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生活空间质量导向下城市新区建设作为城市空间扩张的一种新形式,在客观上需要更大的城市空间载体和更高规格的顶层设计,才能合理解决城市人口居住,引导城市转型,拉动区域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等,因而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导向下有为地推进城市新区城市设计建设,对缓解城市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亳州新区为案例,在全面认知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战略定位和结构布局,最后从实际操作层面,提出形象与设计,以提升亳州城市生活质量和空间品质,引导该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文呼吁在世界事务研究中对全球城市给予更多的关注,以便更全面地解读全球治理这一由相互重叠的管辖权力范围组成的多层次的进程。文章指出,国际研究对全球城市的战略角色非常不敏感,同时展现了全球城市如何通过发挥其联网能力在世界舞台上演绎纵横,从城市的角度为厘清全球治理多层次的治理性提供了线索。笔者认为,通过全球城市的视角,能够使理论学者将被治理方式与政治团体相隔开的宏观进程与微观动态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3.
贾馥冬  杨雪伦 《城市》2015,(10):44-47
笔者通过对城市内涝产生的原因和危害的分析,结合对目前城市发展的新模式———海绵城市的解读,以天津滨海新区为切入点,针对城市总体规划、各专项规划以及雨水利用与循环3个方面进行重点研究,由定性到定量阐述海绵城市建设在整个城市规划中不同阶段的落实办法。  相似文献   

4.
慕然 《职业》2013,(19):76-76
为了让社会了解真实的应届生就业市场情况,智联招聘对全国的28个重点城市的应届生就业形势做了相应的分析和解读。 珠三角城市竞争最为激烈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13年,各城市应届生岗位的竞争指数位居第一梯队的依次是广州、深圳、苏州、上海、北京和南京,第二梯队为沈阳、无锡、西安和成都,第三梯队为其他二线城市。  相似文献   

5.
《安家》2010,(5)
在当代城市化进程中,许多城市的历史风貌正被一点点地蚕食,城市的文脉与记忆正被一点点地割裂.为此,真正的"城市运营商"则会对保护城市的文脉,保护历史形成的街区,城市记忆,城市尺度,路网格局,商圈等予以足够的关注,对拟改造项目及城市的历史及现状进行分析,把握城市规律,解读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6.
王晶晶 《城市》2018,(3):48-58
低碳社区是建设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的基础.笔者旨在对我国的城市低碳社区研究背景、基本议题及理论框架进行文献梳理,分析归纳当前的研究谱系,继而探讨如何推动城市低碳社区研究的深入.近十年来,我国的城市低碳社区研究从介绍西方经验、解读低碳政策向研究我国具体问题转变,使我国学者对城市低碳社区研究的自主性逐渐觉醒.未来更深入的城市低碳社区研究可有以下几点方向:一是加强对经验的深层剖析和理论归纳;二是建立基于我国经验事实和情景的本土化理论框架;三是推动多学科研究向跨学科研究演进.  相似文献   

7.
城市历史遗产作为城市特定时代历史与精神文化的载体,在对其进行展示与诠释的过程中必然面临与人的互动关系。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探索对作为城市符号实体的历史遗产的诠释过程与解读过程的差异,在认知主体对城市历史遗产符号的"再创造"的理解能力的基础上,将符号学的"共识性"与"模糊性"引入城市历史遗产展示与诠释的研究中。并以重庆渝中区城市历史遗产展示研究为例,探索该理念在城市历史遗产诠释研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正城市是人类文明的产物,也始终伴随人类文明的进步而不断发展演变。那什么是"城市"?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非常复杂的问题,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文化背景对城市往往有不同的解读与理解。我国古汉语中城市是"城"与"市"的组合,"城"主要是为了防卫与安居,并且用城墙等围起来的地域,《管子·度地》说"内为之城,内为之閬","市"则是指进行商品交易等经济的活动场所。因此"城市"的基本功能是满足人的居住与生活。1933年8月,国际建筑协会(CIAM)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  相似文献   

