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一在清代,有一位人品高绝,诗、书、画创作独具一格的作家,这就是福建宁化的黄慎,后人将他与李(鱼单)、汪士慎、高翔、金农、郑燮、李方膺、罗聘并称为中国绘画史上的“扬州八怪”,在画坛上享有盛誉。黄慎在绘画方面的成就胜于其诗歌创作,“外间知之者半以画”,①“其诗为画掩”,②故一般研究者只注重其画,而忽略其诗。关于这位诗人,前  相似文献   

2.
大凡一个画派的形成,无不与商业经济的发达有关,清康乾盛世。政局稳定.以业盐为主的徽商们移居扬州。使扬州成为东南的一个大都会。随着经济的发达,必然带来艺术的繁荣,当时,全国各地的许多著名画家被扬州的繁华景色所吸引,纷纷云集扬州。于是产生了“扬州八怪”(我不太赞成称“扬州画派”)。到了晚清,上海取代扬州。成为全国各地的经济文化中心。于是。全国各地画家又云集上海,形成“海派”。当然,“海派”的形成,并不意味着扬州画坛的彻底裹落。  相似文献   

3.
开宗明义:之所以要篡改“扬州八怪”成“五怪”。是因为“八怪”中另有“三怪”不在此列。扬州八怪,说的是清朝活动在江苏扬州的八名画家。至于是哪八位画家,历来说法不一,现在公认的看法是汪士慎、李解、金农、黄慎、高翔、李方膺、郑板桥和罗聘。称其为“怪”,原因在于他们的画作别具一格,开时代之风气,因为在他们之前,  相似文献   

4.
浅谈中国书法和中国绘画的关系韦自强书画相通,寓书法于画法之中,在我国书画史上由来已久。历代画家、书家论述很多,如元代维祯说:“书盛于晋,画盛于唐宋,书画一耳。士大夫者必工书,其画法必书法所在”。①清代董在他的《养素居画学钩深》中谈到:“书成而学画,则...  相似文献   

5.
姚国文 《徽州社会科学》2008,(8):32-32,33-34
“新安画派”是明末清初在徽州地区崛起的一个绘画流派.它不仅在安徽画埴上占有一席之地,且在中国绘画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新安画派”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它蜚声画坛以来,有关评论研究络绎不绝,特别是近些年,许多画家开始重视它,研究“新安画派”的人是越来越多,并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笔者多次看过有关陈述“新安画派”的文章及专著,仍觉意犹未尽。现仅就“新安画派”名称由来、涵义及绘画的主要特征,说说自己的肤浅之见。以求正方家。  相似文献   

6.
何世剑  卢胜平 《兰州学刊》2008,(2):161-162,160
“媚”是中国绘画美学视野中的重要审美范畴,它既代表着画家的美学旨趣和审美品格,也体现出画体规范转变和艺术追求的时代潮流。中国绘画美学视野中的“媚”论,大致引入于魏晋南北朝,升格于唐宋,深化于元明清。媚画生成在于用笔消散轻柔,不可太劲挺强健;用墨黑多于白、浓多于淡、湿多于干以及用嫩墨,由烘、染、破墨等法出之;“媚”画多用“兰叶描类”。“媚”画主阴柔美、形式美,媚画流动飘洒,富有动势之美,一定意义上表现出画家超越呆板、枯竭、臃滞的生命追求。  相似文献   

7.
清代的两淮盐课“动关国计”,两淮盐商富甲天下。盐商的大量资金相当一部分用于自己奢侈性的消费,其饮食消费对扬州饮食风尚产生了极大影响。清代盐商对扬州饮食文化有着应予肯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一顾恺之是中国古典画论的奠基者,他流传下来三篇画论著作:《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在中国绘画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顾恺之艺术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传神论”,这也是他对中国画理论最杰出的贡献。顾恺之的“传神论”是受魏晋玄学中的考核名实、品鉴人物...  相似文献   

