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的疑难部分之一。长期以来,经济学界不同意见的争论历经两次高潮以后,至今尚难统一。本文不打算对这一问题作全面的探讨,只想从哲学的角度谈一点个人的粗浅见解,希望能对问题的讨论有所帮助。一、生产劳动的一般与特殊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问题,首先涉及到的是一般与特殊这对范畴.作为生产劳动一般,离不开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离不开劳动者有目的的活动,更离不开劳动过程的结果—物质产品.其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由于这样的生产劳动是从劳动的物质规定性中引申出来的,它存在于一切社会中,决不因社会的更迭而改变。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生产劳动一般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些不同表现形式的生产劳动,反映各自不同的经济关系,具有各自不同社会的本质特征,人们称它为生产劳动特殊.  相似文献   

2.
认为马克思关于生产劳动的内涵和外延的界定是随着生产目的和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是分三个层次展开的 ,由此产生了不同外延的生产劳动概念。SNA的生产理论是确定 GDP生产范围的理论基础 ,它对生产活动的界定相当于马克思第一层次中的生产劳动 ,由此确定的GDP生产范围是非常广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劳动概念蕴含了丰富而深刻的存在论内涵。马克思既不是把劳动视为与自由无关的自然必然性活动,也不是把劳动建构成为确证自我意识之纯粹主体的精神活动,而是把劳动理解为“感性的对象性活动”。在马克思看来,劳动是一种受动性的感性活动,彰显了人之主体性力量。存在论维度的劳动与人类的自由本质紧密相连。一方面,劳动是人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人通过生产把自身和动物根本地区分开来了,从而获得摆脱生物性的消极自由。另一方面,劳动蕴含的积极自由体现在人类通过劳动展现了对象性的本质力量,劳动促进了人的个性、能力的发挥和自我实现,创造了属于人的文化、历史和世界。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的广博周密的体系,爱因斯坦的新奇深奥的理论,巴尔扎克的脍炙人口的小说,贝多芬的激动人心的乐章……都是人类精神生产劳动的产品。人类的精神生产劳动绽开过这样绚丽的花朵,结出过这样丰硕的果实!它究竟有怎样的特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人类精神的一般劳动”这个概念,认为“应当把一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个哲学概念,“人”是个体和类的统一,也即个人和社会的统一。由此,人性或人的本质,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科学结构,具有双重存在。它事实上有两个基本层次;第一层次是人类的内在本质或人的一般本性,指的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基本特征。劳动是规定人类内在本质的出发点,人的自然、社会和思维属性直接地蕴涵在劳动过程之中。因此,人类的内在本质是主体为满足自身的需要而进行的创造性活动。第二层次是个人的外在本质或个人的现实本质,指的是常驻于主体自身的人类内在本质通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关系总和中活动而表现出来的现实形态。对于马克思来说,他要揭示的是有别于人类共性的个体之间的种种差别性,从而为个人的解放提供历史根据和理论武器。  相似文献   

6.
一、成本概念的客观规定性 人类社会的生存,必须依赖于物质资料的生产。而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产的消费过程。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生产行为就它的一切要素来说,也是消费行为”。不论在什么样的生产方式下,人们都力求用尽量少的劳动耗费去获取尽量多的劳动成果,即力求降低产品生产成本。这是一条客观经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社会交往中恪守承诺,这样一个关于信用的定义无疑具有极强的张力,能够涵盖人类的所有经济活动和整个社会生活,解释所有人类个体在经济、社会交往中恪守承诺的各种各样的行为。信用的经济学内涵,即信守合约,诚实交易,摈弃机会主义行为,既与信用的一般定义相吻合,紧扣重诺守信这一信用的内在规定性;又符合经济信用的特点,着眼于诚信交易,信守合约,决不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损害经济交往中对方的利益。诚信、信任与信誉是同信用密切关联的概念,需要从理论上予以辨析。  相似文献   

8.
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运动是商品经济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内在动力。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建立,消除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之间的对立状态,但不可能取消这对矛盾,因此,社会主义经济依然是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劳动还不是直接的社会劳动,全民生产资料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及劳动力的所有权与支配权的分离,决定了社会主义劳动力的商品性质。一商品经济,即存在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形式的经济,在人类社会已经存在了数千年。商品经济的出现,以开放的性格蚕食着内向封闲的自然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社会以极大的“魔力”从自然界获取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商品经济的灭亡,将使人类社会以全新的面貌进入产品极其丰富的产品经济时代。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科学地考究了商品经济的存在原因等一系列有关问题。社会分工把人们按照不同技能分配到不同的产业部门,从事不同的活动。在生产领域,人们劳动生产的“各种使用价值或商品体的总和,表现了同样多种的……有用劳动的总和,即表现了社会分工。”①社会分工限制了每个劳动者特殊的劳动方式,每个劳动者和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类社会要进行生产必须具备三个简单的要素:人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其中,具有劳动能力和生产经验的人是生产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0.
在界定创意劳动的概念及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使用马克思主义演绎推理逻辑的分析方法,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一般和特殊的判定标准向前推进.并利用这样一组生产劳动判定标准,对广义创意劳动各个圈层结构中的创意劳动进行逐层判断和研究,从而为创意劳动、创意经济和创意产业提供理论支持,并且通过对社会主义生产劳动特殊这个生产劳动概念体系的补充,探索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在当代经济实践中的发展以及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相结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现代关于老年人的概念,同三四代以前的人所具有的概念是绝然不同了。司是,不管决定老年起点的界限如何,人口的年龄结构趋向老龄化,客观上却产生了一系列的经济问题。对于人口老化问题的多方面特性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而且应该把人口老化的经济问题作为人口和劳动资源问题的组成部分来加以研究。应该在不同的层次上对人口老化的经济-人  相似文献   

