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程启军 《江淮论坛》2009,(4):119-121,140
劳资关系的研究应注意一个重要的前提:当前中国政治、经济与社会的阶段定位,它是劳资政策制定的基础。这种阶段定位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第一,初级阶段的大背景成为调节劳资矛盾的基础;第二,政治运行是劳资关系调整的方向标;第三,工业模式对劳资关系的变革具有双重功效;第四,和谐社会是劳资关系改善的福音。它们影响着当前劳资政策制定与运行,劳资关系的协调以及劳资矛盾与冲突的化解,是当前劳资关系研究的出发点与前提。  相似文献   

2.
凌国顺  郑少芳 《理论界》2009,(12):52-53
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现实中大量的劳资冲突严重制约了民营经济的发展。因此,如何解决劳资冲突建立民营和谐劳资关系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劳资合作是实现和谐劳资关系的有效途径,本文在研究中建立了劳资合作博弈的数学模型,得出劳资合作博弈的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解,并为民营企业建立和谐劳资关系提供了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劳资合行”是广州传统劳资关系的主要模式.然而,随着清末民初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五四时期社会新思潮的浸润与激荡,尤其是革命政权对工人的扶植,直接催化了广州正式政府时期工人阶级意识的觉醒:组设工会、同盟罢工、“跨行”互助遂为工人向资本家抗争的主要方式,而国共两党、无政府党等政治势力的介入,更是开启了近代中国劳资关系与党派政治结合的先例,“劳资合行”的传统劳资关系模式遂向劳资相争的复杂实态演进.从“劳资合行”与阶级斗争两种劳资关系主题动态演绎的事实中,亦可蠢测五四前后传统行会转型时劳资阶级意识分野的诸多关联,而中国工人阶级由“自在”向“自为”转化的程度亦由此得以实证.  相似文献   

4.
黄秋迪 《北方论丛》2015,(4):108-112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开始在全国“凯歌行进”,远东地区也汇入到波澜壮阔的革命洪流中。在苏(俄)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远东各地至1918年5月,经过四个发展阶段,普遍建立苏维埃政权,确立了十月革命在苏(俄)的全面胜利。远东苏维埃政权是在严酷的国内外环境下建立起来的,有效的斗争策略保证了革命逐步推进,但是,苏维埃和地方自治管理局两个政权并存、苏维埃政权建设实行“一刀切”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远东地区苏维埃政权的稳固。  相似文献   

5.
“劳资两利”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协调劳资关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劳资两利”思想对于当代中国促进劳资关系和谐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共“六大”对苏维埃政权建设问题给予空前重视的原因,主要是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以及根据现实斗争需要而作出的重大决策.“六大” 苏维埃政权理论的提出有重大现实意义,也存在许多左的错误;“六大” 苏维埃政权理论对中国革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浅析私营企业劳资关系运行的政府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应该干预私营企业劳资关系;政府劳动政策的价值取向应是促进劳资合作、劳资两利,促进劳资关系自主运行、自行调整的实现,寻求劳动政策效应的最佳结合;政府应解决促进就业与执行劳动标准的矛盾;政府应解决企业效率与改善劳资关系的矛盾。  相似文献   

8.
转型期广东劳资关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社会的劳资关系主要由环境(特别是经济层面)因素以及劳、资、政三个群体的态度决定。全球化改变劳动生产体制,使劳资权力结构发生变异,资方更为强大,资方单边主导成为可能;劳资关系中工会功能萎缩和工人组织力量不足助长了资方单边主义;劳资关系中政府在平衡劳工保护与经济增长、降低失业率间两难抉择,这会促成劳资关系政府雇主双边联盟和资方单边主义。在经济社会环境变化下,如果政府加强对企业劳资协商的引导,劳资模式由资方单边主义向劳资共决转变,和谐劳资亦有可能。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劳资政策大致经历了初步规范、全面拓展、深化完善的历史演进.未来较长时期,劳资政策演变的基本趋势将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劳资政策的重点是解决"强资本,弱劳动"的不均衡局面,而政府应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明确劳资两利的政策,以发展生产为中心、以订立集体合同为中心环节,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民主、平等、两利、契约”的新型劳资关系。这种新型劳资关系是在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繁荣经济、坚持调动劳资双方积极性的思想指导下建立的,具有鲜明的特点。建立新型的劳资关系有利于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稳定社会秩序,对恢复国民经济、促进城乡物资交流、增加市场供应等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清洗”是苏联成立之后,发生在苏维埃政权内部的大规模的“清党”“镇压”“肃反”等一系列的斗争运动。一般人以为,“大清洗”发生在斯大林执政的30年代。事实上,自从苏维埃政权刚刚站稳脚跟、列宁在世的时候,“大清洗”就已开始了,而且它一直延伸到斯大林时代、赫鲁晓夫时代。依据历史资料,“大清洗”在整个苏共历史上共发生了九次。 第一次;1921~1922年。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作出“清党”的决议,自1921年3月至1922年3月,总共70多万党员中,被清洗1/4。 第二次:1924~1925年。这是一…  相似文献   