9.
王晓玲 《城市》2006,(4):59-62
城市形象是人们从不同层面对城市的印象和体验,是城市文化内涵的一种外在化表现.城市形象既包括物化的硬件系统,也包括非物化的软件系统,是硬件和软件、有形和无形的完美结合.由于文化是分层次的,因此城市形象作为一种文化形象也是分层次的.城市形象的外层为城市形体形象,主要指城市的建筑形象、景观艺术形象和环境形象;城市形象的中层为城市行为形象,主要指城市的管理形象、服务形象和企业形象;城市形象的内层为城市精神形象,主要指市民精神、城市精神和城市理想,它是城市形象的内核和灵魂.解读城市形象的文化内涵,对于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交通强国,绝非一个单纯的技术系统建设问题,我们面对的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很多对于交通强国的讨论,是站在行业立场上的解读,但是作为国家战略的内涵,需要更加全面的思考. 交通强国战略中,城市具有重要意义和特殊性:依托交通和通信网络促成的"流空间"中,城市成为各种活动集聚和矛盾汇集的场所,成为一个关键性要素;城市政府推进交通强国,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特殊性,在强国家、强自身,以及公众获得感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一月到三月,全球知名旅游杂志<旅游与游憩>(Travel Leisure)针对城市、饭店、SPA、游轮、国内航空、国际航空等各项旅游指针进行读者票选,在网站上以及透过杂志上的问卷调查了解读者的意向.这是<旅游与游憩>杂志连续10年组织的读者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2.
中古城市与近代公民权的起源:韦伯城市社会学的遗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权是近代政治的一个核心概念;西方晚期中古城市是别具特性的近代公民权的发源地。通过对韦伯之城市研究的某种重构式的解读,本文分析指出,借助于东西城市的比较研究和中世纪城市与古代城市的比较研究,借助于其城市社会学中潜在的宗教之维,韦伯向我们展示了西方中古城市何以能孕育出近代民主公民权制度之雏形的结构的、经济的、文化的条件。韦伯关于中古城市与近代公民权之起源的分析架构,对于我们理解、认识社群主义与自由主义之争,以及近期一些与公民权有关的理论和国内一些相关研究,都不乏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荆棘鸟》这部风摩全球当代畅销的作品在评论界却少有人加以研究和深度认知。在权威性的文学史上也很少对其进行深度解读,尤其是对该作品中的伦理冲突问题缺乏考究。《荆棘鸟》诞生于天主教国家——澳大利亚,这也就决定了其是具有宗教色彩的一本著作,透彻解读书中的伦理冲突及自我救赎,为解读现代文学作品提供一个参考和借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城市形象宣传话语是现代城市的名片,更是一座城市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的表征。以Kress和van Leeuwen建构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从"视觉语法"的角度解读以多模态方式出现的2017年西安城市形象宣传广告Image Promo of Xi'an City,深入、全面挖掘该城市宣传片中的意义构建,为以后西安的城市宣传广告的制作和设计,以及以视频类为主的多模态文本的分析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刘荣 《城市观察》2013,23(1):175-183,192
1977年通过的《马丘比丘宪章》修正了《雅典宪章》的一些条文,对于城市的规划与保护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这些理念对于今天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有一定的借鉴指导作用。因此本文将以对宪章文本解读的形式,联系我国城市的现状,具体分析这些借鉴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崩溃到创造传统城市生活:国内很多人解读《论语》,并引发了持续的论语热和国学热,你如何看这些热潮?而你最近也推出了一本解读《论语》的书《学而时习之》,你希望《学而时习之》能为《论语》本身或者国人带来哪些方面的启迪和新意?  相似文献   

17.
现代城市空间是地理实体存在的形式之一,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更高的生活质量和文化的追求,电影作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间承载着诸多社会文化要素,同时也暗含、隐喻诸多现实社会空间寓意。本文基于人文地理学视角,通过解读电影中空间的隐喻性,构建我们对于城市空间系统的认知模型,揭示电影空间关系指涉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18.
《看不见的城市》出版于1972年,是卡尔维诺后现代风格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实际上是对于《马可·渡罗:簿记》以及马可·波罗来华历史的一次重写。通过马可的叙述以及.马可与忽必烈之间的对话展开关于城市的一个个想象.卡尔维诺认为他“写了一种东西.它就像是在越来越难以把城市当作城市来生活的时刻,献给城市的最后一首爱情诗。也许我们正在接近城市生活的一个危机时刻。而《看不见的城市》则是从这些不可生活的城市的心中生长出来的一个梦想。”文中将从对城市的抒情、关于城市的幻象等几个方面对这一著作进行浅显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冯天甲 《城市》2016,(11):34-38
文章深入地反思了国内低碳生态示范区建设中存在的重规划理念、 轻空间品质的普遍问题,通过生态都市主义理论的引入,尝试对"低碳生态"的概念内涵进行更综合全面的诠释和解读.通过天津滨海新区中加生态示范区城市设计的实践,尝试创新思路,从城市设计的角度探索将"低碳生态"的概念落实到空间形态的设计方法和途径,并提出设计思路、 现行规范、 管理模式等的相关思考,力求提供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创造一个和谐、 活力、 高效、 宜人的城市时代的优美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直接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经过调查,笔者发现,现今语文教师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产生众多问题,出现"模式化""浅表化"和"片面化"的现象。对此,笔者在分析语文文本解读出现的问题基础上,提出语言学文本解读法、社会学文本解读法、伦理学文本解读法和接受美学文本解读法,并结合具体的文本解读案例,将理论的阐释与具体实践相结合,补充和丰富语文文本解读的研究结论,为语文教师解读文本提供多元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