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正确处理舆论导向和新闻舆论监督的关系,是新闻宣传工作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既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又积极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重要作用,所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课题。江泽民同志要求我们:“新闻宣传工作要弘扬时代的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重视对社会舆论情况和群众思想情况的调查研究,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舆论监督。”这段论述高屋建瓴地揭示了新闻宣传“引导人”和“做好舆论监督”的内在联系。舆论监督是舆论导向的组成部份,监督本身就是一种导向。但是,舆论导向又是新闻舆论监督的前提和大局。新闻宣传…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工作者要正确运用新闻工具,实行舆论监督,首先要正确认识当前新闻批评的难点,其次要依法进行新闻舆论监督,再次要坚持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最后要充分认识到新闻舆论监督工作是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站在这一高度上加以理解和认识,新闻报道才能更好地实行舆论监督,发挥舆论导向作用,自觉地为党的事业、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3.
潘汉 《南方论刊》2001,(2):41-41
正面宣传成就报道和舆论监督、批评报道,都是新闻媒体强化导向的一种有效办法。正面宣传、舆论监督与舆论导向是内在一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我们只有在抓好正面宣传这个重点的同时,辅以舆论监督,正确地开展批评报道,才确保正确舆论导向机制的健康运行。首先,实行舆论监督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进行。我国的舆论监督特别强调有领导的舆论监督,即任何舆论监督的行为都是应纳入党和政府的集中统一领导下,有步骤、守纪律地进行,尤其要做好对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实行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43件高校网络事件分析发现,主流媒体对负面新闻不再保持沉默,而是积极地进行舆论监督或引导;传统媒体作为信息源主要提供者的地位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但其对网络传播效应的正向推动作用依旧明显;主流媒体和传统媒体在“三俗”类议题和涉及“维稳”的议题面前,依旧保持惯有的谨慎和克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新闻舆论思想和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人关于舆论监督的创新认识是其理论渊源和思想基础。新时期以来,中国共产党主动面对网络等新媒体,积极应对其对社会的全面影响,在科学定位和廓清认识的基础上,以网络创新舆论监督形式,不断丰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督体系。在以个案推动网络舆论监督实践的同时,从逻辑上理清和探究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构建科学原则和方法,即运用一分而二和辩证矛盾观,以党性原则、正面宣传原则、主动发展原则和个性原则不断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南方周末》的舆论监督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南方周末》 的舆论监督已形成自身鲜明的特色。在题材上选取对社会危害大,群众关心且普遍存在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报道; 在报道形式上采取调查性报道与言论相结合的方式;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 坚守平民立场、用事实说话, 注意把握适度; 妥善处理过程监督与结果监督之间的关系, 注意舆论监督与正面宣传相结合。《南方周末》 舆论监督特色的形成有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7.
关于舆论监督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党对于民主监督历来重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专门用了一节来阐述“完善民主监督制度”,强调要“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这无疑对承担着舆论监督功能的新闻界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毋庸讳言,一个时期以来,我们的新闻媒体中舆论监督的声音是微弱的。某些...  相似文献   

8.
浅谈舆论监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目前舆论监督的现状,提出了新闻舆论监督应尽快立法,将舆论监督纳入法制轨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建设民主法治国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新闻舆论监督的目地在于化解矛盾,改进工作。为此,就要注意舆论监督的社会效果。基层新闻单位由于与监督对象不可避免地要经常接触,这就不可能回避一些人际关系。如何使舆论监督既取得各级领导和上下各部门的支持和理解,又使舆论监督达到目的,收到实际效果,是基层新闻工作者实感难以把握和操作的一个问题。从一些成功的经验看.准确掌握舆论监督的度、量、衡,是搞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关键。难点之一:度的准确。新闻舆论监督的度,即准确度,尤其批评要适度。要把握好准确度,就要找出最佳结合点。所谓最佳结合点,就是新闻单位对来自群…  相似文献   

10.
陈映 《南方论刊》2011,(3):18-20,89
本文顺沿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的时间脉络,对广东新闻舆论监督(1978-2008)的历史演进轨迹进行了梳理,将其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978年至1992年前为恢复和发展期;1992至21世纪初为提升和飞跃期;自2003年以来,广东的新闻舆论监督工作逐渐呈现多渠道、多层次推进的发展态势,一个立体化的舆论监督体系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司法权的性格及其构成的解读,结合媒体监督的优缺点,旨在探讨司法权的舆论监督制约机制在自媒体时代下如何建构,提出应当吸收传统媒体监督的优点,防范"媒体审判"的缺点,发挥自媒体的长处,积极引导公民个人对司法权的理性监督。  相似文献   

