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柯林武德历史哲学思想发展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当代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的历史哲学著作《历史的观念》一书作了分析和研究,并从历史思维与认识论的角度着重考察了历史研究的对象与方法问题。作者认为:柯林武德历史哲学的目的在于反对实证主义史学,为历史学寻找一个认识论基础,从而使其成为一门自律的科学。  相似文献   

2.
柯林武德历史哲学中三个核心概念及其相关观点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柯林武德历史哲学中三个核心概念及其相关观点的思考陈宇光柯林武德在其历史哲学名著《历史的观念》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这一著名命题。中外学者从一般意义上对该命题的含义、历史背景及其意义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究。然而,对于柯林武德(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3.
《社科纵横》2015,(4):119-124
20世纪上半叶,柯林武德作为认识论历史哲学代表人物,批判实证主义史学的"如实直书"理想。他反对实证主义史学按照自然科学思维模式理解历史学,认为历史学不需要借助自然科学来确保自身的独立性。在历史知识性质问题上,柯林武德摒弃"同一"论,坚持"差异"论,认为历史学家作为能动的认识主体在研究过程中普遍运用前提假设。因而,历史认识客观性未必排斥价值判断,主体与客体并非彼此孤立。批判的历史哲学基石由此奠立。在历史解释模式问题上,卡尔·亨佩尔提出覆盖率模型作为历史学与自然科学共有的解释模式。威廉·德雷在继承柯林武德理论基础上提出"行动合理解释",论证历史学与自然科学解释模式的差异。这也彰显了柯林武德对分析的历史哲学的影响。批判的与分析的历史哲学在这种学术嬗变与争鸣中也"同"、"异"共存。  相似文献   

4.
主体重构与科学的历史认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科学地阐释历史认识论,如何正确理解“主体重构”是当代东西方历史哲学家极为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对传统史学认识模式的超越入手,论述了主体重构理论的客观性。指出,主体重构理论突破了传统史学提倡通过考证史料,表现“历史真情”的历史认识模式,提出了历史学家所写的“历史”并非是过去事件的原型,而是历史学家从现实生活的兴趣与需要出发所做出的“主体重构”。文章通过对克罗齐、柯林武德等人观点的剖析,进一步指出,主体重构并非是历史学术自由意志的驰骋。由于人类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不断变幻,这就为历史学家改写历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和新史料。因此,用新的方式改写历史就成了历史学家创造社会文化的永恒主题。  相似文献   

5.
刘爽 《学习与探索》2003,(3):127-132
20世纪中叶 ,伴随着世界形势的巨大变化 ,西方史学出现了重要转折 ,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历史学的多元走向。在当代西方史学的演进中 ,这一趋势直接表现为历史研究领域的扩大、新的史学分支学科的纷纷建立、史学理论的更新和历史研究方法的多样化等等。这是建立在当代历史思维基础上历史科学领域一场深刻的变革 ,对于批判地继承传统史学 ,确立 2 1世纪史学发展新方向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资本主义社会体系在思想上和精神上的退化,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的一种表现形式.目前,整个资产阶级社会科学,包括历史科学的情况.令人信服地证实了这一点.就连资产阶级历史学家也承认,现阶段西方的历史科学正经受着深刻的危机.这不仅表现为在某些方面掌握历史知识落后的状况,也不仅仅表现为某些资产阶级学说和流派在学术上论据不足,经不起历史的考验,或是缺乏新的社会思想和理论.资产阶级史学思想的总危机在他们当中引起了日益增长的恐慌.  相似文献   

7.
中观史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史学认知视角,对史家的体验视域有着相当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它对史家的体验视域有一种明确的界定。即,史家的体验视域不是无限的,而是有限的。从史学史上看,那些最有价值、写得最为出色的历史著作,往往都与史家体验有着极为密切和亲和的关系。区别在于,有的历史著作只是部分地包含有这种史家的自我体验,有的历史著作则是整体地包含有这种史家的自我体验。历史学家的体验视域一般以历史学家的个体存在的一生时间为界限,而这一界限恰恰构成了中观史学的天然框架。中观史学之所以可能,就在于它是历史学家基于自己的体验视域所进行的一种历史思考。这种历史思考的特殊优越性就在于它最有可能使历史学家产生出深刻生动的历史感  相似文献   

8.
柯林伍德认为历史事件是历史学家一种先验的历史想象的产物,历史的基础不是历史事件,而是先验的历史想象。他反对实证主义的历史理论,强调不存在普遍的客观历史真理。他还指出一切历史都是人的历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因而我们要想研究历史,首先必须研究人的思想。因此,我们在进行历史研究时首先应该理解人的思想。一个历史过程是思想的过程,思想是认识历史过程中的唯一主体,历史学家研究历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重演过去思想的过程。历史研究要具备历史意识,这种意识使得我们能够研究已经完成了的事实、已经表达出来的观念、已经做过的那些活动。通过对柯林伍德历史学思想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出,他所说的历史哲学的意思与黑格尔所说的世界历史不同,他的历史哲学是人类思想的重演。  相似文献   

9.
一、历史、编史学与科学编史学由于本文主要讨论的是科学编史学问题,所以有必要把涉及到这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学术结构等问题作一交待。一般而言,历史一词在含义上有"历史本身"(res gestae,已做之事)和"历史认识" (historia rerum gestarum,对已做之事的叙述)的区分。前者是指人类过去生活的实在过程, 即"历史实在"(Historical Reality);后者是指历史学家根据过去的各种材料用文字记载下来的历史,它体现了人类对自己过去生活的一种认识上的努力,即"历史学"(Historical Sci- ence)。在对两种不同的历史进行考察的过程中,两种历史哲学便凸显出来。根据德雷(W·  相似文献   

