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失业现象。在我国,失业主要有经济运行中的失业和体制改革中的失业两种类型。目前,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是:劳动力供大于求、城镇富余职工和农业剩余劳动力迫切需要转移、结构性失业突出、扩大就业与提高效率间存在矛盾。解决问题的途径是:通过宏观调控实现充分就业;发展经济增加就业量;发展第三产业;尽快改革劳动用工制度;建立劳动力市场体系;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劳务输出等。  相似文献   

2.
在体制转轨、结构转型期,由于劳动者人力资本水平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要求,结构性失业非常突出.解决结构性失业有赖于新兴产业的成长和劳动者新的劳动技能的形成,而劳动力无论是从传统产业转入新兴产业还是新就业于传统或新兴产业,都存在适应能力的问题,只有提高人力资本水平,才能缓解结构性失业现象.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女性劳动参与率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在25-35岁之间黄金劳动年龄范围内。在这一时期,女性劳动者面临着怀孕哺乳、儿童照料、家务劳动参与以及劳动力市场参与的双重任务,处于工作与家庭的剧烈冲突之中,劳动供给极为困难。对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文章从性别歧视、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情感归属上的冲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借鉴韩国、美国、法国以及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经验,从儿童保育、措施或政策、公平就业机会、防止怀孕歧视、工作时间安排等方面提出提升有家庭责任的女性劳动者的参与率的一些社会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城镇失业现状与分析《浙江省城镇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失业是指在法定的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的劳动者没有能够就业的一种社会现象。在世界范围内,失业已成为全球性危腻据国际劳工组织1994年提供的数字,目前全世界大约有30%的劳动力,即8.2%,比上...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新阶段的中国人口变动与就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在建设小康社会发展阶段的人口和劳动力变化的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测,并分析了上述趋势变动带来劳动参与率过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压力过大、结构性失业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等就业效应,提出在新阶段的就业政策是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职业教育体系,大力推进城镇化步伐。  相似文献   

6.
李朝章 《理论界》2006,(7):273-273
一、建立并实施劳动就业培训的长效机制,从根源上治理结构性失业1.确实落实劳动预备制度,提高新生劳动力素质。劳动预备制度是国家为提高青年劳动者素质,培养劳动后备军而建立和推行的一项新型培训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内容是组织新生劳动力和其他求职人员,在就业前接受1~3年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使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或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后,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2.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就业准入制度。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国际上通行的一种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资格进行认证的重要制度,是国家确定的一项…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失业保险制度的政策视野和政府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虹 《天府新论》2005,(6):69-70
国家就业政策应该对劳动力市场上的所有合法求职者一视同仁,公平对待.解决失业问题,并非消除失业现象,而是通过发展经济开发就业岗位,通过职业培训提高求职者的素质和技能,把失业人员的数量控制在社会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同时,通过实施失业保险对暂时不能实现就业的劳动者给予帮助,把失业造成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8.
中国各地区间劳动力市场相对分割,劳动力在地区间自由流动存在制度障碍,同时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工资率存在较大差异,进而可能导致各地区城镇居民劳动参与行为存在较大差异。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分析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的劳动参与行为,并估算不同地区城镇居民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结果表明:在每个地区内部,女性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均明显大于男性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随着地区工资率的上升,女性劳动参与率明显上升,劳动参与工资弹性明显下降;随着地区工资率的上升,男性劳动参与率呈现出上升趋势,但劳动参与工资弹性没有显示出持续下降趋势。因此,消除户籍制度形成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提高工资水平,不仅能够有效地促进城镇居民的劳动参与和就业,而且有助于抑制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  相似文献   

9.
就业保障的难点与政府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难点。当前呈现的新特点是 :供需矛盾突出 ,失业人员和新增劳动力不能适应就业岗位的素质要求 ;下岗失业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 ,因失业而导致的贫困、疾病、离婚、犯罪等不良影响波及社会其他方面。对此 ,政府应有所作为 ,必须确定解决就业问题的基本原则和目标 ,既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原则 ,又要强化对就业的政策调控。确定“就业优先”战略 ,制定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人口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产业政策等都要充分考虑“就业优先” ;建立统一公平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并在“市场失灵”之时实施必要的政府干预 ;完善劳动法律体系 ,调整劳动标准以促进就业 ,制定竞争规则 ,进行就业市场的监督检查 ;强化政府对职业技能培训方面的指导作用 ,提高劳动者素质以缓解结构性失业矛盾 ;近年 ,要着力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并特别关注其中的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 ,可采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如减免税费、开发公益岗位、使用财政资金直接扶持等促进其就业 ;同时 ,加快建立有利于促进就业的社会保障政策和体系。  相似文献   

