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文学语言变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五四散文“个性”的表达。白话代替文言的新文学语言变革带来的不是“可以”表达个性,而是表达了文言所无法表达的“个性”内涵。文言表达的“个性”是指与正统相对立的那些价值观念,其话语方式还是文言的。与此不同,五四的白话语言首先是一种自我的言说方式,它为个体的任何形式、内容的表达敞开了空间。通过白话及其言说方式,现代散文表达了具有现代性意义的“个性”内涵。从语言变革角度可以更好的认识现代散文中个性内涵的表达问题。  相似文献   

2.
"五四"文学语言变革引起了中国文学文体的现代转型,这场语言变革也影响了文体渗透的现代型变。语言变革使原有的文体尊卑谱系瓦解,导致文体互渗中由高到低原则发生变化;现代白话最大限度地支持了个体自由言说,改变了古代文体渗透背后体现的崇尚古典的美学取向。现代白话丰富的审美意涵和富有张力的表达功能改变了古典文体互渗中程式化、韵散结合的外在形态,更重神韵与精神的融合。现代白话的确指性、及物性使得文体渗透中的审美内涵发生了现代质变。文学语言变革对文体渗透的现代型变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语言变革的角度可以深入恰切地认识现代文学文体渗透的某些现象,可以更准确地评价现代文体互渗中的传统因素。  相似文献   

3.
散文是文学领域中的一种重要体裁,而“五四”散文在中国现当代散文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五四”散文与五四时期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和变革的时代潮流相契合,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主体和接受的群体异常庞大,“五四”散文不仅与古典散文渊源密切,而且也受到外来文学的影响,这些共同促成了“五四”散文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论“五四”时期“诗散文”的创作傅德岷—“诗的散文”诞生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文学革命的先驱者看来,散文使用白话是古已有之,韵文使用白话则需重新创造。以胡适为代表对新诗的语言进行了最初的“白话”的“尝试”,力图用精炼的语言与分行的形式完成诗与散文...  相似文献   

5.
从强调白话的实用意义到关注白话的美学品格,从工具层面的思想传输,到本体层面的价值呈现,五四小说语言的变革不再是被动选择,正逐步向语言的本质靠近,从而直接亲近了时代,亲近了大众,亲近了生活的原生态感受.五四小说开创了从工具性到本体性的新的语言之道,但也存在误区.这一历史进程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深入考察不仅是论题的需要,对于今天再造文学语言的诗性辉煌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6.
在二十世纪散文发展的历程中 ,散文创作中的个性 ,以其执著的品格和不屈不挠的拼搏 ,自“五四”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以后 ,走过了筚路蓝缕、艰辛悲壮的发展历程。散文中的个性显示 ,绵延起伏、锲而不舍 ,时而隐忍、时而激烈 ,一直成为文学中永恒的主题、永远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在清末民初时期,中国古代文学系统发生了裂变,文学语言呈现出多元杂糅发展的局面.在胡适等人的理论倡导下,现代白话一统成为新文学唯一的文学语言基础.同时,白话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大的发展,呈现出相当的欧化倾向,兼收并蓄并最终形成了一种具有表现力的中国现代民族书写体系.清末民初与五四时期文学语言建构产生了明显的区别空间,由此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五四文学中文体、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赵树理的文学语言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从语言的层面进行探讨,赵树理语言表达过程属于换喻型,喜用、善用修辞的借代格,在群众口语的基础上,结构反、超语法的词语的超常搭配,创造出自己为群众熟悉而又陌生的独特语言。赵树理不仅有深厚的群众语言素养,而且有较高的中国古典文学,“五四”新文学的造诣。由此确立了艺术语言的参照系,培养了锤字炼句、表达精密规范的自觉性,练就了一套不单能从沙里淘金,更能用金制作出自己独具个性的艺术品的高超技能。  相似文献   

9.
从《中国新文学大系》开始,文学史界都默认鲁迅《狂人日记》的“开端”地位,在此认知视角下,陈衡哲的《一日》、刘韵琴的《大公子》、李劼人的《游园会》由于形式上未能突破传统写作范式,创设有“意味”的现代白话小说体;语言上未能突破地方圈层,融入文化中心的语言结构;情感上不能与五四文化的普世价值合流而无法被纳入“现代白话”的研究视野。讨论孰为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不仅能够反映出五四时期新的小说形式、语言结构和情感价值的诉求,也能够揭示出文学革命前后文化中心—边缘的替换与变更,更能折射出以北京为轴心的五四新文学辐射结构之外的更多的“现代”表现。  相似文献   

10.
主持人的话     
这篇《京沪两地晚清、民国小报的语言文化现象》探讨的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后中国文学语言的走向,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种复杂多元的文化景象。语言是文学的载体,新文学运动是从语言革命开始的,即以“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口号为旗帜,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1921年以后白话文逐渐成为中国语文教育、书面交流的主要工具。作者的学术专攻是研究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媒体小报,她所描述的北京小报使用的口语白话、上海小报使用的松动文言,无论从白话还是文言的发展历程上看,都是很重要的现象。媒体语文为社会语言的反映,又必然成为文学语…  相似文献   