10.
历史是人的历史,从公元前3500年左右古代埃及和古代两河流域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出现最早的国家算起,迄今已有五千年之久。然而,历史学在西方,直到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问世,才标志着史学的真正建立。在此以前,西方连史学这一名称也...  相似文献   

11.
西方史学界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了新文化史研究范式,并逐渐取代了旧有的社会史,成为史学研究的主流模式。米格尔·卡夫雷拉2004年推出的《后社会史初探》,结合具体的历史著述探讨了过去几十年间历史研究领域(主要是英语世界)的理论和方法发展趋势。全书共有五章,按其内在逻辑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本书专注于讨论对于历史学家来说更为直接的一些历史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曾有一个灿烂辉煌的过去。但近代以降,却渐渐落伍了;直到今天,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仍很大。这其中的原因固然既多样又复杂,但哲学素养的普遍匮乏和低下,不能不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本文结合东方与西方的历史和现实,深刻论析了哲学对于治理国家、对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所具有的重大作用和意义,并由此引伸出我国现代哲学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3.
顾杭 《浙江学刊》2004,(3):124-127
第三共和国伊始,法国面临内忧外患局面,巩固共和制度与重振民族自豪感是首要任务.在这一过程中,以拉维斯为代表的历史学家发挥了积极的历史作用.本文即以拉维斯的教育活动和历史教科书为研究对象,考察史学与史学教育在愈合战争创伤、复兴民族自豪感和宣扬爱国主义中的重要功用.  相似文献   

14.
论史学评论的标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史学评论标准是史学评论的中心问题。由于史学成果所反映出来的历史内容广泛而复杂 ,从而决定了史学评论标准的多角度、多层次。史学评论的主要标准应体现为两个方面 :以对于史学自身及相关学科所具有的意义而形成的学术价值标准 ;以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具有的意义而形成的社会价值标准。学术价值标准应强调史学成果的求实与创新 ,而社会价值标准则侧重于史学成果对引导人们认识与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对精神的陶冶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所起的作用。运用这两个标准时 ,应注意评论标准的相对稳定性、可变性、客观性以及两个标准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的政治结构和经济形势起了急剧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西方史学界无论在历史思想和方法论上,或者在研究实践和技术手段上,都有了重要的改变。首先是经验主义和实证主义传统史学的衰落。在战后初年,建立“新史学”的要求已经变得十分迫切。到了六十年代,在美国、英国、法国和西德等主要西方国家,它成为一种非常流行的口号。英国历史学家G.巴勒克拉夫在一本名为《变动的世界中的历史》的著作中写道:“现在,我们充斥着一种不  相似文献   

16.
西方史学中中世纪概念的产生,代表了人文学者与过去决裂的决心。有西方学者批判中国传统史学缺乏"对过去的感觉",尽管这种观察看到了中西史学的明显不同,却存在严重的误解。中国古代正史中确有表述历史分期的词语,却没有与"中世纪"相对应的强烈否定过去的概念。封建与郡县之别被中国古人赋予丰富的政治道德意义,并由此在先秦和秦以后划分了一条古今有别的鸿沟,秦及秦以后的历史被视作是同质的。西方历史观念东渐,秦至清的漫长时段自然地被比拟为中国的"中世纪"。  相似文献   

17.
王充与中国批判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充(字仲任,东汉会稽上虞人),不仅是吴越民族优秀的思想家,也是古代中国杰出的历史哲学家。以往人们对王充思想的研究,一般都站在哲学思想史的角度,着眼于他对中世纪哲学的批判,殊不知他同时也是一位批判历史学家。他从历史的角度,对中世纪官方哲学进行了全面批判;又从哲学的高度,对加在历史真实之上的种种虚妄说教作了清算和扫荡。王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批判历史学家;《论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批判史学著作。这样说是不会夸张的。  相似文献   

18.
刘永军 《学习与探索》2004,1(4):125-128
顾准是我国现代杰出的思想家,他的史学思想,是他在遭受不公正待遇的岁月里为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的思想财富。顾准对历史的研究是由古希腊城邦制度入手,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认真地剖析了东西方社会文化发展的不同路径,破解了许多学理上的难题。顾准的史学思想对史学发展影响巨大,不但为历史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而且开辟了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尽管在过去的25年中,关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研究急剧增加,但是,对于什么是现代性,后现代性是否只是启蒙运动所开启的自我批判的延伸,依然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困惑。正如历史学家、文学理论家和哲学家所指明的那样,由于后现代性宣布的不是历史和哲学的终结,因而大量...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西方史学发展的最大事件是以年鉴派为代表的西方新史学的兴起及其巨大成功。年鉴学派新史学是对西方史学传统中的总体史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总体历史观、跨学科方法与历史综合研究是年鉴派新史学区别于传统的兰克史学的重要标志。在年鉴派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鉴派历史学家对总体史的理解和把握又显出差异。总体史追求也是一种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的探求,对总体史的追求使年鉴派史学家在广泛吸纳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开展专题史、区域史研究的同时,综合到总体史的框架之中。本文还对《当代西方史学流派》一书进行了评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