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象学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现代哲学运动之一,对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象学的效应也相继波及到中国的人文社科领域。目前,十分有必要在译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筑学术平台,加大现象学在更新当代学术观念、解决现实问题方面的探索力度,以推进学术事业的长足发展。本组“现象学与中国学术”专题讨论就是这一努力的具体尝试。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西方现代哲学运动之一,对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象学的效应也相继波及到中国的人文社科领域。目前,十分有必要在译介、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筑学术平台,加大现象学在更新当代学术观念、解决现实问题方面的探索力度,以推进学术事业的长足发展。本组“现象学与中国学术”专题讨论就是这一努力的具体尝试。  相似文献   

3.
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呈现出多源多流、交错嬗变的景象,一方面是传统学术自身酝酿着变化,另一方面是因应外来文化的冲击,主要通过两个途径:"推陈出新"和"引西入中"。时代呼唤着既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学养又能利用西方现代文明成果而有独创性建树的人文大师出现。一批人文大师走在时代前列,开风气之先,在一些学科领域做了奠基性工作,创立了新的研究方法,极大地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学术发展,对社会风气的转变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上半期,留英学生在引进吸收西方先进科技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同时,对外努力翻译儒家经典、宣扬中国文化精神,撰写以中国为题材的学术学位论文,译介中国古典文学,创作与译介中国现代文学,传播中国绘画书法艺术,传授汉语知识,介绍中国本土宗教,其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工作已构成20世纪上半期中英跨文化交流中一个值得注意的文化现象。这说明即使在国势积贫积弱、文化交流有逆差的背景下,中国文化也没有中断走向世界的步伐,而且在充分吸收西方先进文化后生命力更加旺盛了。这一现象的出现,既是20世纪上半期留英教育平稳发展的产物,也体现了留英生的文化自觉、文化责任及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的独特优势条件,同时一战前后弥漫于欧洲的西方文化衰落心理为留英学生对外传播中国文化创造了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初,中国学术面临新的建设格局.胡适融合中西方学术思想和学术方法,对中国现代学术建设作出示范,他的探索过程和成果影响了20世纪中国的学术走向,是中国知识分子进行文化选择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分水岭,其意义在于树起了古典时代终结的标尺。在西方人文理论传入之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以感悟性的评点(如诗话、词话和小说评点)或圈点为主,表现为重体验轻知识的思想特征;进入20世纪后,受西方人文理论的影响,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摈弃个人体验,关怀"纯理论的知识"(宗白华《形而上──中西哲学之比较》,《宗白华全集》第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第591页)成为一时的风尚,乃至于崇尚理念重逻辑分析成为了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主流。 较早地将西方人文理论引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是王国维。…  相似文献   

7.
朱寿桐 《河北学刊》2003,23(3):28-33
20世纪末的中国人文学术,虽然并没有像80年代中后期那样大张旗鼓地宣传方法论,倡导方法论,但丝毫没有忘却学术研究对方法论的总结、运用与开掘;无论在哲学、历史学还是在文学研究领域内,学术方法论的更其深入、更其沉潜、更其扎实的思考,都似乎可以理解为中国人文学界对于新世纪学术的一种最直接的贡献,或者说是一种最切实的导引,一种最热烈的企盼.考察20世纪末三年中国人文学术的基本成就,应能清晰地看出,作为那个世纪中国人文学者走向新世纪基本学术姿态的显现,更深入、更沉潜、更扎实地思考方法论问题,总结、介绍并运用中外古今学术方法,开掘新的研究方法,构成了世纪之交中国人文学术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界却频频出现违背学术道德,无视学术规范的种种  相似文献   

9.
"重读胡塞尔"口号的提出显示了我们的思考前提与当前西方学界的"哲学共识"之间存在着颇多不同之处。对于当代西方现象学和胡塞尔学学术的制度性规范,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理论对峙",实乃现代哲学和人文理论发展史上"理性方向"和"非理性方向"间"世纪性对峙"之典型。面对根深蒂固的制度化学术格局,唯有中国传统仁学的主体伦理学态度之介入或有可能提供合乎理想的治学方向。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现代学术研究而言,如果说20世纪是现代学术体系在西方科学背景下构建和发展的一个时期,那么进入21世纪之后,对于一个世纪以来的学术研究历程的总结和回顾,就显得非常必要了,这是学术发展成熟的一个显著标志。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对于基本研究资料的整理、研究成果的汇集、研究方法的突破和学术史的回顾,构成了21世纪学术的几大特色板块。在这些方面,《社会科学战线》杂志社近年来致力于将其在创刊近30年来所刊发的学术成果汇编成集的工作引人注目,《东北历史与文化论丛》即是代表作之一。当8卷本的《东北历史与文化论丛》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取得长足进步,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界却频频出现违背学术道德,无视学术规范的种种不端行为。尽管绝大部分学者对此持批评态度,  相似文献   

