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连芬  刘德伟 《创新》2010,4(5):38-41
1950~1960年代,福利国家在西欧和北欧得到了充分地发展。其中,瑞典以其福利最广泛和最优厚而闻名于世,获得了"福利国家橱窗"的称号。1970年代后期,以瑞典为代表的福利国家出现了过度福利的问题,相继进入"福利国家危机时代"。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瑞典取得了积极的成效。我国国情与瑞典不同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建立一个完全瑞典模式的社会保障体系,但是瑞典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祁亚辉 《学术交流》2004,(9):124-130
瑞典福利国家制度的显著特征是覆盖面广、设计项目多、保障水平高,注重"公平"胜于注重"效率"。20世纪70年代后,这一制度的实施出现了财政危机,然而更深层次的危机,则是高福利所要求的高税率对人们工作积极性和国际竞争力的打击。因此使之成为改革的重点。瑞典改革案例给予中国重要启示: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必然选择,这既是政府的责任,也是人民的企盼;但制度设计要避免重蹈瑞典福利国家制度"过度"福利供给的覆辙。  相似文献   

3.
谢静 《求是学刊》2015,(1):43-48
福利国家危机理论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三代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克劳斯·奥菲最为重要的学术思想。他将德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传统与系统功能主义相结合,借鉴了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某些观点对福利国家进行生产批判、政治批判与现代性批判,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病症进行诊断,特别对福利国家存在的危机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国家福利制度模式形塑了专业社会工作的角色和功能,乃至社会工作教育和实践.探究福利制度对社会工作的角色地位及其参与社会治理实践的规制方式,关系到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的道路选择.本文以瑞典福利国家为例,分析瑞典社会工作建制化和专业化的双向路径.研究发现,积极依附国家福利体制的建制化过程造就了高度职业化的瑞典社会工作,福利体制的慷慨程度是影响社会工作职业角色转变的关键.社会工作联盟和知识共享机制是推动瑞典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两大内生性力量.福利多元主义支配下的瑞典社会工作具有去中心化、私有化的趋势,预示着国家性与社会性两股力量的博弈仍是福利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中国社会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应在厘清国家基本福利模式对构建社会工作体系影响的基础上,加强福利事业与社会工作立法,并探寻国家与社会力量间合作关系的最佳均衡点.  相似文献   

5.
张姝 《社科纵横》2006,21(7):84-85
公民权利是现代社会福利理论的重要政治道德基础,也是将社会福利从社会政策与制度实施的层面提升到理论反思层面的主要理论要素之一。围绕着公民权利来讨论社会福利的发展,并把社会福利当做公民权利的实现,成为现代福利思想的基本价值取向和福利国家的政治道德依据。  相似文献   

6.
"福利依赖"的理论研究起源于西方福利发达国家,也是西方国家当前福利改革中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西方国家在"福利依赖"的理论起源、涵义、表现、产生原因及反福利依赖等方面已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对于中国社会福利和社会政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福利国家在二战后最终形成和发展起来,它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坚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传统。其中瑞典、丹麦等北欧国家是福利国家制度的典范,建立起从摇篮到坟墓的无所不包的社会保障体系。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福利国家面临着各种严峻的挑战而不得不进行改革。研究和分析福利国家对当前健全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主社会主义国家的福利模式有其自身的特点。社会保险制度、社会救济、其他福利像家庭基本生活补贴,教育保障和住房补贴等,都是其福利制度的主要内容。北欧高福利保障体系的同时也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困境:高额的福利支出导致国家财政危机;滋生了公民的懒惰和不劳而获的思想,人们的生产积极性降低;限制了科技创新能力和经济结构的调整。福利国家的模式对中国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有:社会保障制度的给付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以渐进的方式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并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该文是英国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哲学奠基人蒂特马斯的一篇经典性文献.该文在英国首创"福利国家"体制历史背景下,紧密围绕福利哲学的公平、平等、自由、选择等核心价值观,尤其是福利政治学的政治权力、国家角色、经济权力、公民权利和国家责任承担等基础议题,以私营保险和附带福利为典型案例,深刻分析自由市场经济的诸多弊端及其对国家政治权力、社会福利政策、公民生活质量和社会质量致命性负面影响.这对于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社会问题日趋严峻,一味美化市场经济和私有化浪潮,国家责任弱化和削减公共服务,尤其是国家、市场、社会、个人责任的社会划分成为国家最重要政治和社会政策议题,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对于习近平总书记战略规划的积极回应和有效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期望的历史使命来说,具有非常重要历史、现实、理论和政策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邹明明 《社会福利》2009,(12):58-59
在瑞典,国家是儿童福利提供的主体。其儿童福利津贴制度建设始于1947年,起步较早,免费教育是儿童福利服务的一大亮点。而其托幼服务措施则堪称国际楷模,瑞典通过典型的津贴加服务的福利模式,从资金补贴和福利服务供给两个方面满足儿童成长所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