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二次大战以来,外国宗教学研究在继承古典学派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论证更精密、方法更多元化。本文着重评述当代学术界有关宗教学定义,宗教学和神学关系,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与比较宗教关系、释义学等各种观点以及他们的理论框架。这些方法论有助于我们对宗教现象、传统、模式及所关心的主题等研究作进一步的思索。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西方宗教学研究中,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宗教的描述性研究,诸如宗教史学、宗教人类学、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以及比较宗教学等等,它们从不同的立场,用不同的力法来研究宗教的起源、发展、礼仪规范、组织制度、基本信仰以及社会作用等。另一种是对宗教的规范性研究,用以证明上帝的存在的宗教神学基本上属于这一种,宗教神学家完全站在宗教信仰的立场上来为上帝的存在作辩护性论证。规范性研究的另一种派别不以宗教信仰为前提,标榜站在客观的中立立场来揭示宗教的  相似文献   

3.
井上圆了(1858—1919)是现代日本著名佛教哲学思想家、教育家。其著作涉及佛教、宗教理论、哲学、教育、伦理等诸多领域。仅就宗教领域而言,作为出身于佛门的思想家,他不仅为恢复、重振佛教上,在重构佛教理论上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建构日本的宗教学和宗教哲学上留下了宝贵的理论遗产。本文将以圆了的宗教学为重心,描述他的宗教思想全貌,并把他的宗教学纳入明治时期日本宗教学整体之中加以评价,肯定其在日本宗教学历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民间传说和宗教都是由民众创造和传播的。民间传说中的宗教故事和宗教神话的某些一致现象,说明它们都反映民众的认识、感情和需求。某些不一致现象为民俗学和宗教学研究提供了重要而有价值的材料。民间传说中对于宗教的褒贬态度鲜明地反映了汉民族对待宗教信仰的功利特点。充分利用民间的宗教传说对于发展中国的宗教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埃利亚德((Mircea Eliade1907—1986)是本世纪颇负盛名的罗马尼亚宗教学家,一生著述甚丰。他在宗教学、哲学、东方学等方面有许多重要的有影响的著作并被译为多种欧洲文字。他主编的《宗教百科全书》不仅包括了旧石器时代以来曾在历史中发生过重要作用的概念、信仰、礼仪、神话、象征和人物,也总结了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研究宗教的成果。在某种意义上,这部书是百余年来宗教学研究的大成。目前,无论在中国大陆还是港台,对埃利亚德的研究尚未得到展开。神圣和世俗问题是埃利亚德研究的一个重要论题。他在《比较宗教学的模式》、《宇宙和历史》等…  相似文献   

6.
宗教社会学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研究宗教构成了宗教社会学,也就是说,根据社会学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来考察宗教的起源与发展,解释各种宗教现象。宗教社会学的研究重点是探讨宗教与社会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即研究宗教是如何影响人的情感、人际关系、人的心理与行为,如何影响人格的形成,如何影  相似文献   

7.
涂尔干认为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在《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同样试图探讨社会事实的存在,涂尔干通过分析澳洲社会的生活,发现集体欢腾之下产生的集体意识维系了社会的运行,借助于图腾标记不断强化的集体意识回答了社会秩序建构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国家社科基金宗教学学科资助项目数据统计与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宗教学科课题的历年资助项目数据统计,并结合课题指南,分析其所立项目的特点,不但可以反映宗教学科研究的发展轨迹、现状和趋势,而且还能为科研人员在研究社科选题方面提供指导,为宗教学学科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的日本宗教研究呈现出不平衡的趋势,即对日本佛教和神道相对比较关注,而对日本基督教、伊斯兰教和新兴宗教的研究则不足,且缺少结合各种宗教而进行的总论性的成果.此外,日本宗教学者的宗教学理论研究及其消化、整理西方宗教学成果的情况目前在国内也是个空白.本文将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神道及新兴宗教五个方面来回顾这三十年来我国大陆学者在日本宗教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宗教社会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虽然它作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科学至今只有一百年左右的历史,然而,宗教与社会的关系从人类有宗教起就存在。当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形象地说明埃塞俄比亚人和色雷斯人的神的区别之时,他实际上已经涉足到了宗教社会学的领域。当然,那时候以及后来的近两千年中,要把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研究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宗教社会学是其自身所关注的对象,即宗教思想与宗教组织逐渐世俗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金耀基  范丽珠 《社会》2007,27(1):1-1
摘要:本文通过杨庆堃教授对中国宗教极其卓越和具有开创性的研究,来审视中国宗教的社会学范式。杨氏的《中国社会中的宗教》是一部堪称现代经典的华丽巨著,是中国宗教社会学研究的典范之作,是社会学学者研究中国宗教的重要参考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理论创新意义。相对于西方宗教的制度性,杨氏提出发散性宗教的概念,指出散开宗教的信仰和仪式有机会发展为有组织的社会体系,同时它是作为社会组织模式整体的一部分,在散开的形式中,宗教发挥着多样的功能,以组织的方式出现在中国社会生活中。杨氏是第一个从宽阔的社会学角度来证明中国宗教存在形式、合理性以及历史传统的华裔学者,对于其后学者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学术基础。  相似文献   