12.
新闻媒体如何进行舆论监督,各级报纸近些年都在进行探索。 有一种观点,认为舆论监督搞不得,领导不支持,受批评单位或个人不高兴,搞得不好还会引起不少纠纷甚至官司,批评报道少搞甚至不搞为好;也有一小部分人搞舆论监督热衷于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随……  相似文献   

13.
新闻舆论监督接受监督的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春林 《南京社会科学》2012,(2):117-122,153
对“监督舆论”的误读,是反对舆论监督接受监督论者的症结所在.舆论监督的公权特性,舆论监督的突出问题,以及有效监督措施的缺乏,凸现了舆论监督接受监督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社会对舆论监督的监督,应该是有利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而不是压制和消解舆论监督.新闻媒体应该积极创造条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在自律层面推行严格的职业道德教育、严密的采编流程规范、严厉的责任追查机制的同时,还应该在他律层面解决监督依据、明确监督主体、创新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的概念区别于传统媒体,并以全新的技术形态为基础。它所倡导的自由、平等、互动的传播理念,极大地冲击了以电视媒体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兴起并不意味着传统媒体的消亡,或许它将成为另一次历史机遇,电视媒体要想在新媒体语境下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传统媒介的自我优势,在与新媒体的合作中开拓空间,并积极转变自我观念,才能在大众媒介的竞合时代里保持活力。  相似文献   

15.
对新闻舆论监督进行准确的性质判断,是积极有效地行使新闻舆论监督权利的基础性工作.本文认为,把新闻舆论监督认定为群众监督的一种形式,不足以反映新闻舆论监督的本质,更不足以保障新闻舆论监督的正常实施和监督作用的有效发挥.新闻舆论监督只有成为党和政府的组织监督和行政监督的二部分,它才具有明确的行为规范、活动空间和存在价值,才最终有可能发挥促进各类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获得解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舆论监督法制化的有效途径,强调了要搞好舆论监督必须认真学习法律知识,进一步增强法律意识;文章还阐述了要搞好舆论监督必须充分利用好现有的关于舆论监督的法律规定,有效地开展合法的舆论监督;文章集中从三个方面论述只有制定新闻法,才能真正地推动舆论监督法制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舆论监督是社会主义民主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神圣职责。党和国家领导人历来重视舆论监督的作用。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人民日报时指出:“对消极腐败现象也要进行批评和揭露,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朱镕基总理赠言勉励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舆论监督,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由此可见,舆论监督是十分重要的。近年来,在舆论监督总的态势中,中央及省级媒体无论规模还是效果均令人侧目,而地市媒体(下特指地市报)相对沉寂些。许多地市报人感到开展舆论监督困难重重。有人感叹道:“做好舆论监督是…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我国舆论监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第一,党对舆论监督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不断推进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为舆论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宽松的社会环境.第二,媒介技术革新不断拓展舆论监督的广度和深度,网络的开放性与信息的无限性使信息无所不在,舆论监督因此获得了广泛的参与力量和信息来源.第三,"全球化"浪潮正日益推动着中国的信息开放,我国融入世界的步伐加快,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的开放势在必行,这些方方面面的"接轨"与变化也对舆论监督产生着日益明显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是社会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要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坚持法制性原则。具体地,就是要坚持三项基本原则,即依法舆论原刚、合法监督原则和法律保障原则。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生态下的舆论监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舆论监督的主体无疑是公众,但是由于现实的原因,在舆论监督的实施过程中,传媒往往作为代理人来代表公众进行舆论监督.然而,媒体由于处在政府的严格管理之下,从而使舆论监督这种公众独立自主对政府进行的监督,成了政府管理之下的监督和批评,甚至成为政府行政管理的一种工具.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型媒体带来的变革,开启了公众表达的平台,它突破原有信息控制格局,使公众作为真正意义上之舆论监督主体的权力得到回归.一种新型的舆论监督模式已经悄然呈现.为此,在新的传媒环境下,政府应该以发展的眼光顺应变革,消除对抗式的控制思维,与公众积极对话、理性博弈,共同促进问题的解决,这才是适合当前传媒生态的理想舆论监督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