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锐 《现代交际》2010,(6):71-71
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中重要并独特的范畴,古典园林意境则是意境创造的典范。正是对意境的不断追求与创造,才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区别于其他园林体系而傲立于世界园林之林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园林在美学上最大的特点是重视园林意境的创造。意境是自然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园林小品对于融汇和营造园林意境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设计者们运用组织、组合、布局等的艺术手段,通过对园林小品精心布局,把空间环境和景致融合起来,赋予了园林空间脱俗的魅力,园林意境也在园林景观"景到随机,不拘一格"的灵活性中得到展现。  相似文献   

3.
李晶 《职业》2009,(32)
园林建筑与园林各要素的关系是水乳交融的,园林建筑富于绘画意趣的形象与山、水、植物结合起来,能够创造出赏心悦目的园林景观.本文所谈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重点就放在建筑与山、水、植物的相互关系上.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其具有非常典型的美学特征,注重对自然的追求与表现。为表现自然,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构景手法,比如抑景、添景、夹景、对景、框景、漏景、借景等手段,这些构景手段的组合运用,创造出具有意境之美的古典园林审美特征,符合当时人的审美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园林出现和发展,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特征,比如开放性、规模性、参与性、科技性等,这使得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有了很大的不同。本文在研究现代园林与古典园林不同的基础上,讨论了现代园林设计中对古典园林美学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王超 《公关世界》2023,(7):75-77
工匠精神这一说法由来已久,其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丰富起来。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已成为社会发展必然要求,其是制造业的灵魂、高品质生活的保障,有助于名族品牌的打造和技能人才奋斗以成自我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6.
法式研究一直是中国传统建筑、园林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自陈从周先生在《说园》中提出了造园"有法无式"一说起,已经广泛为园林学界所接受。在其他学者的著作和论文中,还可以看到"无法而法"、"一法多式"等说法。本文试图梳理"法"与"式"的词源、含义,剖析有关学者对"法"与"式"的表达,探讨中国园林法与式的关系,以期促进对中国园林法式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7.
吴晓晖 《城市》2006,(2):68-70
一、传统的园林铺地景观 园林铺地景观的创造在中国是由来已久.在我们传统的古典园林中,铺地景观以江南私家园林中的"花街铺地"和北方皇家园林中的"八宝铺地"为典型,它们以其精美的形象所指和文化所指在平衡和丰富古典园林的视觉景观和思想意境方面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8.
梁若宜 《城市》2011,(11):45-47
中国艺术门类气息相通、血脉相融。诗词、书画与园林艺术相互借鉴、互为参考,以诗入画,以画人园,使中国园林充满诗情画意。中国园林中极为突出的江南园林宛如一幅幅生动立体的水墨画,令无数骚人墨客为之倾倒,并留下了珍贵的诗篇和画卷。可以说,凡是名垂中国艺术史册的画家都与园林有着不解之缘。园林为他们提供了生活起居与艺术创作的美好环境,他们以园林为题材的创作又推动了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9.
园林中有一大不可忽视的重要元素就是构筑物,它在园林中的重要地位几乎与园林景物相等,很多园林造景郝是围绕建筑展开的,而构筑物与环境景色相互映衬才别具一番风味。建筑的墙、门窗、廊都成为与自然景物形成绘画效果的工具,借用这些工具巧妙地,形成园林中特有的景物风格。通过微妙的细节安排,用构筑物与自然对话,抒发造园师与园主复杂的思想情感。这种内外渗透的表现手法也使风景园林的空间变化更加丰富,发挥了亭台楼榭赏景抒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小议瞻园的造园与中国古典园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濛 《城市》2003,(6):54-56
世界上的园林风格最典型的有两种,即东方园林与西方园林。两种造园风格之所以有很大不同,究其本源是因为东方与西方有着不同的哲学体系与文化传统,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美学观点。西方园林是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的几何形园林,其特点是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连花草树木都修剪得方方正正,表现一种人工的创造,强调的是人工美。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园林的代表,它的特点是本于自然,高于自然,把人工美与自然美巧妙地结合起来,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再现自然山水,强调自然美,而且中国的传统是文人造…  相似文献   

11.
卢福永 《职业》2011,(26):137-138
园林环境的生态含义是植被建植。园林植物服务的主体是人,环境景观效应和改善人的生理健康、心理机能和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在人与环境的关系中,人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与此相对应的环境,也即具有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含义。园林树木建植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双重价值,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丰富园林植物的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充分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陶冶人民的思想情操,提高全社会文化艺术修养、行为道德水准和综合素质水平,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相互融合与和谐的统一氛围。  相似文献   

12.
所谓企业新闻策划,就是企业的策划人员或者新闻工作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根据企业营销需求,按照新闻规律,整合企业优势资源,通过新闻媒介,借助热点事件,制造新闻点,寻找新闻眼,来树立企业和产品形象,营造企业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创造产品市场,培养、培育消费需求,从而达到与外部企业和产品竞争,销售产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地域性是相对于"全球化"而言的,但两者并非截然的二元对立,而是多元共存的关系。近代北碚的城乡风景园林建设体现了地域性和现代化的渐进调和,并通过基于乡村现代化的城乡整体风貌营建、基于公众参与的园林场所组织和基于地域风景资源的园林体系建构等方面的实践途径,建设了花园式的城乡环境。此外,强调人与风景的渐进式调和,将风景园林作为地方集体精神培育的重要空间载体,体现了地域性生活是地域性风景的真实内涵,对于当代风景园林地域性建设以及"新型城镇化"实践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孵化器",在欧洲多被称为"企业创新中心,是一种受控制的工作环境,这种环境是专为培育新生企业而设计的。在这个环境中,试图创造一些条件来训练、支持和发展一些成功的小企业家和盈利的企业。 我国的改革开放不仅使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特别是为中小科技企业服务的企业孵化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已形成  相似文献   

15.
加强内地维吾尔族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与社会和谐。为此,必须创造良好的舆论和社会文化环境,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培育公民意识,以多元文化理解教育推动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16.
杨河清  潘虎  张瑞杰 《职业》2008,(13):26-27
一、人力资源管理突出"以人为本" 1.提出"员工第一、顾客第二"口号,形成比较成熟定型的模式 与传统的"顾客是上帝"说法有所不同的是,北京地区很多著名的跨国公司提出 "员工第一、顾客第二"的口号,并认为"员工第一、顾客第二"并非要降低服务质量或者不重视顾客,而首先是通过公司员工的满意为顾客创造轻松愉快的服务环境从而赢得顾客的满意.  相似文献   

17.
高双妮 《现代交际》2011,(8):152-152
幼儿时期是创造的启蒙时期,周围环境对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影响巨大。好的环境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创造力,促使其创造的欲望成为现实。如果让幼儿创造的火花得到不断的进发,那么为幼儿营造一个民主、自由、宽松的教育环境就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何克奎 《职业》2016,(12):117-118
本文分析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网络环境下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必要性,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关键,是培育"四有"新人的首要目标,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一直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在新的形势与环境下改善和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民办高校在提高办学质量的同时,要及时注意内外环境因素的变化,发挥民办高校管理灵活的优势,结合实际,积极转变传统的思政教学方式,为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20.
柴慧 《科学发展》2015,(3):67-71
上海在推进服务业O2O模式发展过程中应扬长避短,以基于垂直O2O企业发展为扶持重点,着力突破现有政策瓶颈,完善扶持方式,塑造市场环境,吸引相关人才,为培育O2O明星企业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