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在酒楼上》是鲁迅第二部小说集《彷徨》中的第二篇小说,首次发表于1924年5月。作为"离去—归来—再离去"归乡模式[1]的典型文本,鲁迅的《在酒楼上》可视为启蒙主义知识分子一次深刻的自我剖析。而这向内转的自我解构却最终导向了"无路可走"的虚无和颓唐——启蒙还未开始就已先"自我瓦解"。从叙事学视角和文化研究视角入手,跟踪探析《在酒楼上》中的两个知识分子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黑暗"之路。  相似文献   

2.
《理水》是鲁迅在后期所写的一篇小说,取材于大禹治水的传说故事,但与其不同的是,鲁迅笔下的大禹发生了明显变化,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大禹的前后期有了不同,前期的大禹有着实干家的精神,吃苦耐劳,而后期开始学会享受权力的快乐。这根本上是权力的影响带给他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我相得者两次,疏离者两次,其即其离,皆出自然,非吾与鲁迅有桎梏于其间也。"这是林语堂《鲁迅之死》中的一段,他跟鲁迅的亲疏离合,貌似有股天然去雕饰的自然劲儿,显得不那么世故。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文坛,长江以南归徐志摩、郭沫若,长江以北归鲁迅、周作人。1924年,《语丝》创刊,鲁迅与周作人成为语丝派盟主,林语堂即成了周氏兄弟的忠实盟友。其实林语堂的本意应该是跟胡适混在一起的,他跟胡适有着深厚的个人情谊和相仿的思想境界,但是他却与周氏兄弟一起成为语丝派的三驾马车,这点儿林语堂也一直想不  相似文献   

4.
生活新信息     
周令飞还原祖父另一面鲁迅也迷好莱坞大片(外10篇)据《广州日报》报道:鲁迅先生的长孙周令飞先生在一次全国鲁迅文化论坛上讲述了祖父温情时尚的一面。鲁迅一直以"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大家过于强调鲁迅作为革命战士斗争的一面,既像‘唐吉诃德’,也像‘斯巴达克’。"周令飞说。  相似文献   

5.
"季风虽有四时之变,而惟有其风骨不变。"这句优美而深邃的语言,是九江市作家张绪佑散文《吟风》结尾段的一句话。这篇优美的散文,出现在2008年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福建卷)上,为考卷的第四题阅读理解,占17分。第一时间发现这一消息的,是省城某报的一名记者,随后记者打电话向他证实时,他才知道这个消息。这种意外的惊喜,对张绪佑来说,并非第一次。2007年,四川攀枝花市中考语文试卷中选中了他的另一篇散文《庐山观云》,也是阅读理解题,占18分。  相似文献   

6.
70年前,鲁迅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问世的时候,他在《呐喊·自序》中回顾了自己文字问世以来的一段体验,他写道:“凡有一人的主张,得了赞和,是促其前进的,得了反对,是促其奋斗的,独有叫喊于生人中,而生人并无反应,既非赞同,也无反对,如置身于毫无边际的荒原,无可措手的了,这是怎样的悲哀呵,我于是以我所感到者为寂寞。” 比较起来,我要算是很幸运的了。拙著《九死一生——中国现代化的坎坷历程和中长期预测》出版不到一年,即见到了全国各报刊10余种关于该书的书评、书讯、书摘和更多的相  相似文献   

7.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在他光辉的一生中,留下了数量惊人的著作。这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库中的瑰宝。解放以来,鲁迅的作品已译成了十二种文字,介绍给各国人民。我国翻译成阿拉伯文的《鲁迅小说选》,于1964年出版,在阿拉伯各国流传广泛。1975年又翻译出版了《鲁迅短篇小说选》,使阿拉伯读者对鲁迅的作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外,有些阿拉伯国家也先后翻译过鲁迅的作品,如叙利亚出版过《阿  相似文献   

8.
《孤独者》是鲁迅先生小说集《彷徨》里的一篇小说,文章展示了20世纪初期中国的改革主义者所面临的满怀一腔报国热忱却徒劳无功的悲剧。本文通过故事中的主人公魏连殳这个极具悲剧性色彩的人物,探讨了时代的悲剧决定了魏连殳人生悲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9.
《野草》是鲁迅的一本散文诗集,收录了他从1924-1926年期间创作的多篇散文,真实地描述了当时社会的水深火热,是鲁迅精神世界的真实反映。本文就《野草》中之鲁迅的精神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25岁的选择     
正25岁那一年,张爱玲出版了她最重要的小说集《传奇》,与胡兰成的那段"低到尘埃里"的爱情也快要接近尾声;而萧红已经完成了《生死场》,离开中国远赴日本,人生导师鲁迅离世,她闻讯悲痛难当;至于丁玲,也写出了第一部长篇小说《韦护》,正与丈夫筹备办一本名叫《红黑》的杂志;25岁的林徽因,生下她和梁思成的女儿梁再冰……  相似文献   