12.
郑从金 《社会》2007,27(1):180-180
在《社会学的想像力》一书中,米尔斯对美国传统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上的抽象和僵化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在批判的过程中,提出了许多带有后现代色彩的新的理论取向和方法论取向。在对人类历史和当代的看法上,在对宏大理论的批判上,在对实证主义的态度上,在对学科分化的理解上,以及对价值倾向的偏好上,米尔斯都表现出很强的后现代转向。然而他对现代社会学的批判是立足于古典社会学传统之上的,并没有完全放弃现代性,这使他的思想有别于纯粹的后现代主义,处于现代社会学与后现代社会理论之间。这样,通过对《社会学的想像力》进行再解读,似乎可以把后现代社会理论和现代社会学在逻辑上连接起来,表明两者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相似文献   

13.
周飞舟 《社会》2017,37(4):143-187
本文是对费孝通先生晚年思想转向之成因的研究。费孝通晚年的研究强调理论与实践并重,力倡"文化自觉",由早年注重西方文化变而偏重于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费孝通晚年著作的详细考察,本文认为,费孝通的思想转向是他在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不间断的调查、实践和反思中形成的。这种思想转向是一种"社会科学"的转向,而不是文化立场的转变。本文以四个部分来论述这种转向的发生。前两个部分讨论费孝通晚年谱写的"两篇文章",即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研究、民族和边区开发研究。在这两个领域的经验研究中,费孝通都遇到了社会学和人类学上的挑战,他发现:乡村工业、民族和边区的发展都不只是经济社会政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经济和社会结构的问题,而是和其背后"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心态和文化有关。如何把握这些心态和文化,是本文的第三个部分,即费孝通晚年社会学方法论的主要内容。费先生从英国人类学家Leach因《江村经济》所提出的两个方法论问题入手,在生命的最后十多年里展开了漫长而严谨的反思。反思的结果一方面是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论的新看法,也是对上述两个经验问题的总回答,另一方面是对"文化自觉"理论的方法论补充。本文的最后一个部分讨论的是费孝通作为一个社会科学家,晚年如何身体力行,在"差序格局"中"推己及人",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是为真正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现代宗教是理性选择的吗:质疑宗教的理性选择研究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范丽珠 《社会》2008,28(6):90-109
本文在关注宗教社会学理论如何给现代社会的宗教现象以合理的解释的同时,对运用理性选择理论解释现代宗教的取向提出商榷。尽管理性选择理论非常强势,号称有相当普遍的解释力,但本文还是试图对以理性选择理论来解释现代社会宗教的有效性提出质疑,认为 “宗教经济”范式中的宗教市场的“供方”与“求方”是理解宗教的错误逻辑,在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两个重要概念中有相互混淆和偷换之嫌。本文最后指出,目前仅以宗教市场理论研究中国宗教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必须谨慎地使用。  相似文献   

15.
费孝通晚年有关中国社会学方法论的思考开启了超越社会学既有传统的崭新空间,这笔精神遗产值得进一步阐释。在费孝通看来,中国传统文化和智慧中深藏着的许多观念性资源,诸如天人合一、将心比心等,都需要做进一步的界定,并应以此作为超越社会学既有传统的支点。  相似文献   

16.
17.
李峰 《社会》2013,33(2):84-110
本文利用上海市的调查数据,从宗教归属、人口学变量、社会经济地位因素、社会信任、社会参与和其他机构信任等方面对宗教组织信任进行分析,了解人们对宗教组织信任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对相关的研究进行回应。结果显示,与对其它机构的信任相比,民众对宗教组织的信任处于一个较低水平;宗教归属、社会信任、组织参与和对世俗机构的信任对宗教组织信任的影响最大;阶层、社会参与也有一定的影响;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和政治面貌等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Is religious affiliation associated with attitudes about racial inequality? While prior research has explor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n and attitudes about Black-White inequality, studies exploring attitudes towards Native Americans are rare. Our study is the first to explore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eligion and attitudes about Native American-White inequality. We find that religious subcultural differences do exist as Catholics, Protestants, and those with no religious affiliation tend to use different explanations for racial inequality, althoug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igious affiliation and attitudes is similar regardless of whether African Americans or Native Americans are the target. We also find that across religious groups there is a greater tendency to use person-centered or individual explanations for Native American-White inequality and structural explanations for Black-White inequality. We argue that consistent findings for the association of religious affiliation and attitudes for different racial groups provide support for the presence of religion specific cultural toolkits.  相似文献   

19.
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对于中国学术界的影响一直存在,然而,新时期以前,学术界更多的只是译介他的著作,相关研究却比较少,而且这些研究基本还带有政治的眼光,不能给予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新时期之后,由于摆脱了过去认识上的政治思维模式,人们对他的研究才算是真正有规模地展开。普列汉诺夫的思想异常丰富复杂,从“对普列汉诺夫文艺思想的总体研究”、“关于艺术起源问题探讨”、“对功利和审美问题的探讨”、“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学文艺批评”等几个方面研究他的学术思想可以发现,普列汉诺夫的文艺思想始终围绕并且从未离开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和方法指导,他对艺术问题具有独特性的认识与主张。对普列汉诺夫的社会学文艺思想做庸俗化、机械化的理解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高原 《唐都学刊》2006,22(5):62-65
贺智利的《黄土地的儿子》一书中平均使用力量,对路遥进行多方面的阐释,使得路遥的形象变得扁平,这就在相当程度上损害了路遥的形象。这本专著中存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例如宗教和语言。中西文化对宗教有不同的理解,但是一些中国学者竭力要从中国文化中找到西方意义上的宗教因素,这往往弄巧成拙,贺智利就是一个,他的著作在这方面出现了明显的矛盾。就方言来说,贺智利和路遥在这个方面都犯了错误,他们都把很多关中方言词汇当作陕北的独特语言来处理,对《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的阐释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