12.
命名模式,是认识活动和交际活动共同的研究对象,可以 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分别进行研究。菜肴名称是交际活动中最常见的语言形式,其中有大量 的名名组合结构,是研究语言结构模式和命名模式的“语料库”。命名模式具有不同的层次 性,从语言的角度看,有语法、语义、语音等不同的层次,从文化的角度看,有修辞、心理 等不同的层次,把“名+名”式菜名放在这样的层级系统中考察,可以窥见名名组合结构的 一般特点。  相似文献   

13.
西北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劳动、所有制与绝对价值》一书,是我校应用社会科学系副教授董志勇博士潜心研究20年撰写的一部专著,近日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专著共设十三章约28万字。作者力图破解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奥秘,在对时间、空间、相对、绝对以及人类本质活动等概念有了新的理解的基础上,站在哲学的高端,对劳动、劳动力、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劳动分工和所有制等经济学概念进行了新的探索和研究。提出了相对抽象劳动和绝对抽象劳动、计量抽象劳动的又一计量单位———环节等概念。阐明了“人的所有制”、劳动力所有…  相似文献   

14.
使用价值、商品价值、人的价值关系相互作用结构的合理建构 ,是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的重要环节。人的价值是人的直接生命生存状态与规定性的反映。三维价值关系相互作用根据于人的直接生命生存活动与劳动生产活动的相互作用。后者相互作用两个过程的“衔接性”与同一劳动生产过程中的“二重性”也就是前者相互作用的环节。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应当在“制度”与“观念”层面上建构合理的动态平衡的社会三维价值关系结构  相似文献   

15.
试论劳动价值与效用价值的数量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是关于价值决定的两个最具代表性的理论,一般认为二者是互不相容的。文章从不易产生歧义的“使用价值”概念出发,把自然界和人类劳动对价值的贡献区别开来,进一步澄清了价值相关概念,并发现劳动价值与人工效用在数量上总是相等的。如果把劳动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融合起来,价值决定理论可能更为完整。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和苏联经济学界关于马克思生产劳动理论的讨论中,不少论者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把服务计入国民收入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必须把服务劳动作为创造价值和国民收入的劳动来对待。这种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一般所说的服务,包括生产性服务(如加入生产的运输、邮电服务和物质技术服务等)和消费性服务(如理发、医疗服务和文化教育服务等)。生产服务能够创造价值,对此意见比较一致。因此,本文的任务在于说明消费服务能否创造价值。为了叙述方便和节约篇幅,文中仅以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服务为例展开分析;并且,在需要运用马克思划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某些基本观点时,一般也不再复述和论证那些观点。  相似文献   

17.
鲍德里亚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在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理解劳动,认为劳动是人改造自然从而满足人的需求的活动,并把人类历史理解为劳动的发展史,但马克思主义忽视了劳动在不同时代的差异.马克思主义从政治经济学的劳动概念出发无法正确理解原始社会、古代社会、封建社会,也无法正确理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的特性.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应该由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来代替.实际上,鲍德里亚在强调不同时代劳动的不同特点、强调劳动的使用价值和符号价值的差异的时候,忽视了劳动的根本特性;在强调用差异的范畴来理解不同历史时代的同时,忽视了历史中的基本联系.  相似文献   

18.
人类的自身生产、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三种生产活动。三者相互依存、互为作用,协同发展,共创人类历史和文明。人类自身生产是物质和精神生产劳动的原始动力;物质生产是人类自身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物质基础、决定因素;精神生产是物质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的内在精神文化力量。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承担者,生产劳动的主体。劳动也创造了教育,教育的全部作用又集中于人,不断地“再生产”人类,再生产劳动力和生产力。教育就是通过培养人而作用于社会、全面渗透到人类社会三种生产劳动之中。这种作用是巨大的、与日俱增的、永恒的,它与人类的生产劳动共存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相似文献   

19.
(一)人与其他动物的一个根本区别就是人有思想。当然,其他动物,特别是某些高等动物,也有一些初步的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能力,即除了感觉以外,也有一些初步的思想活动,用康德和黑格尔的说法,叫做悟性活动或知性活动,但不是理性活动。理性活动,即运用概念的思维活动,则仅为人类所特有。有人说,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不是思想,而是生产劳动。这有一定道理。因为劳动是使人类最终从动物界分化出来的根本标志,是使人类社会从自然界独立出来的基础,劳动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从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出发把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创立了以劳动本体论为基础的劳动哲学体系,实现了人类社会历史哲学的革命。马克思劳动哲学将劳动工具纳入人类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发展史进行考察,揭示了劳动工具作为人类物质生产劳动实践手段的本质,认为劳动工具既具有主体性又具有客体性,并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特点;阐明了劳动工具的制作与改进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创造劳动工具是人类真正属人活动开始的标志,而劳动工具的改进不仅提高劳动生产力,也改变着物质生产劳动组织形式、物质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劳动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对劳动工具机械化的社会历史影响进行了专门分析,认为劳动工具的机械化是资本主义物质生产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使资本主义社会物质生产劳动效率快速提高,为社会发展创造了更丰富的物质基础,机械化劳动工具取代强体力劳动,为减轻劳动者劳动强度以及妇女走出家庭进入社会奠定了技术基础,但机械化劳动工具被资本家垄断,致使劳动主体异化,劳动财富的创造者成了无产阶级。马克思把劳动工具的发展演化与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演进统一起来进行综合分析,阐发了劳动工具发挥社会历史作用的具体路径,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