11.
正鲁迅出名于民国七年,也就是1918年。这年四月,他写出了小说《狂人日记》,刊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抨击家族制度与礼教之弊害,一夜成名,被视为文学革命、思想革命之急先锋。这一年,鲁迅38岁,已经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工作了6年,在北京独自生活了6年。名气大、高收入都是1918年后的意外之喜,那么未成名之前的小公务员鲁迅(那时还叫周树人),都在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2.
《秋夜》是一篇饱含思想的文章,我们不能单纯地理解它的含义,也不能凭空去遐想。我认为鲁迅先生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内心是复杂的,他不仅仅讲述了爱情,还带给我们很多关于自己的亲情和人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风景》不仅是方方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新写实小说的奠基之作。这篇小说从"亡灵"的视角,勾勒了一幅河南棚户子一家贫苦人生活的"风景"。本文将在前人对这部作品研究的基础上,从文化的贫瘠、亲情的淡漠、心灵的变异和人性的扭曲以及看客的的叙述视角四个方面论述一下《风景》中的"家"。  相似文献   

14.
她第一次见他的名字是读一本手写的小说,小说写在一个很大的本子上,名字很怪,叫《绿毛水怪》,她是见朋友读得很专注才借来看的。看完之后,她的心里隐隐有了躁动,就像是心里的哪根弦被偶然拨动,她痴痴地想:这个人和我早晚会有点什么关系。生发出这种想法的时候,她觉得自己的脸有些发烫,其实他的小说文笔很稚嫩,可她还是看出来背后有股才气冲腾而出,  相似文献   

15.
鲁迅是我国重要的文学作家,他的作品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意义。其作品中反映的民族精神以及独特的写作风格长期以来受到了诸多文学研究者的探讨和分析。本文在先前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鲁迅的作品进行了更深入的分析,主要从《呐喊》、《彷徨》这两部作品中总结鲁迅小说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6.
李超 《现代交际》2014,(3):77-77
《小说笔谈》是汪曾祺先生一篇非常重要的散文,《陈小手》是汪曾祺先生一篇脍炙人口的小说。本文便以《小说笔谈》为"剖刀",从语言、结构、叙事与抒情、悠闲和精细、风格和时尚五个角度,来解析《陈小手》的独特与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7.
<正>鲁迅文学在韩国的传播与发展由来已久。自20世纪鲁迅文学产生之初,韩国青年学者柳基石便翻译了鲁迅的首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这次《狂人日记》的翻译不仅创造了外国人翻译鲁迅文学作品的最早记录,同时也拉开了鲁迅文学在韩国传播与接受的序幕。在此之后,韩国近现代汉学家纷纷加入译介、研究、阐述鲁迅文学的队伍,韩国的鲁迅研究也逐渐成为一门显学,更是衍生出试图将“鲁迅学”由“东亚视野”推向“世界场域”的韩国“鲁迅学派”。早在2018年初夏,韩国Greenbee出版社出版发行了由韩国“鲁迅全集翻译委员会”统筹翻译的韩语版《鲁迅全集》20卷,至此实现了韩国汉学界自主翻译《鲁迅全集》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对于鲁迅《伤逝》一篇的解读,历来基于性别、爱情、启蒙这三个关键词。而这启蒙与爱情又都摆脱不了性别的干涉。在爱情两方下,体现的是男性对女性的启蒙,女性对社会的觉醒,在这种鲜明的两性模式的关照下,《伤逝》一篇被愈演愈烈的看成了一篇鲁迅唯一的爱情小说的模板,从而使得其更深广的社会意义被消磨。我们只有从两性关系的纠结中跳出来,以近乎第三性的理性视角看待《伤逝》,才能更真切的体味鲁迅的良苦用心,而不至于将其单纯的看作是一篇“始乱终弃”的爱情小说来解读。  相似文献   

19.
董建辉 《老人天地》2008,(12):35-35
华彦钧的名字和《二泉映月》这首不朽的乐曲是连在一起的。他的这首传世之作甚至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也为之动容。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第一次聆听我国演奏家演奏这首乐曲时,就曾情不自禁地掩面而泣,他说"这种音乐只应当跪下来听"。  相似文献   

20.
正做一碗记忆中的螺蛳粉马中才和韩寒一样出身自新概念作文大赛,是当年的金奖得主。生在湖南却从小在广西长大的马中才,对于当地特色——螺蛳粉情有独钟。螺蛳粉是起源于广西柳州的一种风味食品,以江河中的小螺蛳和猪骨加以秘制香料熬汤,配以弹性十足的柳州圆米粉,再加上酸笋、酸豆角、咸萝卜丁,还有炸过的花生、腐竹及新鲜时蔬,最后再淋上辣椒油与香油,酸、甜、香、辣、鲜味味俱到。"我喜欢吃很辣很辣的螺蛳粉",马中才第一本小说《黄了青梅》中这样写道,他给《萌芽》写的好几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