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之前儒家的圣人统序是尊周公孔丘颜回和为五经做传笺注者,经书统序是尊五经及传笺注。宋元以后儒家的圣人统序嬗变为尊孔丘孟轲及二程、朱熹,而经书统序嬗变为尊四书和《孟子》等。这一嬗变的核心是,抬高了四书尤其《孟子》的地位,也抬高了孟轲的地位。推动这一嬗变的,是二程、朱熹。二程最早将《大学》《中庸》从《礼记》中单独析出,并做了改定,且绝对地推崇孟轲和《孟子》。朱熹继其踵,为四书做了较为繁琐的集注,也绝对地赞美了孟轲和《孟子》。但引导这个嬗变的最早发轫者,却是韩愈。韩愈在《原道》中,已将孟轲接续在了孔丘之后,并添加了曾参、子思,还将《中庸》《大学》与《孟子》做了一个接榫。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教育家教学思想的回眸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活动,是智育的中心环节,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纽带。本文综述了孔丘、孟轲、荀况、董仲舒、王充、韩愈、朱熹、王夫之、颜元九位古代教育家的教学思想,并去伪存真、汲精取华,以企对今天的教和学有所资鉴。  相似文献   

3.
这里要着重谈的是王船山的哲学思想。王船山的历史任务是反对宋明道学。道学从唐代的韩愈就已开始,逐渐发展到朱熹才达到顶峰。朱熹的哲学体系是客观唯心主义的。他的哲学的特点是方面广、问题多、体系大、分析细。他提出了很多的哲学问题,并且从他的立  相似文献   

4.
<正>中华文明有一个核心价值认同及其传承发展的道统,并因之构成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儒家建构的自尧舜禹汤文武周公至孔孟的道传谱系,经唐代韩愈、北宋二程,南宋朱熹等历代学者全面系统阐述和发扬光大,成为这一道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的朱熹思想研究呈多向展开态势,本文拟就学界关于朱熹思想与佛教、朱熹思想与道家道教关系的研究进行综合考察与分析,认为十余年来关于朱熹思想与佛家、道教关系的研究成果是丰硕的,成就是卓越的,将在朱熹思想研究中扮演承前启后的角色,并对宋明理学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6,(8):106-111
与冯友兰的朱熹哲学研究不同,唐君毅、牟宗三、钱穆较为重视朱熹仁学。他们围绕着朱熹所谓"天地以生物为心"、"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以及朱熹仁学与二程、杨时、谢良佐仁学之间关系展开深入的讨论,提出了各自不同观点。尤其是,他们对于朱熹仁学的研究,与对朱熹理气心性论的研究联系在一起,把朱熹仁学当作朱熹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丰富了朱熹哲学的内涵,可以作为进一步研究的起点和基础。  相似文献   

7.
无论在旧人的资料中还是在今人的研究里,对韩愈人格的品评一向是个引人注目的焦点,非议鄙薄之辞多矣,肯定激扬之辞亦盛,韩愈是唐代历史与文化的组成部分。韩愈之人格研究必须基于对当时社会背景的客观把握上,因为他的问题并非仅仅是自身的问题,而是"韩愈们"所代表的唐代社会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白寿彝以史学而著称,同时在民国时期对朱熹也有颇深的研究,尤其是他对朱熹从学于道谦的研究,着重于从佛书之外得到证据,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他不仅以李侗《与罗博文书》说朱熹“初从谦开善处下工夫来”证明朱熹从道谦学佛,而且最早以朱熹《游密庵》说明朱熹青少年时多次游盘于道谦所居的密庵.他的这一研究对于论证朱熹从学于道谦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朱熹"状"仁之体突出的是"公"的价值,贯穿的是"爱人"的观念。仁与公的关系,实质上即仁与人的关系。"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虽不构成爱的原因,但却是落实博爱所必需,为博爱的推行准备了条件。朱熹与张栻在仁说上的争论,重点围绕如何处理爱与仁的关系问题展开,并因此引起了性情体用之辨。从坚持仁与爱相关联出发,朱熹要求于情中体性,在爱中及体。相应地,人所应做的,是"为仁"而非"求仁"。朱熹不同意韩愈"博爱之谓仁"的界定,认为不能以用代体。佛教的无缘之爱并没有什么道理可言,毁己以成物,本身就背离了普遍之爱的原则。儒家由亲亲到仁民爱物,是实施博爱的最现实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理学家中的诗人不多,有成就者更少,而朱熹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是朱熹的理学诗,有理趣而无理障。这种艺术成就的取得,正是因为朱熹将他的理学思想渗透到了他对世界的观察和语言描述中。本文通过对朱熹四季诗的研究,试图揭示朱熹理学四季观对他的诗歌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朱熹研究是当代学术的重要课题,然而学界对朱熹的文学成就却缺少注意。其主要原因是朱熹作为理学家的巨大名声掩盖了其文学家的身份,他对后代文学的负面影响更使后人误认为他对文学取拒斥的态度,于是朱熹的文学家身份被历史性地消解了。本文认为只有当我们摆脱了这种历史性消解之后,朱熹的文学史意义才能得到较为完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我院研究员张清华主编的《韩愈大传》近期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韩愈全传”、“韩愈家世考”、“韩愈四友传”、“韩愈弟子传”、“韩氏源流考”共五卷组成 ,并附有“韩氏家谱汇编”。全书 6 1万字 ,是一部资料翔实的基础性研究著作 ,其中关于韩愈家世源流及其主要弟子的研究考证 ,填补了韩愈研究领域的一个空白。著名哲学家、古典文学大师任继愈读了《韩愈大传》后充分肯定该书“内容充实 ,在当前许多‘大传’中 ,这是一部有分量的著作。赶任务是赶不出来的 ,它是长期积累的自然结果”。我院研究员张清华主编的《韩愈…  相似文献   

