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晓雨 《探求》2001,(2):18-19
“实行火葬 ,改革土葬”的殡葬改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推行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 ,殡葬改革在我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是推进的速度较缓慢 ,全国的发展水平也不一致 ,有些地方火化率长期徘徊在较低的水平 ,有的地方把火化后的骨灰仍以入土埋葬为主 ,因而建坟造墓同样占用了大量土地 ,与推行火葬 ,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的初衷相去甚远。因此 ,殡葬改革仍然任重道远。而目前影响殡葬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的缘由 ,除了操作层面的一些因素外 ,关键仍在于人们殡葬观念的更新上。殡葬作为生者对逝者的一种行为方式 ,其中包含着深刻的价值内容 ,这种…  相似文献   

2.
自1956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倡导实行火葬的倡议书上签名后,从此一个推行火葬、改革土葬、破除千年丧葬封建迷信的殡葬改革在全国展开。由遗体土葬改变为实行火葬是人类丧葬习俗的一大  相似文献   

3.
加强殡葬管理,大力推进火葬。安徽省政府要求火葬区内的各级政府采取坚决有力的措施,努力提高火化率。火化率高的地区,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长效管理机制,防止滑坡反弹;火化率不稳定的地区,要认真剖析原因,落实责任,加强监督管理,确保火化率稳中有升;火葬工作尚未推开的地区,2005年年底前要全面启动,加大力度,确保火化率不低于60%。对违反殡葬法规进行土葬的,要坚决起尸火化;骨灰入棺二次土葬的,要一  相似文献   

4.
遗体火化和骨灰安放是殡葬管理的重要内容。广东省年均遗体火化量约40万具,妥善解决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安放,关系到殡葬改革目的的实现。多年来,广东省坚持遗体火化和骨灰安放并重,巩固提高火化率,探索骨灰出路,推行文明、生态、节地、环保葬法,切实保护土地资源、林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5.
程昌富 《社会福利》2004,(12):24-26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推进,推行火葬、改革土葬、文明治丧、节俭办丧的社会风气逐渐形成,一个以政府为主导、部门协作、社会监督、群众参与的殡葬工作机制已逐步建立。但不可否认,农村地区殡葬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殡仪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以及殡葬设备的技术含量还比较低,葬式改革进展缓慢,殡葬改革任务艰巨。  相似文献   

6.
季李 《社会福利》2008,(8):15-16
延边州位于吉林省东部,下辖8个县市,总人口217万人,其中朝鲜族占总人口的37.7%,年火化遗体12000具,火化区火化率保持100%.多年来,延边州立足于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文特点,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殡葬改革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崇尚文明进步的殡葬习俗,依法规范殡葬管理,积极推进骨灰处理改革模式,加快了全州殡葬改革进程.  相似文献   

7.
推行殡葬改革的目的是倡导文明节俭的丧葬习俗,减少群众丧葬负担,节约耕地,保护环境。但一些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在推行殡葬改革工作中,重火化轻治理的问题相当严重,很多群众将亲属遗体火化后的骨灰再次装棺埋葬,堆建坟头,大操大办,原来的丧葬陋习丝毫未改,只是  相似文献   

8.
延边州的殡葬工作者在推动殡葬改革过程中发现一些朝鲜族人将死者骨灰既不保存也不安放,当即吹散。于是,积极宣传推广,在朝鲜老人聚集的街道社区、村委会进行宣传引导,并采取现场示范、亲朋传递等方式争取群众认同。同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和扶持丧主吹骨灰。对于拟吹骨灰的丧主,给予运尸、火化、丧葬用品等方面的优惠。2004年吹骨灰918具,占全市火化总量的51%。在积极推广吹骨灰方式的同时,还大力引导丧主采用骨灰撒江、撒河等生态的葬法,有效地遏制了骨灰二次土葬现象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殡葬事业蓬勃发展青海省按照国家殡葬改革的方针,以民族地区殡葬改革工作为重点,不断加大殡仪馆建设力度,积极有步骤地推行火葬、限制土葬、改革天葬、禁止水葬,加强殡葬管理,在革除丧葬陋习、提倡文明节检办丧事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殡仪服务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和数量为历史之最,殡葬基础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文明进步,积极地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事业的管理,已成为我国整个社会事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通过积极倡导移风易俗、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气,大力改革土葬,推行火葬,大兴文明之风,告别封建迷信的丧葬陋俗,全国的殡葬改革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殡葬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节约土地,保护中华民族的生存环境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改造社会,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虽然,近几年殡葬工作成效显著,但社会对殡葬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殡葬管理办法》规定:外地人员在火葬区死亡的应当就地火化。因特殊原因,需要将遗体运往生前居住地火葬的,应持死者生前居住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出具的证明,经死亡地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批准,用殡葬专用车运送。《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规定:将应当火化的遗体土葬,或者在公墓和农村的公益性墓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埋葬遗体、建造坟墓的,由民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拒不改正的,可以强制执行。  相似文献   

