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审视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价值,认为全会为中国现代化的启动和展开奠定了思想前提;是当代中国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折点;是从僵化半僵化状态、封闭半封闭状态到改革创新、走向世界的转折点淡由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向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过渡的转折点;是当代中国由大乱走向大治的转折点;也是当代中国的发展理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2.
美术教育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从此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这是一个新的历史的转折点.改革开放迄今三十年,三十年转瞬即逝,但对于中国新时期的历史进程来讲,却是变化巨大、成就辉煌的三十年.  相似文献   

3.
论清末修律的原因、价值及其局限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清末修律以逆行倒施的方式进行,但学术界认为,它是中国法律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传统法制向现代化法制过渡的转折点.客观和历史的评析清末修律的成因和价值,对中国当前依法治国、宪政建设的实践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浅析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四七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居高临下,俯瞰长江,威慑江南,像一把利剑刺向国民党反动派的心脏,从而开始了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大反攻。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这是一个伟大历史转折点。它是蒋介石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个转折一经发生,历史的车轮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国际政治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世界,人类正处在世纪之交的历史转折点上。然而,我们不能把这个转折点仅仅看作是单纯的时段上的转折,它还包含了除时间而外的更多的社会历史意蕴: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社会的、军事的乃至人的观念的转折。世纪之交,既是时间的转折点,更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转折点。政治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大分支,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类历史发展的走向;而国际政治发展在当代世界政治发展中占有日益重要的地位,因此,对21世纪国际政治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并作出展望,是所有关心世界政治发展的人们的共同任务。需要说明的是,“国际政治”一词在词义上有广狭之分。狭义的国际政治是指国  相似文献   

6.
1978年中国经济面临崩溃,中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时隔32年后,中国道德面临崩盘,中国站在社会伦理的转折点上。中国下一个30年的关键词必定是均富与平权,包容与  相似文献   

7.
近十多年来,嘉靖朝历史研究成为明史研究中的一个亮点,对大礼议的研究又是嘉靖朝历史研究的一个切入点,在大礼议复杂而又曲折的争论过程中,发生在嘉靖三年(1524)七月的"左顺门事件"显得格外重要,且成为大礼议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8.
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台湾,在上个世纪后半段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成就,被冠之以奇迹的称号,台湾的汇率制度在台湾的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几个历史的转折点台湾都恰当地选择了汇率制度.从台湾汇率制度的演变入手,分析汇率制度变迁背后的历史逻辑、未来台湾汇率制度的走向.  相似文献   

9.
安史之乱是我国历史一次重要事件,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指安禄山,史,指史思明,"安史之乱"系指他们起兵反对唐王朝的一次叛乱.安史之乱自唐玄宗天宝十四年至唐代宗宝应元年(755~762年)结束,前后达八年之久.这次历史事件,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对唐朝后期的影响尤其巨大.  相似文献   

10.
建国前后中英两国对香港的政策及其影响邢悦新中国的建立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英关系和香港问题的历史转折点。从此,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收回香港,恢复对整个香港地区的主权只是时间和方式问题。本着马克思主义的求实精神,本文拟对新中国建立前后英国对香港的政策...  相似文献   

11.
194 5年大选在英国现代选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奠定了战后共识政治的基础 ,标志着工党政治生命的重大转折。工党在这次大选中的历史性胜利 ,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向何处去,这是欧洲各国尤其是德法两国政治家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欧洲的安全与稳定,德法关系是关键.鉴于德法两国仇怨的历史及二战后欧洲局势,阿登纳提出德法和解与欧洲联合的思想.德法和解不仅有利于欧洲的安全与稳定,而且是刚成立后的联邦德国取得独立主权、实现经济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欧洲一体化的基石.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美国财政部提出了一道关于战时财政的经典命题:政府应该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税收、发行债券或者增加货币持有量?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使收入满足开支的需要,美国联邦政府做了大量的努力。税收是美国战时财政收入的来源之一,但是,尽管在一战中税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却远远达不到支出的需要。所以财政部不得不通过发行五次公债来提供大部分的战争支出,即著名的自由公债。本文主要从一战中美国的战时税收和公债政策方面进行综合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居民收入差距经历了一个先缩小后扩大的U型变化过程,转折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当前其居民收入差距水平在经济发达国家中是最大的.美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这种变化意味着在工业化后期开始出现的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并不是一种长期延续的趋势,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会带来居民收入差距的新变化.美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演变和水平也说明政府政策的取向和干预力度对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化和水平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试论冷战起源的几个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各种各样.冷战是多种因素合力造成的结果,是客观环境和主观认识的统一,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本文认为战后苏联同西方盟国战略合作基础消失,导致在各个方面的对峙,并逐渐走向冷战.世界力量发生改变,两极格局形成,人类对世界大战的认识,意识形态的对抗,都对冷战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华侨是中华民族在海外的支系.东南亚是海外华侨最为集中的地区,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华侨人口已超过600万.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南亚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亚太战场的重要区域.在从1942年1月至1945年8月的三年半时间中,面对入侵和占领东南亚的凶残的日本法西斯,在南洋的中华儿女--华侨在艰苦的条件下奋起抗战,在华侨华人史、东南亚史和世界反日本法西斯侵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7.
以中国为主要参战国的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伟大的正义战争,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20世纪世界历史上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和平与发展的战后时代。二战摧毁了法西斯战争势力,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促进了殖民体系的崩溃、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和发展中国家的兴起,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的革命与改革,为战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开辟了道路,使人类社会出现了以平等与依存求发展的新模式,取代了以征服与掠夺求发展的旧模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战后人类社会经济的空前进步与繁荣。  相似文献   

18.
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首先是向西方学习的运动,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果改变了这一方向,于是由学习西方转向了文化保守主义或者另觅出路,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共同作用下,五四新文化运动转向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巴尔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成立的民族国家组成巴尔干同盟,它们在1912年和1913年相继打了两场战争,最初反对土耳其,后来又相互争斗。两场战争结束后,塞尔维亚成为一个强国,而保加利亚则在领土和人口上都蒙受重大损失。一战期间,巴尔干分成两个阵营:塞尔维亚在三国协约一方作战,而保加利亚和土耳其则与中央列强结盟。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巴尔干产生很大影响。战争结束后,巴尔干依然是一个分裂和保守的半岛。  相似文献   

20.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澳大利亚移民史上的转折点。出于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战后初期到上世纪60年代,澳大利亚掀起了大规模的移民潮。此次移民计划着重强调劳动力市场的直接需求和种族、文化纯洁性的保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