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我国银行业的逐步开放,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规模优势,对提升银行的整体竞争力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银行的规模经济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实业界共同关注的焦点。本文利用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判断和分析了2000年-2006年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情况。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大型银行一直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中型商业银行自2004年以后规模经济状况普遍处于规模报酬递减区域,而小型银行则不断接近规模经济的有效边界,规模经济效率逐步提高。针对这种现状本文提出了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规模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由于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性,银行业成了典型的规模递增性质的产业。经营管理成本的存在,决定了银行规模不能无限制扩张。从银行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建立了银行适度规模的数理模型。  相似文献   

3.
由于经营货币资金的特殊性,银行业成了典型的规模递增性质的产业。经营管理成本的存在,决定了银行规模不能无限制扩张。从银行规模经济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看。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为此,建立了银行适度规模的数理模型。  相似文献   

4.
商业银行经营规模是影响银行业运行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利用生存检验法与利润成本比较法对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情况2000~2002年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中国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着规模不经济的状况,而股份制银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规模经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规模不经济的根本原因在于商业银行的行政性垄断,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进一步改革中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一直都具有较大的经营规模,本文在介绍国内外有关银行业规模经济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通过介绍规模经济的含义、我国商业银行规模经济的成因、我国银行规模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而对四大国有银行分别设定了四个多元回归模型来具体研究影响规模经济的因素,得出影响的各个因素与规模经济的具体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全球金融业务自由化和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趋势也日益彰显。面对国际金融服务领域更加激烈的竞争环境 ,国际银行业掀起了一场并购热潮 ,商业银行通过不断的兼并重组以确立自身的竞争优势和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银行并购的规模和金额不断扩大 ,跨界并购越来越多。席卷全球的银行并购浪潮 ,不仅促使全球银行业发生重大变革 ,而且也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给予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7.
发展电子银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 ,传统银行业受到电子银行的巨大冲击和挑战。其主要原因是电子银行具有成本低、规模效益和全方位服务等许多优势。本文在分析电子银行上述优势的基础上 ,指出我国商业银行已经具备大力发展电子银行的有利条件 ,电子银行将在我国商业银行提高竞争力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8.
运用随机前沿成本方法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1994-2008年的规模经济与X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在样本期内绝大多数年份呈现出规模不经济现象.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指数总体上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规模经济指数,而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样本期内基本上呈现出规模经济现象;4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平均X非效率大于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平均X非效率.因此建议:4大国有商业银行应适度控制资产规模、转变经营管理方式、提高银行的X效率.10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应通过公平竞争,适度扩大其资产规模和市场业务份额,实现银行的规模经济,同时提高银行的X效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上市的16家商业银行,以2005 2014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面板门限回归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银行业集中度与银行风险的线性关系不显著;在以资产规模作为门限变量时,银行风险与银行业集中度之间的确存在一种非线性关系,存在门限效应,资产规模的门限值约为603 019 220万元.当银行资产规模超过该门限值时,即对大型银行而言,银行业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正相关关系不显著;当银行资产规模低于该门限值时,即对小型银行而言,银行业集中度与银行风险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0.
金融救市下的中国商业银行信贷扩张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中,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急剧扩张,呈现出典型的逆经济周期特征。究其原因,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下的高投资、量化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救市背景下的道义压力和社会责任、行业竞争下的规模扩张冲动以及上市背景下的盈利压力,是导致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急剧扩张的动力机制。天量的信贷资金投放有可能给银行业自身的长期发展带来一系列潜在的不利影响。这包括:地方信贷风险上升、现有盈利模式的固化、信贷风险的高度集中、风险缓释能力的削弱、资本充足压力的上升、可持续的信贷扩张能力受到约束以及盈利能力减弱等。因此,强化银行信贷监管、合理引导信贷资金投向、积极化解银行业系统性信贷风险理应成为后危机时代银行监管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中国商业银行经营效率测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6年底入世保护期结束后我国银行业进入新发展阶段,本文运用DEA方法对2007-2008年国内22家商业银行经营效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典型城市商行平均效率最高,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稍低,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最低.其中,规模无效是引起我国银行效率较低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利用回归模型对影响银行效率的微观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成本收入比、资产质量、盈利能力、资产结构、总资产规模与银行效率显著相关,从而提出优化银行经营规模,加快银行业全面创新和技术进步,降低成本收入比,提高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等提高银行效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银行效率是银行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一国经济发展内在质量的重要标志。本文首先应用DEA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演化Malmquist指数进行测算,评估了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动态演化情况。在此基础上,借助于方差分析方法、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影响商业银行效率的外部因素做出分析;不同于传统的二阶段Tobit方法,本文以Malmquist指数界定效率的增长率作因变量,借助于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影响现阶段商业银行效率提高的内在关键因素做出探讨。得出:产权、市场竞争度、银行的规模、业务创新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和人力资本质量对银行效率有显著影响,并以此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Malmqusit指数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实证研究(2000-2006)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Malmquist指数分析法,研究了我国12 家商业银行2000-2006 年7 年间的效率及其动态变化;进而将almquist 指数分解为技术效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银行业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但国有银行的生产率低于股份制银行,这主要是由于国有银行的规模不经济引起的。同时银行的技术进步率对Malmquist指数的贡献率远大于技术效率的贡献率;加入WTO后,面对外资银行的竞争,技术效率虽然有所提高,但是于欧美外资银行相比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我国银行业要不断提高其生产效率,在依靠技  相似文献   