13.
在古代小说中,韩愈故事的发展演变经历了两个阶段:中晚唐五代阶段,发展取向不明朗,但为后来的韩愈故事做了铺垫;宋明阶段,韩愈故事呈现出浓重的仙道色彩。小说中的韩愈形象是作家在历史原型的基础上发挥、创造的结果。他是一个"多重复合型"的文学人物,一个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哲理内蕴及人生启迪意义的文学形象。从"韩学"研究的角度说,古小说及俗文学中的韩愈故事与韩愈形象,承载着历史文化名人韩愈对后世产生影响的重要信息,这是"韩学"研究者所不应忽视的。  相似文献   

14.
蔡方鹿教授从事中国哲学史的研究至今二十余年,从一开始他就一直专注于宋代,而于朱熹用力甚多。积多年的研究心得,厚积薄发,近年来连续出版了数部有关宋代哲学文化的专著,其中对朱熹的创获犹多。继2000年推出《朱熹与中国文化》一书后,最近又出版了《朱熹经学与中国经学》(人民出版社2004年4月版)一书,对长期以来朱熹研究中最为薄弱的环节——朱熹经学首次进行了系统而精深的研究,取得了值得称道的成果,不仅为朱熹经学的研究,而且为整个中国经学史的研究都作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这确实是一部值得向学术界推荐的学术力作,故将初步感受略述于…  相似文献   

15.
儒学是韩愈思想的核心。研究韩愈的儒学思想对全方位地把握韩愈,评价韩愈的成就具有决定意义。本文试图从韩愈对孔孟儒学道统中人性思想与建立在人性思想上的仁政为核心的思想的继承,在继承孔孟这一儒学道统的基础上,创立新儒学的深刻内涵,韩愈新儒学与孔孟儒学比较及韩愈新儒学的现实意义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求对韩愈作定位性的认识。 一 《旧唐书》卷一六○《韩愈传》云:“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大历、贞元之间,文士多尚古学,效扬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独孤及、梁肃最称渊奥,儒林推重。愈从其徒游,锐意钻仰,欲自振于一代。”此论切合韩愈  相似文献   

16.
朱熹:一位被遗忘的天文学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大理学家朱熹研究过天文学 ,这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 ,他是否可称为天文学家 ,迄今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对大量历史资料的整理和研究 ,试图理清朱熹研究天文学的历程 ,概括出他在天文学上的卓越贡献 ,并对他的天文学研究在中国古代天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予以肯定 ,从而认为朱熹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天文学家  相似文献   

17.
朱熹的反腐倡廉思想─—兼论南宋中期的社会矛盾俞兆鹏朱熹的理学具有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反腐倡廉,是朱熹理学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具体发挥,也是朱熹理学为克服南宋中期社会危机所作出的急切反应,又是朱熹忠君爱国思想和廉洁奉公品德的集中体现。研究朱熹的反腐倡廉思想,...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以来的朱熹思想研究呈多向展开态势,本文拟就哲学思想、政治思想、伦理思想、经学思想、诠释思想等领域的研究进行综合考察与分析,认为近十余年朱熹思想研究的成果是丰硕的,成就是卓越的,将在朱熹思想研究中扮演承前启后的角色,并对中国哲学思想史的研究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朱熹在其论著和序跋中除署称"婺源朱熹"、"新安朱熹"、"紫阳朱熹"外,还出现"邹訢"、"吴郡朱熹"、"丹阳朱熹"、"平陵朱熹"等署称.一九八三年第六期《齐鲁学刊》发表的高令印、阵其芳《朱熹籍贯由鲁至闽考》一文认为,从朱熹的署称研究其祖籍的变迁,不但可以弄清署称的来源,而且对研究朱熹的哲学思想具有重大意义.朱熹的始祖邾子在先秦时居住在今山东南部.朱熹第九世孙明人朱稳曰:"朱氏出自曹姓高辛之后陆终,有第五子曰子安,周武王封其苗曹侠于邾,为鲁附庸,其地鲁国县是也."  相似文献   

20.
对儒学造诣颇深的好友蔡方鹿研究员惠赠其新著《朱熹与中国文化》 (贵州人民出版社 2 0 0 0年 1 0月出版 )。忙里偷闲 ,细心拜读 ,掩卷沉思 ,深感她是一部集朱熹研究之大成的佳作。博采众说 多有创新在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史上 ,朱熹是继孔子之后最杰出的思想家和儒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对宋代以降的中国社会乃至韩国、日本等东亚国家都具有相当影响。为了深化学术研究 ,弘扬中国文化精华 ,作者在精读朱熹原著的基础上 ,博采众家研究朱熹之说 ,与文化传承和现当代社会发展有机结合 ,依山铸铜 ,煮海为盐 ,多有创新。譬如“心性论”是朱熹哲学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