11.
百年中国文学语言观念的衍变,在大陆经历了从以文言为正统到以白话为正宗的质的、根本性的转变。在确立了以白话为正宗的语言观念的前提下,大陆文学的语言观念基本上经历了从“先锋”到“通俗”,由“通俗”再到“先锋”,最后“先锋”与“通俗”并立互补的发展轨迹。在台湾,在以白话为正宗的语言观念兴起之后,台湾文学的语言观念还经历了从“日语”向“汉语”的转型,“先锋”与“乡土”二元共存、互渗兼容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精品意识观照现代诗歌和现代散文的历史流变和成就。认为:现代诗由初期白话诗到以艾青为代表的诗派,不单是诗的形体的变革,更是诗的观念与内容的革新与创新。由于“五四”新思想的润泽,白话文体与语言的形式美,再加古典散文和外国散文的影响,都使现代作家独标个性,各骋才能,写出精金美玉似的散文佳作。现代诗文都经过历史合力的提高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语言不仅仅代表语言本身,还是文化的存在,因此语言的更新不仅是语言本身的转换,也是文化观念和心理的转换。从“五四”白话文运动肇始,文言文的存在状态和古典文化形态变得模糊而暧昧,白话文所开创的现代文化显示了其特有的现代性特征。本文以“五四”语言革命为个案来探讨现代白话文体与现代文化形态的关系,考察作为独立语言系统的现代白话如何促成现代文化与古典文化的分野以及精神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胡适倡导的以白话代替文言的语言变革最终导致了新文学运动的发生,他进行的语言研究对现代语言学说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普迅凭借其崭新的、独具内蕴的现代文学语言观念,成为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文章通过语言本质论、语言目的论、语言建设论三个方面分析胡适及鲁迅二人的语言观,并试图窥探中国现代文学语言观的变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现代散文发展史上,朱自清的散文创作在“五四”时期的成就应为最高,影响应为最大。从现实关怀、人间真情、散文意境、散文构思及其语言几个角度去解读朱自清的作品,阐释其散文艺术的美学意蕴。  相似文献   

16.
“五四”以来的散文创作,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呈现出一种崭新的风貌。一方面它合乎逻辑地承接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优秀传统,另一方面它又创造性地借鉴了外国文学有益的经验。可以清楚地看出,中国现代散文是在过去整个中国文学的土壤上成长起来的,既是它的一种十分合理的发展,又带着一种经过变革后的极大的创造性。而朱自清正是散文发展这个重要时期升起的一颗灿烂的明珠。朱自清散文构思独特、情感真挚、色彩宜人、语言和谐,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中国现代散文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对朱自清散文创作所取得的艺术成就加以研究总结,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文言与白话交接时期的产物,“冰心体”无疑在白话文学话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冰心体”标志着冰心的白话文学语言尝试已形成独有的语言风格.《默庐试笔》虽然“试”于冰心三年的写作断层之后,但仍承接了《寄小读者》等作品的“冰心体”语言风格.以形象生动的细腻描摹、一唱三叹的情思流淌、富于吟咏的音乐美感等审美特征,与作者其他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融为一体.所延续的“冰心体”风格的呈现,带给人们以富于语言文化底蕴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18.
葛苑春 《宿州学院学报》2004,19(5):49-50,92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新散文的产生 ,是散文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它使散文从文章学概念中分离出来 ,成为注重审美属性的独立文体。本文初步探讨了“五四”新散文产生的原因 :特殊的时代背景 ,内部学术的衰败 ,桐城派古文及八股文对人的禁锢 ,以及外部注重个性解放的思想意识、新的文学观念传入等。  相似文献   

19.
作为思想家、政治家和文学家的韩愈,其文章是他各方面业绩和成就的集中体现.就文章本身论,它们无论在思想史上还是文学史上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思想、学术上它们开拓宋明"新儒学"的先河;文章写作和散文创作上则实现了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巨大变革.特别是在中国文学散文的发展上,他以明晰的理论、卓越的实践领导一代风气,在丰富和完善散文文体、发展散文艺术、锤炼散文语言和表现技巧等方面均作出巨大贡献,其个体作品更成为文学散文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语言变革驱动了中国新文学的发生,并开启了文体范畴化的现代之旅。“文界革命”与“语言革命”的统合,突破了古代散文的“义法”,确立了以个性为本位的现代散文体式。得益于现代儿童观及散文文体的转型,儿童散文在语言“道器合一”的新变下应运而生。儿童散文内蕴“儿童”的文体属性,但实质上却是成人与儿童“两代人”的话语转换与讲述。立足于儿童文学本体的原点,儿童散文的文体学包括“文之体”与“文和体”两个层级。从描述性概念向结构性概念转变,可洞见儿童散文文体现代化的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