14.
指出我国加入世贸后 ,外资银行的大量进入 ,无疑使银行业面临极大的挑战 ,因此 ,探究外资银行在华的营销策略 ,当能使我国银行业知己知彼 ,以积极的方式求得生存、发展的出路 ,这是至关重要的。通过中美银行的比较分析阐明了美资银行的竞争优势 ,以及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挑战 ,并提出了我国商业银行在近 5年内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安全性角度的中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国际上较流行的效率测度工具—数据包络方法为工具,利用由CCR模型以及由其衍变而来的VRS及NIRS效率模型,从运营安全性角度,对我国商业银行1997-2005年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报酬区间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安全性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效率值总体偏低,多年来没有提升,而且银行之间差距很大。这说明我国银行业虽然盈利能力逐步提高,但却存在严重的安全性隐患。尤其是股份制银行在追求规模扩张的同时,忽视了银行资本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伴随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传导机构表现出其规模的不断扩张和利润的快速增长.我国商业银行业的高盈利状况,近年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为了深入地探究商业银行利润增长的根源,从市场结构、市场规模以及商业银行净利差率视角,根据2003-2012年我国14家商业银行的财务数据用混合数据(pool data)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商业银行盈利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目前还是以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利息收入为主,而盈利水平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市场规模扩张而非来自垄断.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银行业逐渐参与世界银行市场的分工与竞争,然而在银行监管方面仍然没有适应参与世界竞争的要求,比如我国银行监管法律制度还不完善,存在众多的真空地带,不能完全适应国际银行业发震的需要等。因此,深入研究商业银行监管理论,分析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法律制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选用中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2002~2011年季度面板数据,建立了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的固定影响分析实证模型,有效识别了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内外部影响因素,探究了2008年金融危机对银行未来非利息业务发展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2008年金融危机后,银行规模扩张、非银行金融机构规模扩张及社会理财需求增加对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有显著正向影响,而银行收益率提高、银行存贷比增加及外资银行规模扩张对中国商业银行非利息业务发展有显著负向影响.另外,此次危机触发了中国商业银行业以更严谨的态度对待非利息业务发展及监管.  相似文献   

19.
信用卡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支付工具,在创造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点方面的贡献度已越来越大.信用卡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一项重要业务,各家银行都很看重它的市场潜力,投入了大量的资源,也都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随着发卡规模的不断扩展,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也随之上升.如何正视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促进其健康稳定发展,已成为我国银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2007年底要按照新的标准计算其资本,但考虑到我国银行体系的不成熟,我国承诺将在2012年履行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针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详尽分析了新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框架的标准以及我国银行业在银行监管、信用环境、银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指出了我国银行业现状与新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框架的差距,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