10.
构筑中国社会的安全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初中国社会安全的几大隐患   1 不断攀升的失业率和颇具规模的城市贫困人口失业是市场经济社会的一种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 ,一定水平的失业存在也是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必要调节手段。然而 ,过高的失业率则会造成资源和人力资本的浪费 ,影响经济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发达国家如美国曾先后把实现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即所谓自然失业率定在 4%和 6 %。我国劳动力资源存量过大 ,目前在 8亿人以上 ,并以每年 2 0 0 0万人的总量增加 ,到2 0 10年的高峰期 ,劳动适龄人口将占总人口的 70 %以上。这意味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就业压力将持续增加。届…  相似文献   

11.
古典经济学家认为 ,劳动的自然价格的决定独立于劳动的供求关系之外 ,劳动的供给受劳动的需求的调节 ,否认在劳动供求均衡点之外还存在着劳动供给。马克思把劳动力的供给看作一个独立变量 ,否认了劳动力供给自发地受劳动力需求调节 ,将超出劳动力供求均衡点之外的劳动力人口称之为相对过剩人口。新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均衡工资由劳动的供求关系决定 ,把劳动供求均衡点之外的劳动人口称之为自愿失业。凯恩斯在新古典模型中引入价格刚性和工资刚性的假定 ,用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解析了周期性的非自愿失业。弗里德曼在新古典模型中 ,用市场机制的功能障碍所引起的高于均衡工资的刚性工资解析了自然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概括了周期性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和实际失业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解决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研究就业问题,首先要对我国的失业总量和失业率有一个正确的统计。我国统计部门所公布的失业率为城镇登记失业率,失业率为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指非农业户口,在一定的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无业而要求就业,并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求职登记的人员。为了...  相似文献   

13.
对制度安排的劳动力市场退出和退休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安排的劳动力市场退出是指由国家及企业等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法律规定、规则运作下的劳动力的市场退出.对于具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安排的老年劳动者而言,退休年限及退休金的制度安排客观上代表了该社会普遍认同的终生效用最大化选择."机会收益"模型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的老年劳动力的退休行为中提前退休或延迟退休的选择行为有较好的解释力.近期在社会就业困难和新增劳动力供给充分的情况下,我国全面提高退休年龄的时机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失业现象的生成,不能单纯地用人口过多、劳动力无限供给来解释,应该在劳动力的供给与经济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的关联中来说明。只有当劳动力的数量超出经济发展的规模与水平时,失业才成为不可避免。在一定时期内劳动力的供给是一个定值,因此,失业率主要取决于经济发展的状况,凡是影响经济发展规模与水平的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就业状况。所以,应该从产业结构、经济体制、国家政策、劳动力供给等诸多因素中,剖析我国失业现象的生成。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劳动力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劳动力市场的建立和发展,意味着一定数量劳动大军的有序流动,是部分劳动者处在失业——再就业的大循环过程中。在我国这样一个生产力水平较低、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怎样看待失业现象以及如何实现充分就业是我们继续深化改革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衡量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社会就业与失业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客观反映了劳动力市场的现实状况,又间接地反映了国家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利益、技术和管理等因素造成了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的误差。应将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失业率统计纳入城镇就业与失业率统计体系,建立面向市场的大学毕业生就业与失业测量体系,完善现行的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统计体系,发挥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预警功能。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失业率不断刷新。“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要有新思路,具体工作要有新举措。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理顺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其发展。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政府为灵活就业提供政策支持以消除劳动者选择灵活就业的后顾之忧。发展教育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大力加强新增劳动力的职前培训、在职职工在岗培训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  相似文献   

18.
一、实施再就业工程的必要性失业是当今社会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也是各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体制改革和结构升级的重要时期,据有关部门统计,原1992年~1997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为2.3%、2.5%、2.8%、2.9%、3.0%、3.2%,实际失业率要高出以上统计数据。“九五”期间,我国劳动力自然增加5124万人,按照国际通用的劳动力参与率计算,我国平均劳动参与率为84、26%,实际要求就业人数将增加4356万,国有企业将有2000万富余人员也逐步转为社会下岗失业人员,至于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将达到卫.2亿。这…  相似文献   

19.
中国转型经济中的隐性失业和就业制度变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城市就业双轨制与城乡劳动力市场的三元模式,是转轨期间中国就业制度的基本型态.在这种基本制度型态中,劳动者的理性选择行为,对于不同的劳动者是不一样的.由于双轨制所导致的享有体制利益的城市劳动力滞留在原有的体制内,就造成了就业制度的全面市场化与全国统一劳动力市场的无法形成.因此,低效率的企业制度和隐性失业将被迫存续下去.  相似文献   

20.
二元劳动力市场条件下的就业体制转换   总被引:71,自引:0,他引:71  
本文通过城市非国有部门的产生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阐释了在二元化的城市劳动力市场条件下就业体制转换的机理。文章认为,无论在比较严重的失业现象出现之前还是之后,国有企业所依托的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决定和就业吸纳的传统制度因素,都是这种体制转换的实质性障碍;而现行的以歧视性就业为特征的政府反失业政策,具有加强传统体制的效果。因此,放弃歧视性就业政策,开放城乡劳动力市场,是实现就业体制转换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