12.
西方劳资关系研究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方劳资关系研究的基本问题周长城劳资关系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劳资关系有两个含义,一是劳资关系是工作场所的工作规则之制度研究;二是认为劳资关系仅仅只是阶级冲突的一个方面,必须定位于当代资本主义的综合分析之上。对那些强调劳资冲突是不可改变的人而...  相似文献   

13.
在目前经济转制和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由劳资利益表达失衡引发的劳资争议、冲突不断增加,劳资矛盾呈激化趋势,越来越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和谐与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均衡的利益表达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前提。本文尝试从利益表达视域探讨劳资冲突的深层原因,从表达能力、表达机会、表达效能三个方面考察劳资利益表达失衡现状,并从主体表达意识、表达渠道、政策协调三个层面深入地分析了劳资利益表达失衡成因,提出了规范资方表达行为、提高劳方表达能力、增强政府回应性等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三资企业劳资关系的权力结构赵曙明,张燕,毛智勇随着投资环境的日益改善,中国的“三资”企业越来越多,“三资”企业的劳资纠纷也越来越频繁,给企业与雇员均造成损失。我们在分析中国“三资”企业劳资双方的权力基础时发现,劳资纠纷日益增多的根本原因在于劳资双...  相似文献   

15.
在新民主主义制度下,广大雇工具有政治上的主人翁和经济上的被剥削者的双重身份,这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政策与实践的复杂性。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政权在纠正左倾错误路线中,使雇工权益的保障逐步契合苏维埃根据地的实际。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主政权坚持以民族利益为重,把阶级斗争放到次要位置,对雇工权益的保障体现出原则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的统一。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民主政权在与具体工作中存在左的倾向的斗争中不断完善雇工权益保障的制度体系。新民主主义制度下中国共产党保障雇工权益的政策与实践给后人留下了一些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 ,“新经济政策”是20年代初由列宁提出来的一项极其重要的经济政策。十月革命后 ,苏维埃政权遭到国内外敌人的猖狂进攻 ,以列宁为首的苏维埃政权不得不同敌人进行殊死的搏斗 ,战争延续达四年之久。战争使俄国革命新生政权无暇顾及经济建设 ,实行的是“战时共产主义”的政策 ,因而1921年全俄经济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饥荒遍及全国 ,到处都有成千上万的灾民 ;工业总产值早在1920年就已比战前减少近6/7 ;农业减少了近1/2。与此相伴的是严重的政治动乱和革命队伍内部的不稳定。在这种情况下 ,1920年3月 ,列宁在俄共…  相似文献   

17.
中国苏维埃宪政建设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较为健全地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的组织机构和领导体制,提出了处理党政关系的一些基本原则,初步探讨了民族区域自治,将民族资产阶级作为苏维埃政权的阶级构成之一;但也有沉痛的教训,机械地移植了苏联的苏维埃体制,“以党代政”“党政不分”的现象严重,倡导脱离中国实际的民族自决权和联邦制,民族资产阶级在很长时期被作为革命的对象。  相似文献   

18.
论劳资冲突的根源与消解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比较“经济人”与“社会人”两种分析视角 ,探讨了劳资冲突的理论根源及劳资关系和谐的思想基础 ,针对我国实际情况 ,从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提出了化解冲突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于中外合资企业中劳资关系的调查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外合资企业的劳资关系有其自身的特殊性。调查显示 ,中外合资企业劳资关系主体明确的特点使其劳资冲突日益表面化 ,而其主体对立的性质引起工会角色的重新定位。中外合资企业雇主不尊重工人的情况比较严重 ,此外 ,劳资关系的发展使劳资冲突正演变为工人与管理人员的冲突。政府作为劳资关系的第三方扮演着重要角色。目前 ,中外合资企业劳资冲突的焦点是劳动合同。  相似文献   

20.
私营企业劳资冲突的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私营企业的劳资冲突可分为现实性冲突和非现实性冲突。劳资冲突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秩序。私营企业的劳资冲突也有正功能:能促进雇工增强内部团结,为劳方提供了安全阀制度,促使劳资双方调整相互关系,促进政府建立完善的劳资关系调节机制,加强对非公有制企业劳资关系的调控与监督。一、私营企业劳资冲突的过程在现阶段,与劳动相关的经济利益受损害,或在劳动过程中雇工的人身权益受侵犯是私营企业劳资争议乃至劳资冲突发生的主要原因。劳资冲突的发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私营企业用工制度不规范。《中华人民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