于教育价值研究传统的建构。  相似文献   

13.
社会性别史与妇女史都受到了社会性别理论的启示,两种范式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妇女史发展经历了"受害史"、"英雄史"、"分离领域"、"多元与差异"四个阶段,演变成社会性别史。但是双方在概念理解、理论方法、政治目的以及研究范围上迥异。研究社会性别史,不仅可以开阔理论视野、拓宽史学领域、发掘新的史料、提出新的观点;而且其开放性的特色,必将对传统史学全面渗透和改造,即与传统的政治史、思想史、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外交史进行平等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萨缪尔森(1915-2009)不仅是经济学巨匠,在经济思想史方面也著述极丰。但学界对萨缪尔森思想史研究的成果与意义,还缺乏系统性的理解。萨缪尔森坦承,采用辉格史观研究学说史是其局限。通过梳理萨缪尔森的思想史文献,讨论其采用辉格史观的意义,并通过综述学者的各种见解来论证它的优缺点,可以发现辉格史观以现代科学方法倒推早期学者学术贡献的局限性。有关萨缪尔森研究经济思想史的系统性评价,还有待于后续的大量的研究与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陶行知研究的学术史中,华中师范大学的周洪宇先生不仅是第一部《陶行知全集》的主要编撰人员,同时还撰写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著作,成为国内第一个专门以陶行知研究为主题撰写硕士、博士论文的学者。他的研究具有很大的广度、深度和持久度,覆盖了年谱、传记、学术史、海内外研究等多个范围,并涉及了文化学、心理史学、传播学等多种研究视角。周洪宇还强调学术研究的传承性,培养了数名以陶行知研究为方向的博士研究生,从中外文化交流史、比较史学、心理史学、学术史的角度为陶行知研究的传承留下了薪火。凭借他本人三十余年的坚持,已经建构起了上至顶层制度设计,下至教育实践操作的一整套陶行知研究与实践的体系与框架,为"陶行知学"的成型与建设作出了巨大的努力。通过借助口述访谈的形式,了解周洪宇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思想变化与心路历程,也为当代学术史体系构建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情感史研究旨在通过对人类社会历史参与者自身经历的事件,洞悉其情感表达,并解读他们情感体验背后的历史意义。作为教育史研究的新视域,开展情感史研究能转换教育史学研究范式,推动教育史研究重心下移;践行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立足于人的主体性价值;强化教育史鉴今功能,给教育情感以历史观照;顺应国际史学发展趋势,拓宽教育史学研究思路与方法等。开展情感史研究,应以学校和家庭教育情感史为主题,综合运用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神经学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树立大教育史观,注重记忆、回忆录、自传、书信等史料的搜集,采用教育叙事和口述历史相结合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外交史学出现了两大方面的变化:后修正学派形成并提出了"共识说";"国际史"取向的方法论为大多数史学家认同。然而,《剑桥美国对外关系史》的出版表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外交史学界,现实主义学派、修正学派、自由主义全球化论者以及后修正学派在基本史观和重大问题见解上存在巨大差异甚至决然对立;方法论方面也尚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学术界对刘少奇的两种教育制度思想已从多方面进行了研究 ,取得很多成果。但对他的两种教育制度思想深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却研究不足。文章以当时刘少奇非常关心的天津半工半读教育发展为参照 ,从天津半工半读教育发展与刘少奇两种教育制度思想发展变化的互动关系中 ,探求刘少奇的两种教育制度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的话     
本期刊载邓菲博士的这篇论文,主要在回顾、综述和探讨艺术史研究与思想史研究之间两个领域的互动,以及一些方法论上的问题。作为古代中国艺术史的研究者,她介绍了近年来西方以及中国学术界对古代中国艺术史研究在观念与方法上的变化,也讨论了观念史或思想史作为历史解读方式,如何被引入古代中国艺术史领域,使得图像与观念之间可以互相  相似文献   

20.
世界历史从world history到global history的转变,意味着"新世纪需要新史学"。纵观世界历史的横向发展与纵向发展,世界历史逐渐演变为全球史,20世纪末中国探讨全球史,史学家本着重新认识历史的使命,开始试图站在平衡立场的角度来解释东西方史学,并取得重大成果——全球史观否定国家本位;冲出传统史学在理论与方法上的束缚;重新评估人类活动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联;打破西方中心论。在这样的前提下,中国学术界开始重新思考、审视历史研究中遇到的所谓"东方主义"、"西方中心论"等学说,更深入地探究东西方文明、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