9.
李清芬 《殷都学刊》2005,(3):108-108,111
中国的绘画大体分为文人画、民间画、画家画,其绘画风格与画家的个性特征密切相关。中国画的发展应该适应画家的个性而呈现出多向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佘国秀 《天府新论》2018,(4):129-138
20世纪西方汉学家和艺术史家运用现代性知识话语,全面建构中国艺术史。在此过程中,绝大多数西方学者对中国文人画“情有独钟”。文人画作为中国绘画史中涵盖人物、山水、花鸟题材的独特绘画门类,因其“出位之思”、画家身份界定、画作构成要素、诗意追求、情感表现等因素而备受青睐,成为西方艺术史界广泛认同的中国绘画艺术最高境界的代表。西方现代知识性话语对文人画的擢升与标举,体现了中国文人画传统与西方现代学术规则、话语方式的表层通约性。西方学者在建构中国艺术史的过程中,解构与建构并存,湮没与擢升共现,“立”与“破”同在。被称为“心画”和“心印”的文人画,游弋于绘画和文学的区间,携带了浓厚的现代性气息,符合西方艺术由模仿再现走向直觉表现,西方艺术史撰写由对视觉艺术的语词性再创造走向分析、阐释的主流话语模式与学术规则。文人画的标出性特征与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密切相关,是西方学者建构自身价值体系的一个“他者”注脚。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具有儒者气质的徽商与书画艺术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开始研究翰墨、收藏书画、刊刻书画等方面。徽商之所以热衷书画艺术,其原因主要有徽州的文化氛围、徽商“贾而好儒”的文化品格、明清时期愈演愈烈的收藏风尚及其徽商雄厚的财力支持。反过来,书画艺术也对徽商产生了深远影响:书画艺术促进了徽商的文化修养;徽商以书画为媒介,便于其在经商中左右逢源,从中获利;一定程度上保存了一批珍贵的书画作品;为书画家艺术创作制造了良好的条件。徽商与书画艺术存在着积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从古至今非常注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注重写意性是它区别于西方绘画的显著特点,也使中国画在世界艺术文化中独树一帜,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也是因为这一特点,中国画经过历代的传承与发展,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传统艺术文化,成为世界艺术文化之瑰宝,令世人惊叹.文章以花鸟画的发展为例,说明中国画写意性的发展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3.
绘画似真人,幻变为真人,表达了男子对女性的强烈追求;人仙相恋往往也以画图为媒介,为"道具";小说中发展为画像成真人的幻术;图画还往往构成了仙道人物同凡间俗人的交往方式,在具体文本表现中,成为仙道幻术及其气息的一个来源和证据。画师竞技,很早就是中古汉译佛经一个饶有兴味的故事母题;佛经写画上美女过于逼真,而引起男性相思者追慕,也启发了中国文学的绘画成真叙事。佛经故事进入中土也经过了西域诸国绘画艺术的熏陶,其对于绘画成真母题构成了重要的中介。有关佛教徒在华夏中原活动的载录中,也不难找到画图成真的蛛丝马迹。  相似文献   

14.
中国山水画发展到近现代出现了一批具有创造性的画家,石涛就是其中的一位。石涛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他提出画家要以生活为基础,借古开今。另一方面,就是他追求的艺术境界,努力达到与自然对话中的"物我交融"之境。在艺术理论上,提出了很多具有前瞻性的画理、画论。他的中国画艺术一直影响至今,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文人画家与文化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开云 《社会科学》2005,3(9):187-192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融书画诗印于一炉的中国画,乃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界艺术园林的一技奇葩。然而,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并相互交融,以及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当代中国的文人画家们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痛苦的抉择。艺术家应该认识到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进步的产物,艺术家不要耻于做商品生产者。中国书画艺术作品走向市场,乃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艺术家创作的推动力,创作的灵感,决不应来自于金钱。  相似文献   

16.
陈佳 《理论界》2014,(6):130-132
扬州是我国历史上的文化名城,清代中叶的扬州尤为繁盛。清代小说对扬州城市文化有着大量的不同方面的书写。它们通过对扬州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认,描述了扬州的园林美景、民俗游艺,塑造了扬州的盐商、文士及各种女性形象,为我们呈现出扬州丰富多彩的市井风物和风俗人情,以及扬州城市所特有的人文内涵。  相似文献   

17.
倪龙娇 《学术界》2012,(3):123-129,285,286
21世纪的今天,绘画艺术多元化的背景带动了材料语言在当代中国画实验中的拓展,画家力求在中国画语言系统中更加深入地寻找资源,以丰富的手段推进中国画的发展.开放的社会形态和多元的文化语境,更应该使我们在完全开放的文化心态中去认知与开拓传统文化.画家要在不断研究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和调整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对传统重新诠释和再创造.  相似文献   

18.
雷涛 《兰州学刊》2006,(3):84-87
本文运用了跨学科的比较方法,梳理了宋明理学与绘画美学的发展关系。认为道学与心学的融合对立表现在绘画美学中,是山水画从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的转变和对继承与创新的讨论。这种思想变化在明末清初的画家石涛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他显示出文人画家在遭遇突变后的复杂心态。而《苦瓜和尚画语录》的撰写,代表了哲学与美学结合的智慧结晶,体现了明清画论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两淮灶丁是两淮官盐和盐课的主要创造者。在食盐专卖体制的重压下,这些被清政府强行固定在盐场上的食盐生产者,每年都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社会财富。然而这样一群为社会做出过突出贡献,有着强大功能的社会弱势群体,却面临着十分恶劣的生产条件与生存环境。在官吏、盐商及其地方官僚无休止的剥削与压迫下,灶丁往往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而恶劣的生产条件和天灾人祸更使他们朝不保夕,随时都有失去生命的危险。两淮灶丁的上述悲惨境遇,为我们探寻清代两淮私盐问题活跃之原因提供了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