12.
推进骨灰安葬方式的多样化,是新时期推进殡葬改革深入发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殡葬改革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殡葬改革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群众对遗体处理的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推行遗体火化已被广大群众广泛接受。但是,由于旧的丧葬陋习根深蒂固,遗体火化后的骨灰乱埋乱葬现象在某些地方依然比较普遍。许多地方的高速和主干公路两侧,自然风景区、水源保护区、村民居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以来,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和自然资源的不断减少,人死后遗体实行火葬逐渐成为全球丧葬的主要方式之一。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不断加强,面向即将来临的新世纪,深入推行火葬更是不可逆转的时代发展潮流。推行火葬意义深远实行火葬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以土葬为特征的传统丧葬制度和丧葬礼仪,打上了封建时代社会风俗、道德规范和政治制度的烙印c实行火葬,从根本上破除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丧葬陋习,阻止了封建宗法关系与落后习惯势力的干扰和破坏,倡导了适应当代社会发展潮流的科学、文明、健康…  相似文献   

15.
李振连 《探求》2001,(2):21-22
改革开放以来 ,伴随着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等方面改革的深入 ,以“推行火葬 ,改革土葬”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改革也在不断推进。但碍于观念和利益问题 ,殡葬改革仍举步维艰 ,殡葬市场的发展还未取得应有的地位。对此我们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加以重视 ,以便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一、殡葬市场存在的客观必然性改革开放以来 ,我们在经济领域逐步引入市场机制 ,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对于“殡葬市场”人们却谈虎色变 ,认为在殡葬领域不宜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说是“活人连死人的钱也赚” ,其实殡葬市场的存在有其客观的必然性和…  相似文献   

16.
制度设计 根据我国国情,遗体土葬和火葬并存还会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提高遗体火化率,公共财政必须加大投入.  相似文献   

17.
推行火葬《民政事业统计发展公报》资料表明:从1978年到2005年,全国共火化遗体6727.1万具。2005年全年火化遗体450.2万具,火化率达53%。实行殡葬改革,每年可以节省数万亩耕地、百万立方米的木材和数百亿元的丧葬费用,缓解了资源不足的压力,保护了生态环境,推动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了积  相似文献   

18.
白保玉 《社会福利》2005,(11):17-18
殡葬改革过程中,设立公益性公墓基本满足了农村村民的殡葬改革需要,对解决乱埋乱葬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因其收费符合当地村民的收入状况,为由传统土葬向以火葬为主要安葬方式的过渡起到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殡葬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裴悦 《社会福利》2005,(6):62-62
2005午3月底,湖北省宜城市跑马山公墓专门开发了一片树葬区,培育了多种苗木,同时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宣传殡葬改革,倡导骨灰树葬方式,推行“以树代墓,与树千古”这一符合环保理念的绿色殡葬,引导殡葬改革向纵深发展。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活动,全市已经有了“树葬”宜城第一人。据悉,该市计划在今后两年内,以跑马山公墓树葬区建设为标准,在全市各乡镇建设一批以“树葬”为主要安葬方式的公益性公墓,从而有放解决决土葬和乱埋乱葬问题。  相似文献   

20.
江西省樟树市不断加大殡葬改革的建设力度,优化殡葬服务环境、近几年来,相继投入230余万元,完善了悼念厅、火化车间、大小悼念厅、尸体冷藏室、整容室、丧属休息室、综合楼的基础设施,购置了2台新式火化炉,硬化了场内路面,美化了场内环境,现已形成了遗体存放、追悼吊唁、尸体火化、骨灰安放、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