12.
评判一件事物,把它放在不同的参照系面前,有可能得出不同的结论来.对待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亦如此.比如说,以传统的中国学术文化为坐标,我们当能认可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进入了全面创新的时期,其进展之巨大、变化之迅疾、体貌之新颖、流派之纷繁乃至成果之琳琅满目,均属空前,故而其历史地位无论如何也不能低估.但若我们转换一下坐标,从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与世界的联系上来考察,也就是从整个世界学术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来估量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的创新意义,就会产生不同的观感.众所周知,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演进的一个基本态势,便是走出相对封闭的传统格局,而走向开放,走向世界.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与世界上先进发达国家、民族的文化交流,是促使20世纪中国学术文化得以全面推陈出新的重要契机.但在这交流过程之中,由于时代的落差,面对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民族(主要是西方民族)的强势文化,中国的学术文化经常处于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取得了长足进步,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界却频频出现违背学术道德,无视学术规范的种种不端行为。尽管绝大部分学者对此持批评态度,近几年学术界以及学术管理部门为了遏制不正之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的人文科学发展将呈现出怎样一种面貌?人们对此会有各种各样的预测。但是对未来的预测从来都是冒险的,正如波普尔所指出的:我们无法预测知识的成长。我们对于未来的期待和想像只能是建立在过去知识发展的成果的基础上,因此对历史的回顾或许有助于我们对未来的展望。一、20世纪西方人文科学的“整体性”追求20世纪初以来,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语言学、历史学、人类学、美学、文艺学等人文学科大规模的互相渗透,各门学科的边界迅速打破,学科的范式、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现象学哲学、精神分析学、存在主义哲学、阐释学、西方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15.
胡塞尔现象学对当代西方哲学的影响成龙胡塞尔现象学对欧洲哲学、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英美分析哲学都产生了强烈影响。它为当今西方人文哲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笔者试图通过对现象学与现代西方最具有代表性的几大哲学流派之间逻辑关系来说明这一问题。一从“现象”到“在...  相似文献   

16.
学者风采     
张再林,男,西安交通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安交通大学文化哲学研究所执行所长,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高级访问学者,台湾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并担任中国现代西方哲学学会理事、中国现象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世界哲学》编委等学术职务。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传统哲学现代阐释、身体哲学、中西哲学比较。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界基本上没有原创性的研究成果问世。这是一个众所公认的事实。这是一种显然的学术贫困。多半个世纪中国的学术贫困,与中国学术界作为一个整体的、典型的思想学术消费者形象,相形而在。追问原因,当然与学术界外部的政治经济诸条件的影响,无疑是主要的。但是,就学者队伍自身来讲,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普遍呈现出拒斥形而上学的语言之思及语言观变革。超越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语言思想可以回溯到维科的诗性思维和诗性语言、荷尔德林的诗意栖居理想、狄尔泰的生命体验哲学以及胡塞尔的现象学还原。20世纪海德格尔的诗意生存论和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进一步探寻超越形而上学的语言道路。深入阐释20世纪西方语言学转向语境下海德格尔与伽达默尔的语言观,对于深入把握语言学转向的思想逻辑与当代语言观的理论建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桑海 《云梦学刊》2013,(4):47-49
笔者曾撰文指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化可以分为三重境界,①此处再借这三重境界之说,从学术期刊的角度谈谈中国学术国际化的问题。所谓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国际化的三重境界,其第一重境界是把西方学术转译为中国现代学术,这也可以称为中国现代学术的输入阶段。从语言上看是从西文翻译成中文;从学术流向上看则是从西方  相似文献   

20.
《东岳论丛》2008,29(6)
改革开放30年,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取得长足进步,已是不争的事实。然而,20世纪末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人文社会科学界却频频出现违背学术道德,无视学术规范的种种不端行为。尽管绝大部分学者对此持批评态度,近几年学术界以及学术管理部门为了遏制不正之风的蔓延,也相继出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