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子》在我国古代的行政管理历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文景之治"到"贞观之治",它都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分析了《老子》行政管理思想中的主要内容,其次探究了《老子》的行政管理思想在历朝历代中运用的成效与对当代的影响,最后结合现代的行政管理体系与《老子》的"无为而治"、"内以治身"、"天人合一"等思想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探讨老子德育思想中的自然无为和柔弱不争思想,并根据这两大思想提出几点对现代教育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3.
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哲学园地中一方十分活跃的学术领地。老子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范畴和观点,在中国哲学史上独放异彩,并给予后世以深远影响。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研究老子的哲学思想,既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需要,同时对现代社会也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老子,字伯阳,谥号聃,又称李耳,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长期以来,关于老子其人,说法不一。老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在先秦诸子中,《老子》一书在思辨哲学方面做出了很高的历史成就。老子的美学思想也被称为中国古典美学的根基,他的辩证主义哲学观念对中国古代的艺术创作和审美观念的变化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老子》是一部人生哲学,是构建美学思想的重要思想资料,老子的美学体系是建立在他的哲学体系基础之上的。从美学观点的罗列中可以看出老子的美学思想,下面从所选《老子》一书的资料中,分析他对美的认识和审美观点。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从政治哲学的治理方法论和形而上学本体论两个角度来阐述王弼老子注中"重本抑末"的思想。在王弼的《老子道德经集校释》中,老子以"崇本息末"四个字概述了老子政治哲学的思想,这种概述既反映了他对老子思想的宏观把控的归纳和总结。也是对王弼当时所处时代社会思潮的折射和反映。王弼用"崇本息末"四字来概括老子整个《道德经》思想,既体现出他对《老子》精神的理解,同时也渗透出深刻的时代关怀。  相似文献   

6.
刘奕男 《现代妇女》2014,(1):216-216
《道德经》中质朴、无欲、谦退等思想无不体现在"水"的品性和精神上,因此老子以"水"载"道",让他所言之"道"更加具体化。《道德经》对水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包容处下、柔弱胜刚强等品性的细致描述,并从中发掘或引申出一些有益的道理或原则。启发人们以水为镜,细细品味水的品性,水性和人性在此得到最完美的契合,从而论述了老子对人生价值哲学的追求。同时也为现代人提供了理想的立身处世之道,有着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提到老子,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老子的自然之"道"。虽然老子的思想距今已有两千多年,但目前对我们现在的世界、生活,以及个人生长还是影响颇深的。所以身处当代,我们仍不能摒弃"自然"的法则,继续遵循"道法自然"的规律才能更好的建设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以及创造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8.
"仁学"思想是孔子儒学的核心,它是现代以人为本思想的根源.本文从孔子仁学思想中寻求服务于当代高校后勤人员管理的积极因素,系统阐述了孔子仁学思想在高校后勤人员管理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道德经》一书中包含大量哲学思想,其思想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各个方面,直至今日也仍广为流传。谈到老子,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无为""道生万物"思想之外,其他思想也在老子整个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缺一不可。这篇论文以《道德经》第五十八章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福祸转化为切入点,结合生活实际,对老子思想中的矛盾转化观点进行简要探讨,从而进一步加深我们对其思想的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0.
老子《道德经》当中"婴儿"一词,包括了"孩"和"赤字"被提到了五次之多,从中可以看出"婴儿"被老子赋予了极为重要的意义。"婴儿"作为寄托老子思想的重要意象,我们可以从中看出老子思想中所包含的处世、为人的人生哲理,这对我们在现今社会生活当中的处世、为人都有很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傑理 《老年世界》2014,(19):46-46
道家,是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的起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伏羲一划开天,春秋时期,老子总结了古老的道家思想的介绍,形成了无为无不为的道德理论,标志着道家思想已经正式成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老子上善若水思想的学习,高校学工人员立足学生工作,充分借鉴和发扬老子上善若水思想,并提出了七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代璐遥 《职业时空》2008,4(9):152-153
在“大国政治”、“大国外交”这样的词语充斥着各种媒体的今天,“小国寡民”——这一被老子所推崇的国家架构模式,似乎距离我们愈来愈远。其实,小国寡民思想中包含了老子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对引发战争原因的人性反思以及对消灭人类战争和改善百姓生活状况的大胆设想,老子对民生问题的高度关注构成了其建构小国寡民思想的深层动机,老子对民生问题的思考将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现如今,老子的"无为"思想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等方面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现实意义。"无为"思想是老子哲学的精髓,这一思想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愈加突出,本文结合老子的"无为"思想来论述其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及对增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实效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老子是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大思想家。其政治思想对国家治理有重大的指导意义。老子思想中的政治思想虽然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但是也包含了民本要求。老子赋予道不同的意义和特性,其中主要有四方面的意义:形上之道、境界形态之道、治国之道和规律意义的道。这种落实到政治领域的治国之道便是以民为本,爱惜民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哲学家和美学家,老子以其丰厚的思想理念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建构和延伸。本文欲采撷老子思想一角,从"道法自然"、"自然无为"、"天人合一"三个方面就"和谐共生"这一美学理念展开论述。"和谐共生"指向老子"道"的终极境界和归宿,对此做出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老子的思想精髓,而且对于我们审视当前的生态现状贯彻可持续发展观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于老子的辩证法和西方辩证法的比较文章很多,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老子和赫拉克利特的对比,其次是老子和黑格尔的对比。其中以老子和黑格尔的对比更多也更充分,原因在于老子和黑格尔的作品较为完整,思维体系更具体和连贯,而赫拉克利特没有完整地作品传世,其思维体系只能在他留下的只言片语中寻找,很难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对比。但是从时代和朴素辩证法本身来讲,把老子的观点和赫拉克利特的观点可比性更强一些。原因是两种思维产生的土壤更接近,更容易看到产生两种思想的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王栋梁 《现代交际》2010,(4):33-33,32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和基础范畴,虽然《道德经》仅有五千余言,但是老子在使用“道”时,其所指意义却并不相同。这引起了对道的多种解释,正因为如此,全面理解和把握道的本质意义,对于正确解读老子的思想具有至关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19.
老子《道德经》中提出的"清静无为"也就是"谦逊",既是一种处世的行为准则,同时也是一种符合天道的品格,拥有高才美德是谦的前提条件,有度、谨慎、外柔内刚是谦的表现形式,老子从这四个方面阐述了他的谦德思想,告诫人们一定要谦逊。  相似文献   

20.
赵智萍 《现代妇女》2013,(11):258-259
严君平所著《老子指归》中的美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关于道和美的观点,在经历了西汉盛世的衰平末年,严君平的这一著作更明显的展示了道家美学的思想。道家关学思想的特点是其理论隐藏于道家哲学之中。这些所隐现的关学思想和审美意识反映了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爱美之心和美育思想。《老子指归》认为美隐藏于道中,以无为追求“道”,在生命中体验“道”,它以道为关的,强调以虚静无为的审美方式体验生命所展现的最自然、最原始、最本真的生气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