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共产国际驻华代表马林在中共成立之初,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根据他对中国时局的调查研究和借鉴以往在殖民地开展革命的成功经验,首次提出国共合作的主张,积极与国共两党接触,积极推动国共合作的实现,他说服共产国际采纳并支持他关于国共合作的建议,促使中国共产党接受和实行党内合作的形式,提议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最终使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顺利实现。所以,马林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首倡者,也是国共实行党内合作的重要决策者,更是国共合作的积极推动者和主要促成者。马林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至关重要,可谓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
联俄、容共是孙中山晚年的两大政策,但容共实为联俄的副产品。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孙中山的联俄政策久未确立,容共政策自无从推展。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大力推动下,中国共产党比较早地开始了与国民党合作的实质性准备,最终在广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了国共合作共同推展国民革命的重大决策。第一次国共合作起源阶段,国共两党和苏俄及共产国际为探索国共合作,作出了巨大的努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也必将开启中国革命的全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1922年8月下旬,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倡议下,中共中央于杭州西湖召开了一次特别会议,决定了以“党内合作”形式实现国共合作的方针,这一史实已为众所周知。但是,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者道夫·宾(Dov·Bing)则提出了1922年4月“第一次杭州中央全会”说,而把中共中央8月会议称之为“第二次杭州中央全会”,道夫·宾的说法不仅在海外中国问题研究者们中间产生了争论,而且引起了国内史学界的兴趣和关注。事实上道夫·宾的这一提法既缺乏足够的证据,而其论述也多自相矛盾之处。第一次杭州中央全会说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老友》2005,(5)
共产国际对毛泽东的重视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国际帮助建起来的,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毛泽东,同共产国际也结下了不解之缘。30岁的毛泽东在中共三大第一次进入党的领导层,就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有关。1923年6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共三大,主要讨论国共合作问题。会议的指导者马林认为,共产党必须和国民党合作,而且坚持共产党员一定要通过个人身份  相似文献   

5.
马林是一九二0年八月共产国际委派驻中国的直接代表.他的来华对建立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这一合作的积极促成者.对中国革命产生了直接影响.而其国共合作思想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有三个基本条件: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是这一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当时的中国国情为这一思想的形成提供了客观依据;他本人在爪哇多年的实际工作为这一思想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分析和研究马林国共合作思想的形成过程是对学习和研究中国革命史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其具体形式是马林一手搞起来的。马林来到中国后,逐渐改变了共产国际北联吴(吴佩孚)南结陈(陈炯明)的政策而转为联合孙中山国民党,实行以国民党为主的国共合作。对于国共合作,中共主要领导人中反对者并非居多,但当马林提出要实行共产党员和社会主义青年团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方式来实行合作时,引起了大多数中共领导人的激烈反对。马林借助共产国际压力迫使中共接受了这一政策。马林为何要坚持这样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从而达到国共合作之目的,对共产国际、苏俄究竟有什么益处?在这里,马林所代表的是苏俄中心抑或革命中心?对这些问题,史学界论之甚少。本文试图作一管窥。  相似文献   

7.
马林先后两次到广州:第一次广州之行,产生国共两党合作的统战思想战略和将中共中央局移驻广州并在广州召开中共三大的设想;第二次广州之行,全盘操作并实现了中共中央局迁移广州,指导中共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统一战线策略方针。可见,广州既是马林孕育形成国共合作思想战略的发源地,也是中共制定统战方针政策的发轫城市,对中共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国民党左派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中的积极作用宋代祥70年前,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是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与中国共产党人的真诚合作,对于推动大革命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而国民党左派人士在推动国共合作的建立和发展方...  相似文献   

9.
在1921年6月至1923年10月,马林是共产国际派驻中国的正式使者,对中国革命有两大贡献:一是帮助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促成了“一大”的召开;二是提出国共两党间的合作政策,促成了两党的党内合作。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內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合作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和策略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对于推动和促进国共合作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苏东共产党的教训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之镜鉴.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历史周期律没有天生的免疫力,在执政过程中既要警惕既得利益集团的形成,关注民心向背,又必须服务经济大局,战略上代表人民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孕育着中国工人阶级政党文化的萌芽。中国共产党成立,党的纲领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要素,初步表述了党的制度规范要素,产生了中共政党文化。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党的意识形态要素逐步中国化,制度规范要素基本完备,标识性要素基本定型,党员角色明确,领袖角色被全党认同,中共政党文化形成了。建国初,中共政党文化有所发展,1957年后受到破坏,变得僵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共政党文化发生转型;目前正面临着新的整合。  相似文献   

13.
14.
蔡和森是中共重要创始人之一,在建党前夕就提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和“中国共产党”全称,在中共创建过程中最早提出比较全面系统的建党思想,而且首先在法国将建党主张付诸实践,回国后实际参与创党活动,对中共创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创建新民学会不是其建党思想的萌芽,直到蒙达尼会议他才提出改造学会为共产党的组织,因为会上出现改造手段和方法的争论和分歧,他放弃改造学会的计划,而试图改造工学世界社;他提出建立的少年中国共产党,后来成为青年团而不是共产党的组织。蔡和森建党通信对于陈独秀、毛泽东及湖南党团组织都产生了影响,但对其影响程度应当作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之际,本文从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等方面,论述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指出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与中华先进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共产党根植于中华文化的沃土 ,继承和弘扬了中华先进文化的基本精神 ,又吸收了来自西方的先进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努力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中华民族文化相结合 ,承继和弘扬了中华民族民为邦本、务实求是、持中贵和等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 ,大力吸收西方的先进文化 ,创造了中国社会主义的新文化 ,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者。  相似文献   

17.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各帝国主义国家对苏维埃俄国发起了战略围攻。俄共(布)为了构筑稳固的远东防线,保护社会主义营垒,主动与中国国民党结为联盟。为了弥补国民党的先天不足,充分发挥俄共(布)与国民党联盟的作用,俄共(布)与共产国际便精心筹划国共两党实行“党内合作”。这种违背马克思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理论的“党内合作”,从一开始就注入了必然失败的因子。  相似文献   

18.
西方“政党衰败”与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冷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的政党格局和政党体制发生的深刻变化,遭遇了从思想、组织、功能到运行格局的全方位危机,从而引发了“政党衰败”的情况,指出这是由于国民民主意识的增强、现代技术政治的广泛运用、非政府组织等新中介的挑战以及政党的自我变革所带来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应适应急剧变革的社会,不断地自我革新和发展,从而不断地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要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两个先锋队”在新的形势下对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的党组织建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强纪律作风建设,弘扬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20.
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制度的基本理论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逐步创造、确立、完善和发展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